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打造“公園+”經濟新業態 讓生態底色嵌入城市生活
中新網濟南3月12日電 (呂妍)3月12日,走進棗莊市嶧城區陰平鎮,各式的“口袋公園”映入眼前,別具一格的設計令人耳目一新,吸引當地市民駐足欣賞、娛樂(le) 休閑。
近年來,陰平鎮積極探索“遊園+”模式,建設了一係列可休閑遊玩的沉浸式遊園新場景,滿足民眾(zhong) 及遊客休閑娛樂(le) 、觀光旅遊、文化教育等多元化需求,打造“公園+”經濟新業(ye) 態。
在嶧城區陰平鎮棗園,健身廣場、體(ti) 育器材、乒乓球場、籃球場應有盡有,這裏充分滿足了周邊民眾(zhong) 的健身需求。陰平鎮還大力推進“遊園+體(ti) 育”模式,安裝各式健康器材,圍繞遊園推廣全民健身運動,積極挖掘公園廣場剩餘(yu) 空間、生態空間,逐步形成“15分鍾健身圈”。
公園作為(wei) 城市“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發展活力。近年來,山東(dong) 努力探索“公園+”發展新模式,積極與(yu) 社會(hui) 各界融合,充分發揮城市公園作用,滿足民眾(zhong) 親(qin) 近自然、休閑遊憩、運動健身等多元化需求,精心打造了一係列可看可購可玩的沉浸式公園新場景。
在菏澤市定陶區仿山公園,市民感受到的不僅(jin) 僅(jin) 是鳥語花香,綠樹如茵,更有一頂頂露營帳篷撐起的家門口的“詩與(yu) 遠方”。
據悉,仿山公園自2023年夏天起便開辟了3處露營區,讓市民有更多機會(hui) 近距離接觸大自然,感受戶外遊玩的魅力。民眾(zhong) 在這裏不僅(jin) 可以租借帳篷、天幕等用具,還可采摘草莓、西紅柿等各種時令水果和蔬菜,體(ti) 驗農(nong) 耕樂(le) 趣,享受收獲喜悅。
“以前想去郊遊野餐不僅(jin) 距離遠,還要帶大包小包的東(dong) 西,很不方便。現在身邊的公園裏就有露營區,隨時都可以租賃裝備,還能帶孩子體(ti) 驗采摘樂(le) 趣,現在一有時間我們(men) 全家都會(hui) 過來享受親(qin) 子時光。”定陶區市民崔先生說。
“以後我們(men) 還會(hui) 聯合文化宣傳(chuan) 部門開展‘公園露營生活節’等活動,融入表演、露天電影等元素,為(wei) 市民創造宜居宜遊的美好休憩空間。”仿山公園露營區負責人告訴記者。
“弟弟,跟我走,我帶你看看垃圾是怎麽(me) 分類的。”在菏澤魯西新區建邦公園的一角,家住菏澤魯西新區東(dong) 方名城小區的小學生王小樹興(xing) 奮地給弟弟科普。該公園被打造成了垃圾分類主題公園,設置了垃圾分類科普展示、垃圾分類趣味體(ti) 驗牆、垃圾分類主題跑道等內(nei) 容,不僅(jin) 裝飾點綴了公園環境,更是寄學於(yu) 景。此外,公園還劃分了科普、反詐、依法納稅等主題區域,滿足不同民眾(zhong) 需求,更好地發揮公園的公共服務功能。
近年來,菏澤魯西新區丹陽街道對綠化進行改造更新的同時,充分考慮周邊民眾(zhong) 需求,增加活動場地,落實適老化、適兒(er) 化和無障礙等要求,通過對景觀、業(ye) 態、治理3方麵的提升改造,打造公園特色文化和消費新場景,為(wei) 建設美麗(li) 宜居公園城市提供新活力。
濰坊市安丘市則順應市民對美好居住環境與(yu) 宜居生活的追求,以建設“現代化公園城市”為(wei) 目標,結合生態、文化、體(ti) 育等主題,打造城市“公園+N”新樣板。
安丘市堅持因地製宜、生態自然,還綠於(yu) 民、透綠於(yu) 城,積極實施口袋公園、帶狀公園等“微公園”建設。通過破牆透綠、拆違還綠、破硬增綠,積極拓展城市中心區、老城區、城市出入口等綠化薄弱地段的綠化空間,利用邊角空地、廢棄場建成了89處“小而美、功能全、入民心、接地氣”的口袋公園,在市民身邊“見縫插綠”,著力為(wei) 市民打造“觸手可及”的家門口遊園綠地和抬腳可入的生態空間。
濟津河及沿線風貌整治工程是聊城市臨(lin) 清市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坐落在濟津河畔的臨(lin) 清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公園,既滿足民眾(zhong) 健身、休憩需求,也促進城市文明新風形成,成為(wei) 市民休閑的好去處。
“這邊風景好,拍照很出片。”正在公園內(nei) 拍照的市民王先生說,公園內(nei) 設有長廊座椅,春觀花、夏乘涼、秋落葉、冬賞雪,一年四季,都有風景。寬闊的廣場還是文藝愛好者的聚集地,他們(men) 有的歡快起舞,有的彈奏樂(le) 器,有的深情高歌……誌願者們(men) 還會(hui) 不定期開展文藝演出、宣講、科普等活動,為(wei) 市民送去誌願服務。
近年來,臨(lin) 清市提高資源利用率,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綜合體(ti) 人氣聚集的優(you) 勢特點,將健身運動與(yu) 文娛觀景結合起來,打造滿足民眾(zhong) 需求的文明實踐公園陣地。
為(wei) 進一步帶動消費升級,激活公園經濟效應,臨(lin) 沂市沂水縣龍灣濕地公園景區內(nei) 同步設置了兒(er) 童遊玩區、夜遊沂河區等消費區域。“比如公園內(nei) 的親(qin) 子觀光車,天氣好的時候都爆滿。去年冬天還利用公園內(nei) 空地打造了嬉雪園,僅(jin) 線上團購門票就達7000多張。”沂水縣龍家圈街道宣傳(chuan) 委員馬進說。
近年來,沂水縣積極拓展文旅融合思維,打造“公園+”經濟新業(ye) 態,通過將休閑娛樂(le) 、文化演繹、藝術創意等元素融入旅遊經濟,為(wei) 周邊市民、經營業(ye) 戶增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2023年僅(jin) 龍灣濕地公園就吸引15萬(wan) 餘(yu) 人次遊沂河,拉動了城區周邊的旅遊消費,累計接待遊客160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消費收入1000萬(wan) 元人民幣,提供就業(ye) 崗位400餘(yu) 個(ge) ,帶動就業(ye) 800餘(yu) 人,龍灣濕地公園已成為(wei) “亮麗(li) 沂河·美麗(li) 邂逅”的城市名片。(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