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推動高質量發展·權威發布】北京:麵對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繼續搶抓機遇

發布時間:2024-03-19 15:5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19日電 北京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殷勇19日表示,北京教育科技人才優(you) 勢突出,麵對全球新一輪的科技和產(chan) 業(ye) 變革,將繼續搶抓機遇、持續發力。

  國新辦19日就“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 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麵”舉(ju) 行發布會(hui) 。會(hui) 上,有記者提問: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央賦予北京的“四個(ge) 中心”城市戰略定位之一,北京在加快建設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方麵有哪些考慮?

  殷勇表示,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央賦予北京的使命。北京教育科技人才優(you) 勢突出,有基礎、有條件為(wei) 國家科技自立自強作出貢獻。從(cong) 硬件看,北京有92所高校,1000多所科研院所,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數量都在全國位居首位,研發投入強度多年都保持在6%左右,在全國、在全球都是名列前茅。從(cong) 軟件看,北京出台了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和知識產(chan) 權保護條例等一係列法規,實施了中關(guan) 村24條先行先試改革舉(ju) 措,不斷夯實支持全麵創新的製度環境。從(cong) 人才看,北京擁有55萬(wan) 餘(yu) 名科研人員、全國近一半的兩(liang) 院院士、超過四分之一的“萬(wan) 人計劃”專(zhuan) 家;有411人次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這個(ge) 數量在全球城市是名列首位。“在前沿的科技領域,我們(men) 的人才優(you) 勢也很突出,比如大家非常關(guan) 心的人工智能領域,北京的人工智能頂尖人才占到全國總量的43%左右。”

  殷勇介紹,近年來,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從(cong) 科研成果看,萬(wan) 人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超過了262件,高被引論文1292篇,這些都是居全國首位。北京還湧現出了新一代的量子計算雲(yun) 平台“誇父”、超大規模智能模型“悟道3.0”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從(cong) 產(chan) 業(ye) 轉化看,2023年北京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8500億(yi) 元人民幣,每天平均誕生337家科技型企業(ye) ,國家的高新技術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還有獨角獸(shou) 企業(ye) 的數量都居全國各城市首位。從(cong) 綜合評價(jia) 看,北京連續8年蟬聯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全球首位,進入全球創新型城市的前列。

  殷勇指出,麵對全球新一輪的科技和產(chan) 業(ye) 變革,北京還將繼續搶抓機遇,在下麵幾個(ge) 方麵還要持續發力。

  一方麵是在提升科技攻關(guan) 能力方麵,牢牢把握三個(ge) 聚焦。聚焦“突破”,深入實施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攻堅計劃,圍繞各個(ge) 相關(guan) 領域,努力突破技術難題;聚焦“占先”,圍繞著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製造、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空間等20多個(ge) 方向,積極搶占未來的產(chan) 業(ye) 發展製高點;聚焦“升級”,就是圍繞高精尖產(chan) 業(ye) 30多個(ge) 細分領域,強化科技創新,不斷提升重點產(chan) 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

  第二方麵是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突出解決(jue) 四類問題。針對產(chan) 學研脫節的問題,著重建立企業(ye) 主導的創新聯合體(ti) ,用好“揭榜掛帥”機製,推動產(chan) 學研能夠更好協同;針對科技成果轉化難的問題,要落實好成果轉化條例,切實保障研發人員的權益,讓他們(men) 充分享有轉化的收益;針對科技園區“小散弱”的問題,北京“一園一方案”,優(you) 化提升各分園的發展質量,采取末位淘汰機製,倒逼各個(ge) 園區提升運營管理能力;針對科研主體(ti) 活力不足的問題,給予新型研發機構更大自主權,政府不幹預日常活動,但是要加強第三方的考核評估,對評估結果不佳的,在資金支持等方麵逐步“退坡”,實現扶優(you) 汰劣。

  第三方麵是在加強人才培養(yang) 引進方麵,統籌兼顧四類人才。對於(yu) 一流的科技領軍(jun) 人才,要建立快速地發現、引進、落地機製,對創新團隊實施專(zhuan) 項支持保障政策;對於(yu) 青年科技人才,要用好推出更多的像青年北京學者、科技新星等各項支持計劃,給予更多長期穩定的科研經費支持,鼓勵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對於(yu) 卓越工程師,深化產(chan) 教融合的工程碩博士培養(yang) 改革試點,培養(yang) 行業(ye) 急需短缺人才;對於(yu) 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加強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打造一支高素質產(chan) 業(ye) 人才隊伍。

  殷勇表示,人才是城市的未來和活力之源。北京就是要把人才工作越做越細,招賢引才之門越開越大,讓各類人才在北京能各得其所、各展所長。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