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高效轉化運用

發布時間:2024-03-11 11:08:00來源: 法治日報

  □ 本報記者 張維 趙穎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chan) 權就是保護創新。在今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多位代表委員對知識產(chan) 權保護及轉化運用提出了建議。

  保護機製不斷完善

  在過去的一年,我國知識產(chan) 權事業(ye) 取得顯著成績,受到代表委員們(men) 的肯定。

  據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統計,2023年,共授權發明專(zhuan) 利92.1萬(wan) 件、實用新型專(zhuan) 利209.0萬(wan) 件、外觀設計專(zhuan) 利63.8萬(wan) 件,注冊(ce) 商標438.3萬(wan) 件,登記集成電路布圖設計1.13萬(wan) 件。通過PCT、海牙、馬德裏體(ti) 係分別提交專(zhuan) 利、外觀設計、商標國際注冊(ce) 申請7.3812萬(wan) 件、1166件(前11個(ge) 月)、6196件,穩居世界前列……

  一年來,我國知識產(chan) 權領域大事不斷、好事接連。中央推進了新一輪知識產(chan) 權機構改革,知識產(chan) 權管理體(ti) 製實現重大優(you) 化調整。中央審議出台了知識產(chan) 權領域多個(ge) 重要文件,知識產(chan) 權頂層設計更加完善。推動完成專(zhuan) 利法實施細則修改,商標法修改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立法規劃,開展《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修改研究,完成《地理標誌產(chan) 品保護辦法》和《集體(ti) 商標、證明商標注冊(ce) 和管理規定》的製定,知識產(chan) 權立法取得顯著進展,知識產(chan) 權法治保障得到有力加強。

  知識產(chan) 權協同保護再上新台階。2023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強化知識產(chan) 權協同保護的意見》,健全知識產(chan) 權行政保護與(yu) 司法保護銜接機製的13項具體(ti) 舉(ju) 措,推動構建知識產(chan) 權“嚴(yan) 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工作格局。

  2023年12月,黨(dang) 中央、國務院批準建立國家知識產(chan) 權強國建設工作部際聯席會(hui) 議製度,聯席會(hui) 議由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中央宣傳(chuan) 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外交部等29個(ge) 成員單位組成,旨在加強對知識產(chan) 權強國建設工作的統籌協調,凝聚工作合力,加快推進知識產(chan) 權強國建設。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2024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已被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為(wei) 工作任務之一。在今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這也成為(wei) 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wei) 科技成果產(chan) 出的重鎮,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率並不高。在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協副主席、廣州市科技局局長王桂林看來,“科技成果轉化的真問題是可供有效轉化的成果不足”。為(wei) 此,他建議建立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以需求為(wei) 牽引,產(chan) 學研相結合的科技成果轉化體(ti) 係,加快完善“創業(ye) 者成長鏈、企業(ye) 育成鏈、成果轉化鏈”三螺旋支撐體(ti) 係,打通科技成果從(cong) 樣品到產(chan) 品再到商品的演化路徑,推動科技成果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軍(jun) 分析指出,科技成果轉化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同時也是一項風險性事業(ye) ,實際操作中往往存在諸多問題和困難,使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和質量遠低於(yu) 預期,製約了產(chan) 業(ye) 和經濟的發展。有關(guan) 部門應理順機製,搭建平台,聚焦瓶頸製約,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裏”。各級政府應與(yu) 各高校、科研院所同向發力,高質量、快節奏打造合作的平台載體(ti) ,促進高校和企業(ye) 雙向奔赴,並加大科技成果轉化資金投入。

  全國政協委員、武漢理工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信思金建議建立高校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機製,支持高校探索科技成果“先用後轉”模式,降低企業(ye) 轉化科技創新成果的成本,讓各類先進優(you) 質生產(chan) 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集聚,促進科技創新成果向新質生產(chan) 力轉化,並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投入保障多元化。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廣東(dong) 省委會(hui) 副主委、廣東(dong) 省政協提案委員會(hui) 專(zhuan) 職副主任熊水龍建議,確立以轉化為(wei) 目標的科研立項機製,把成果轉化績效作為(wei) 項目結題驗收的考核指標。

  保護力度仍待加強

  除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運用外,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是永恒的話題。

  在全國人大代表、內(nei) 蒙古鄂爾多斯投資控股集團總裁王臻看來,過去幾年,我國知識產(chan) 權保護取得顯著進展,但仍麵臨(lin) 知識產(chan) 權保護環境較為(wei) 複雜、執法力度有待加強、社會(hui) 意識有待提高等挑戰。

  王臻建議,應從(cong) 加大對商標侵權等違法行為(wei) 的打擊力度、完善知識產(chan) 權注冊(ce) 審查製度、明確商標類廣告語保護範圍和侵權行為(wei) 的認定標準、加強對“商標淡化”的監督和打擊力度、全麵嚴(yan) 格落實懲罰性賠償(chang) 製度等五方麵著手,加大知識產(chan) 權司法保護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聶鑫認為(wei) ,我國應進一步完善專(zhuan) 門化知識產(chan) 權審判組織體(ti) 係建設,在目前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chan) 權法庭的基礎上,采用“國家層麵、高級法院、二審層級、統一管轄”的模式,設立國家層麵的知識產(chan) 權專(zhuan) 門法院。

  幫助民營企業(ye) 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ye) 做好知識產(chan) 權保護,也受到了關(guan) 注。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讚皇縣原村土布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崔雪琴建議,在相關(guan) 職能部門設置民營企業(ye) 知識產(chan) 權維護服務中心,一方麵指導民營企業(ye) 建立和完善專(zhuan) 利布局,提高企業(ye) 競爭(zheng) 力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麵幫助企業(ye) 實現知識產(chan) 權保護和運用,對侵權行為(wei) 進行打擊,維護企業(ye) 合法權益。

  本身經營遇到困難而又遭遇濫用知識產(chan) 權行為(wei) 的企業(ye) ,更需要幫助。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chan) 權學院院長馬一德認為(wei) ,“當前迫切需要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的精確性、有效性,規製知識產(chan) 權濫用行為(wei) ,幫助企業(ye) 解難題、渡難關(guan) ,提振市場信心”。

  隨著對傳(chuan) 統知識價(jia) 值認識的深入,傳(chuan) 統知識保護日益受到重視。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建議,盡快製定《中醫藥傳(chuan) 統知識保護條例》,盡快發布“中醫藥傳(chuan) 統知識保護名錄”,盡快設立“中醫藥傳(chuan) 統知識管理委員會(hui) ”,建立中醫藥進出口商品海關(guan) 編碼製度、中藥材和特定技術出口審核登記製度和傳(chuan) 統醫藥特有標誌和符號目錄。

  (來源:法治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