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寧吉喆: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多出有利於穩增長的政策

發布時間:2024-03-07 14:3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7日電 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hui) 議7日上午舉(ju) 行第二次全體(ti) 會(hui) 議,委員進行大會(hui) 發言。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hui) 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寧吉喆發言的題目是:堅持高質量發展硬道理 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取得新進展。

  寧吉喆:過去一年,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中共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取得了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的新成績。一是經濟增長符合預期,全年GDP同比增長5.2%。二是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湧現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三是發展協調性繼續增強,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四是綠色低碳發展成效明顯,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曆史性超過煤電裝機。五是高水平開放不斷深化,進出口總額實現正增長。六是安全發展基礎鞏固夯實,糧食產(chan) 量創曆史新高。七是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居民收入增長快於(yu) 經濟增長。

  同時必須看到,今年經濟發展仍麵臨(lin) 不少困難挑戰。一是外部壓力和內(nei) 部困難並存,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內(nei) 大循環存在堵點。二是宏觀問題和微觀問題並存,供求總量失衡,企業(ye) 增產(chan) 不增收。三是周期性矛盾和結構性矛盾並存,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四是實際困難和信心不足並存,部分企業(ye) 經營困難,社會(hui) 預期偏弱。這些問題必須在深入推動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加以解決(jue) ,為(wei) 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多出有利於(yu) 穩增長的政策。保持5%左右的經濟增長率必須強化逆周期調節。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財政支出規模,增加地方專(zhuan) 項債(zhai) 券規模,增加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規模,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必要時把儲(chu) 備政策投入實際操作。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用好總量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采取綜合措施促進價(jia) 格穩定。

  二是突出科技創新引領,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中國式現代化關(guan) 鍵是科技現代化。要圍繞打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推動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科技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以數字智能技術、綠色低碳技術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生物製造、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形成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未來產(chan) 業(ye) 。不斷提高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基礎研究支出占研發經費支出比重,增加麵向科技創新的風險投資、創業(ye) 投資、股權投資。

  三是千方百計擴大內(nei) 需,開拓城鄉(xiang) 和區域發展空間。唯有擴大內(nei) 需,才能發揮人口規模巨大的中國式現代化優(you) 勢。要以全麵擴大新型消費、傳(chuan) 統消費、恢複性消費為(wei) 基礎拉動增長,以係統增加民間投資、政府投資、利用外資為(wei) 關(guan) 鍵促進發展,以加快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為(wei) 重點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為(wei) 抓手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以加強戰略腹地建設為(wei) 舉(ju) 措優(you) 化重大生產(chan) 力布局,以兜牢民生底線為(wei) 基準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是推動結構性改革,在改革開放轉型發展上積極進取。以進促穩方能穩中求進。要謀劃出台改革開放重大舉(ju) 措,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新的動能。加快轉換增長動力,由傳(chuan) 統要素投入驅動為(wei) 主轉為(wei) 科技創新驅動為(wei) 主。加快優(you) 化經濟結構,由三次產(chan) 業(ye) 各自增長轉為(wei) 工業(ye) 農(nong) 業(ye) 服務業(ye) 融合發展、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實體(ti) 經濟融合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由資源粗放使用轉為(wei) 資源集約利用。城市土地經營、房地產(chan) 運行都要構建新的發展模式。

  (根據網絡文字直播整理)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