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廣東高院院長張海波:全力構建跨境糾紛化解“優選地”
中新網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 方偉(wei) 彬)“全麵加強三地訴訟規則機製銜接,務實擴大司法交流合作成果,全力構建跨境糾紛化解‘優(you) 選地’。”全國人大代表,廣東(dong) 省高級人民法院黨(dang) 組書(shu) 記、院長張海波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告訴中新網記者。
過去一年來,廣東(dong) 法院以塑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為(wei) 中心任務,持續打造更具競爭(zheng) 力和影響力的國際、區際法律服務品牌,以高質量司法推動大灣區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
數據顯示,去年,廣東(dong) 法院全年共審結一審涉港澳民商事案件1.3萬(wan) 件,占全國64.8%,辦理國際區際司法協助案件3082件。深圳法院“完善國際法律服務和協作機製”等4條綜合改革試點經驗舉(ju) 措,被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委向全國推廣。
在訴訟規則機製銜接持續深化方麵,張海波認為(wei) ,大灣區發展的核心就是融合,通過產(chan) 業(ye) 、科技、人才等全方位地融合和流動,達到“1+1+1遠遠大於(yu) 3”的乘數效應。
在落到司法工作中,他表示,要深化司法規則銜接和機製對接,特別是在製度“軟環境”的對接上取得突破。在各方的共同推動下,粵港澳三地司法規則銜接已經從(cong) 製度理論性研究進入具體(ti) 實踐,從(cong) 更緊密的司法協助到構建涉港澳特別程序規則,再到規則的直接吸收借鑒。
張海波舉(ju) 例稱,去年廣東(dong) 法院在出台第一個(ge) 審理涉港澳商事糾紛司法規則銜接指引的基礎上,又出台了第二個(ge) 指引,目前司法規則銜接已包括案件管轄、訴訟主體(ti) 、文書(shu) 送達、證據審查、域外法適用、證人出庭作證等多個(ge) 方麵。
據悉,今年,廣東(dong) 高院將出台第三個(ge) 指引,同時持續深化粵港澳大灣區案例研究基地、粵港澳司法研究創新基地等建設,推動三地司法規則銜接進入“深水區”。
值得一提的是,司法實踐中,廣東(dong) 法院還通過建設全省統一的粵港澳大灣區法律查明平台、發布中英葡三語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糾紛典型案例,依法準確適用國際公約、國際慣例和域外法審理涉外涉港澳案件等,持續推動內(nei) 地與(yu) 港澳司法規則銜接向縱深發展。
目前,大灣區域外法查明平台資源增至376個(ge) 查明案例、3萬(wan) 部域外法、近7萬(wan) 份裁判文書(shu) ,聘請了30位港澳法律專(zhuan) 家擔任首批專(zhuan) 家庫成員,去年全省法院通過適用國際公約、國際慣例和域外法審理各類案件121件,其中涉及香港法和澳門法60餘(yu) 件。(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