(兩會聲音)全國人大代表聚焦“三農”:如何夯實鄉村振興“耕”基?
中新網北京3月5日電 (徐珊珊)強國必先強農(nong) ,農(nong) 強方能國強。如何厚植內(nei) 生動力,提升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夯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耕”基?這些話題引起全國人大代表們(men) 熱議。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固城湖青鬆水產(chan) 專(zhuan) 業(ye) 合作聯社黨(dang) 委書(shu) 記、理事長邢青鬆,同時也是高淳區磚牆鎮茅城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他呼籲,進一步加大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的支持力度,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如何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邢青鬆表示,首要的是全麵支持農(nong) 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鏈發展,推動產(chan) 業(ye) 富民。“抓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不能單獨以農(nong) 業(ye) 思維來謀劃發展,而要以工業(ye) 化思維來抓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發展全產(chan) 業(ye) 鏈模式,推進一產(chan) 往後延、二產(chan) 兩(liang) 頭連、三產(chan) 走高端,加快農(nong) 業(ye) 與(yu) 現代產(chan) 業(ye) 要素跨界配置。”
邢青鬆說,以高淳螃蟹養(yang) 殖為(wei) 例,建議在產(chan) 學研合作和種業(ye) 發展方麵,支持高淳與(yu) 科研院所合作,積極推廣示範養(yang) 殖新模式、新技術,全力提升螃蟹種業(ye) “育繁推”一體(ti) 化水平,建成高品質種源基地。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是關(guan) 鍵。邢青鬆建議,要支持培育更多鄉(xiang) 村人才、鄉(xiang) 土專(zhuan) 家和農(nong) 村能人,促進人才振興(xing) ,建設一支懂“三農(nong) ”、懂市場、懂管理的本土人才隊伍。同時他還建議,盡快出台配套政策文件,有效加強農(nong) 業(ye) 技術隊伍建設,培育一大批高素質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人才、鄉(xiang) 土人才等各類農(nong) 村人才,鼓勵、引導他們(men) 在農(nong) 村廣闊舞台上幹事創業(ye) 。
多年來,全國人大代表、盱眙石馬山生態農(nong) 業(ye) 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葉紅奔波於(yu) 林間山頭,走訪村民,為(wei) 他們(men) 送去新信息和新技術,提升農(nong) 戶種植水平,幫助農(nong) 戶擴大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渠道,解決(jue) 實際困難。在李葉紅的帶動下,曾經荒蕪的石馬山已經成為(wei) 一片沃土。目前,石馬山已經建成優(you) 質桃、梨及葡萄種植園700餘(yu) 畝(mu) ,碧根果園2200餘(yu) 畝(mu) ,曾經的荒山成了名副其實的“聚寶盆”。
“希望在後期工作中,能夠加強對高標準農(nong) 田的監管力度,完善質量檢測機製。”李葉紅於(yu) 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
李葉紅提出,隨著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投入的逐年增大,工程質量監管任務越來越重,精細化監管要求越來越嚴(yan) 格,迫切需要建立專(zhuan) 業(ye) 的質量檢測檢驗體(ti) 係。麵對麵廣量大的工程,基層專(zhuan) 業(ye) 質量監管隊伍較弱,技術支撐不足。
李葉紅指出,高標準農(nong) 田工程主要是由點多麵廣、單體(ti) 規模小、布局分散的微小工程組成,且農(nong) 田設施都在戶外,受風吹、日曬、雨淋等自然因素影響大,目前普遍存在工程老化損壞的情況。項目工程維修成本高、管護難度大等矛盾突出。
她建議,建立健全高標準農(nong) 田工程質量檢驗檢測體(ti) 係,健全完善工程建後監管體(ti) 製機製,從(cong) 頂層完善農(nong) 田建設質量檢驗檢測體(ti) 係,建立工程質量檢測監管站(所),指導地方加強工程質量檢驗檢測,督促地方壓實質量監管責任,加大質量檢測等資金保障。(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