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兩會聲音)張橋:蘇州結合四大萬億產業規模優勢,發展多個未來產業

發布時間:2024-03-11 16:0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 夏賓)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製定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chan) 業(ye) 先導區。作為(wei) 中國工業(ye) 重鎮,蘇州在未來產(chan) 業(ye) 方麵會(hui) 如何布局?

  全國政協委員、農(nong) 工黨(dang) 江蘇省委會(hui) 副主委、蘇州市副市長張橋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透露,蘇州市重點發展前沿新材料、生命科學、光子芯片與(yu) 光器件、數字金融、細胞和基因診療、空天開發等未來產(chan) 業(ye) ,力爭(zheng) 早日取得更多突破。

  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蘇州底氣在哪?張橋表示,蘇州將結合其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先進材料、新能源等四大萬(wan) 億(yi) 產(chan) 業(ye) 的規模優(you) 勢,依托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創新藥物、納米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發展優(you) 勢,通過支持重點突破填補國內(nei) 空白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培育未來產(chan) 業(ye) 創新平台、開放未來產(chan) 業(ye) 應用場景等方式,來重點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

  張橋表示,未來產(chan) 業(ye) 由前沿技術驅動,當前處於(yu) 孕育萌發階段,是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產(chan) 業(ye) ,具有產(chan) 業(ye) 投資巨大、孵化時間較長、各類技術路線不確定性的風險問題等特點,今天的未來產(chan) 業(ye) 就是明天的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後天的支柱產(chan) 業(ye) 。

  他還特別指出,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不是“空中閣樓”,不能“無中生有”,需要堅定的探索,更要有堅實的“家底”。這些家底包括重大科技特別是顛覆性的技術突破、齊全的產(chan) 業(ye) 門類和製造能力、開放的應用場景,最重要的家底是實現技術突破的科技人才,以及提出應用場景或相關(guan) 需求的創新型人才。

  “實現技術突破的科技人才以及能夠提出應用場景或相關(guan) 需求的創新型人才,可以從(cong) 供給和需求兩(liang) 側(ce) ,引導或推動未來產(chan) 業(ye) 萌發,齊全的產(chan) 業(ye) 門類和製造能力可以支撐創意構思轉化為(wei) 可廣泛落地的現實產(chan) 業(ye) 。”張橋說。

  在他看來,中國在多個(ge) 未來產(chan) 業(ye) 領域展現出的巨大發展潛力和較強競爭(zheng) 實力,源於(yu) 堅定不移支持實體(ti) 經濟發展、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高度重視科技人才培養(yang) 等重要決(jue) 策部署的推動。

  “這是因為(wei) 我們(men) 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ti) 製機製優(you) 勢、大國科技創新體(ti) 係的技術策源優(you) 勢、超大規模市場應用的成果轉化優(you) 勢以及最完備工業(ye) 體(ti) 係的產(chan) 業(ye) 配套優(you) 勢。”張橋認為(wei) ,這體(ti) 現了中國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和價(jia) 值鏈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堅定了中國聚焦實體(ti) 經濟的信心和搶抓發展機遇的決(jue) 心。(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