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係建設
大力推進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履職這一年)
黃茂興(xing) 代表——
塑造適應新質生產(chan) 力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
本報記者 王崟欣 人民網記者 李楠楠
“科技創新讓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變得‘不傳(chuan) 統’,這正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生動實踐。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必須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形成與(yu) 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chan) 關(guan) 係。”在福建漳州古雷石化產(chan) 業(ye) 園區調研後,福建社會(hui) 科學院副院長黃茂興(xing) 代表對智能化物流設備和創新工藝運用印象深刻,他在帶到全國兩(liang) 會(hui) 的建議中這樣寫(xie) 道。
過去一年,黃茂興(xing) 代表走企業(ye) 、進車間,深入調研。在泉州、莆田等以紡織、鞋服產(chan) 業(ye) 為(wei) 傳(chuan) 統優(you) 勢的地區,他看到,企業(ye) 紛紛開展數字化轉型,下大氣力更新設備、提升技術、大量引入機器人等智能製造設備。黃茂興(xing) 代表結合自身學術專(zhuan) 長與(yu) 履職工作,積極為(wei) 地方經濟發展提供研究成果,參與(yu) 發布《福建民營企業(ye) 100強研究報告》、產(chan) 業(ye) 研究報告、企業(ye) 發展報告等,其中許多都與(yu)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相關(guan) 。
調研中,也有不少企業(ye) 反映:想創新,但缺乏人才等相關(guan) 創新資源。“生產(chan) 關(guan) 係必須適應生產(chan) 力的發展要求。要深化科技體(ti) 製、教育體(ti) 製、人才體(ti) 製等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建立高標準市場體(ti) 係,創新生產(chan) 要素配置方式,讓各類先進優(you) 質生產(chan) 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順暢流動。”黃茂興(xing) 代表建議,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業(ye) 創造活力,為(wei)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提供人才支撐。
張進代表——
堅持自主創新和產(chan) 業(ye) 化發展
本報記者 楊 昊
工業(ye) 機器人實現在國產(chan) 新能源汽車焊裝線應用的重大突破,重載戶外牽引車助力光伏龍頭企業(ye) 智能物流發展……2023年,沈陽新鬆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進代表帶領企業(ye) ,不斷拓展著機器人的應用邊界。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核心要素。”張進代表說,新鬆公司作為(wei) 一家高科技企業(ye) ,始終堅持自主創新和產(chan) 業(ye) 化發展。
一年來,張進代表立足崗位履職盡責,將機器人與(yu) 以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結構仿生為(wei) 代表的新技術交叉融合,圍繞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布局產(chan) 業(ye) 鏈。新鬆公司成為(wei) 工業(ye) 物流等行業(ye) 用無軌導航重載移動機器人、半導體(ti) 行業(ye) 用潔淨(真空)型工業(ye) 機器人、移動操作機器人等3條機器人產(chan) 業(ye) 鏈的“鏈主”。
2023年7月,第八屆中國沈陽國際機器人大會(hui) 舉(ju) 辦,張進代表邀請130餘(yu) 家機器人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企業(ye) 負責人及多位行業(ye) 專(zhuan) 家來到沈陽新鬆智慧產(chan) 業(ye) 園,圍繞工業(ye) 機器人係統集成應用等話題深入探討。
“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ti) 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業(ye) 鏈上,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張進代表說,行業(ye) 龍頭企業(ye) 要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整合優(you) 質資源,在跨界融合、產(chan) 學研用上形成產(chan) 業(ye) 集聚效應,推動產(chan) 業(ye) 鏈向上下遊延伸。
周荃委員——
推動建築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發展
本報記者 林子夜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chan) 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chan) 力。建築產(chan) 業(ye) 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近年來,廣東(dong) 省建築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周荃委員致力於(yu) 推動建築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發展。
去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周荃委員提交了關(guan) 於(yu) 推進全社會(hui) 協同降低建築碳排放的提案。回到廣東(dong) 後,她在調研中發現,“建設工程領域從(cong) 業(ye) 者對綠色金融產(chan) 品缺乏了解,金融機構發放綠色貸款後也難以進行有效的貸後管理。促進綠色金融對綠色建築的有效支持,必須打通信息梗阻。”對此,她進一步提出意見建議。
去年11月,廣東(dong) 省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聯合多部門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推動綠色建築產(chan) 業(ye) 與(yu) 綠色金融協同發展的通知。“如今,綠色金融服務可以接入廣東(dong) 省綠色建築信息平台,信息渠道通暢了,合作才能更順利。”周荃委員說。
參加圍繞“推動建立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協商議政的全國政協遠程協商會(hui) ,開展以“用好用活地方資源優(you) 勢,助推綠美廣東(dong) 建設”為(wei) 主題的專(zhuan) 題調研,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築科技聯盟成立……周荃委員用“眼界大開”來形容過去一年的履職經曆:“參與(yu) 交流的行業(ye) 更多了,走訪調研的地方也不斷拓展。我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拓展調研的廣度和深度,用心寫(xie) 好委員‘履職為(wei) 民’答卷。”
信思金委員——
打造新型勞動者隊伍
本報記者 強鬱文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武漢理工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信思金委員說,作為(wei) 人才培養(yang) 主陣地,高校既要用好新型生產(chan) 工具、掌握關(guan) 鍵核心技術、賦能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也要打造新型人才隊伍,包括能夠創造新質生產(chan) 力的戰略人才和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chan) 資料的應用型人才。
信思金委員在調研中了解到,山東(dong) 省一家能源集團通過轉化應用武漢理工大學內(nei) 河航運領域新技術,有望實現智能化綠色船舶的批量建造,在這個(ge) 過程中,教師和科研人員錘煉了自身科技創新能力,學生們(men) 則借助產(chan) 教融合開展生產(chan) 實習(xi) 。
近年來,武漢理工大學麵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及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建立專(zhuan) 業(ye) 動態調整機製,優(you) 化學科專(zhuan) 業(ye) 布局。“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過程中有助於(yu) 培育和儲(chu) 備一批卓越人才,適應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人才也能反哺並促進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信思金委員表示。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他帶來了關(guan) 於(yu) 加快推動高校科技創新成果向新質生產(chan) 力轉化的提案,“我們(men) 要推動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貫通、融合發展,優(you) 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人才培養(yang) 模式,為(wei)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培養(yang) 急需人才,打造與(yu) 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相匹配的新型勞動者隊伍。”
王崟欣 李楠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