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魔都變“模都” 上海人工智能發展聲勢起

發布時間:2024-03-07 14:5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3月6日電 (記者 鄭瑩瑩)上海也被稱為(wei) 魔都,用以描繪這座都市複雜多樣的麵貌,包羅萬(wan) 象的社會(hui) 風尚和市民生活。伴隨著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展,大模型熱潮的掀起,上海正著力變“模都”。

  人工智能落“滬”生根、聲勢起

  地處上海徐匯區的西岸最近特別熱鬧。這裏的模速空間成為(wei) 上海人工智能發展的熱土和創新苗圃。

  這個(ge) 月下旬,全球開發者在上海相聚的年度盛會(hui) ——2024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hui) 也將主場搬到了西岸。上海市人工智能行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鍾俊浩透露,2024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hui) 將於(yu) 3月23日至24日舉(ju) 辦,主題便是開發者的“模”力之源,大會(hui) 將圍繞大模型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及應用場景,籌備上海市級重大應用場景發布,為(wei) 企業(ye) 指明行業(ye) 技術及產(chan) 品的最新風向標。

  其實,回想起2018年時,人工智能還未有如今這麽(me) 灼熱的關(guan) 注度,那時,上海舉(ju) 辦了第一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hui) ,舉(ju) 辦地徐匯西岸當時還是一大片工地。上海西岸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幹瑾說,首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hui) 的溢出效應給西岸帶來了上海第一處以人工智能命名的AI Tower(上海西岸國際人工智能中心)。

  當以大模型為(wei) 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又引發新一輪發展熱潮時,中國國內(nei) 首個(ge) 生成式人工智能專(zhuan) 業(ye) 孵化和加速載體(ti) ——模速空間(上海“模速空間”創新生態社區)於(yu) 2023年9月底揭牌,而後不到半年,就有近60家企業(ye) 入駐。幹瑾說,希望模速空間能有規模、有速度,能吸引大廠大院大所在此形成產(chan) 業(ye) 集聚,打造高質量的孵化器。

  中國急於(yu) 有自己的ChatGPT、Sora嗎?

  人工智能由來已久,新一代人工智能也提了多年,但這一領域真正“闖”入公眾(zhong) 視野,不得不提到ChatGPT刮起的“旋風”。近來Sora又以“小團隊、大作品”驚豔亮相,中國相關(guan) 領域的從(cong) 業(ye) 者不免又被問及為(wei) 什麽(me) 這樣的創新沒有發生在中國?中國何時能有自己的重磅創新?

  其實中國從(cong) 業(ye) 者正在做的研發並不少。據報道,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2023年5月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圖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研發的大模型數量排名全球第二。

  Apache軟件基金會(hui) 是全球知名的開源軟件基金會(hui) 。Apache軟件基金會(hui) 孵化導師史少鋒說,中國開發者社區在過去20年中不斷壯大和發展,中國開發者的力量正在全球形成越來越強的影響力。

  史少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過去這五年,Apache軟件基金會(hui) 裏的新孵化項目大部分是中國開發者貢獻的,其中跟數據相關(guan) 的開源項目非常豐(feng) 富,從(cong) 中可以看到中國開發者社區的崛起。

  業(ye) 界人士認為(wei) ,在人工智能領域,中國還在摸索,在最前沿的理論研究上中國團隊還有差距,這需要大量的研究積澱、儲(chu) 備,也需要有很多高質量的數據作為(wei) 支撐。

  “雖然缺少最前沿的創新,但這並不代表我們(men) 在其他領域做不了創新,在雲(yun) 計算、大數據等方麵,我們(men) 依然還有很多創新,隻不過可能沒有那麽(me) 亮眼和被熟知。”史少鋒說。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助理石伯明也表示,一些技術領先的大模型出來後,中國的優(you) 勢是場景多、數據多,在這些方麵,中國可以構築自己的大模型生態優(you) 勢。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hui) 總工程師葛東(dong) 波表示,上海麵對新形勢和新要求,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軟硬件協同等方麵,出台了支持大模型創新發展的三年行動計劃。他所指的是2023年發布的《上海市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發展若幹措施(2023-2025年)》,其內(nei) 容涵蓋實施大模型創新扶持計劃、實施大模型示範應用推進計劃等11條措施。其中指出,上海鼓勵浦東(dong) 新區、徐匯區等建立大模型生態集聚區,聚焦大模型研發和產(chan) 業(ye) 化加大支持力度。在人才方麵,上海重點支持大模型相關(guan) 緊缺技能人才落戶;組織企業(ye) 、高校、科研機構聯合培養(yang) 跨學科大模型人才。

  從(cong) 搭建空間、出爐措施,到舉(ju) 辦盛會(hui) ,上海對大模型的係列支持“擲地有聲”。也許誠如一名業(ye) 內(nei) 人士所言,做產(chan) 業(ye) 不能不“響”,而大模型發展有哪些“響”處,外界還拭目以待。(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