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這門關鍵課程 總書記要求重視“實踐性”
聯播+“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guan) 鍵課程”。2019年3月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hui) ,強調“要高度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
“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幹巴巴的”“要善於(yu) 利用國內(nei) 外的事實、案例、素材,在比較中回答學生的疑惑”“要運用新媒體(ti) 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辦好思政課,總書(shu) 記思之深言之切。
正如總書(shu) 記所指出,現實中,有些思政課教師上課時照本宣科、應付差事;有些地方大中小學思政課程體(ti) 係不夠完善,部分知識重複學習(xi) ……諸如此類有悖於(yu) 思政育人的初衷,亟需改進。
善用鮮活資源啟迪心智
增強課程內(nei) 容吸引力,是促進思政課發揮感召作用的前提。
“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於(yu) 立德。”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看來,青年學子“人生的扣子從(cong) 一開始就要扣好”。處於(yu) “拔節孕穗期”的青少年,需要思政課補鈣壯骨、固本培元。
△ 2023年9月1日,中共一大紀念館帶著館藏珍貴文物《新青年》第三卷第二號來到靜安區第一中心小學。
2023年9月的一堂思政課,讓上海靜安區第一中心小學的學生們(men) 記憶猶新。那天,中共一大紀念館的工作人員將館藏珍貴文物《新青年》帶到學校,詳細介紹了革命文物背後的故事。“此次活動讓我感受到革命文物背後蘊含的強大精神力量。”課後,一名學生寫(xie) 下感言。
一個(ge) 故事勝過一打道理。從(cong) “燃燈校長”張桂梅用知識改變山區女孩命運,到時代楷模黃文秀用美好青春詮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使命;從(cong) 在荒原上種出全球麵積最大的人工林場、創造“綠色奇跡”的三代務林人,到勇攀世界之巔、探源青藏高原地理氣候變遷的青藏科考隊……一個(ge) 又一個(ge) 故事勾連起奮鬥與(yu) 收獲的深層聯係,傳(chuan) 遞出清晰的價(jia) 值導向,也成為(wei) 思政課最生動的現實素材。
《功勳》《長津湖》《山海情》等越來越多的正能量文藝作品走進課堂,以曆史經驗、實踐成就啟示青年了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價(jia) 值追求。
通過一堂堂“大思政課”,更多學子讀懂了青春向上的中國,也立誌用實際行動踐行“請黨(dang) 放心,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
依托創新之力答疑解惑
青少年的身心和認知是在好奇和探索中不斷發展的。思政課是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課程,也是釋疑解惑的課程。
“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qin) 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2016年,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針對思政課內(nei) 容理論性強、實用度低等問題提出改進方向。
△ 2023年7月,英雄航天員、神舟十三號航天員葉光富參加“齊心奮進新時代 科技放飛夢想——科技館裏的思政課”活動。
突出言傳(chuan) 身教。航天員葉光富來到中國科技館,帶領青年學子再現“天宮課堂”,重溫“太空‘冰雪’實驗”“太空轉身”“水油分離”等經典實驗,深入剖析天地對比實驗差異,滿足孩子們(men) 的求知欲望。
發揮技術優(you) 勢。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開學第一課》采用AR、CG等數字技術,通過微距鏡頭展現水稻種子的微觀世界,巧用延時攝影呈現再生稻動態生長,讓孩子們(men) 大開眼界。北京理工大學建設虛擬仿真思政課體(ti) 驗教學中心,學生們(men) 戴上VR眼鏡“重走長征路”,體(ti) 驗“一路艱辛”。
優(you) 化課程設置。針對“網困”學生,設計“打挺青年的進取常態”和“手機PUA”的趣味對比,為(wei) 學生“挺起來”支招;針對學生麵臨(lin) 的“就業(ye) 之困”,結合社會(hui) 輿論熱點、學科前沿成果、青年使命擔當等,破除學生“內(nei) 卷”“躺平”等思想之惑。
如今,思政課堂內(nei) 容愈發豐(feng) 富、形式愈發多樣,學生們(men) 在開闊眼界、增長學識的同時,更加樂(le) 意參與(yu) 、心向往之。
走出校門感知社情民意
當代青年朝氣蓬勃、充滿活力,是平視世界的一代。他們(men) 既是今日的學習(xi) 者,也是明日的建設者。
“‘大思政課’我們(men) 要善用之”,“要把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囑托猶如一聲聲號令,激發更多師生走出校門,深入社會(hui) 。
在中國人民大學,思政課教師利用寒暑假帶領學生赴延安、奔嘉興(xing) 、下蘇州等地實地尋訪,為(wei) 課堂積累大量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發展壯大的鮮活素材,讓學子們(men) 在行走中感悟建黨(dang) 精神。
△ 2022年7月,華中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旅暑期實踐隊赴湖北省恩施市宣恩縣長潭河侗族鄉(xiang) 開展“生態文明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暑期社會(hui) 實踐活動。
在華中師範大學,師生們(men) 經常背上行囊,奔赴全國各地的村莊深入調查,在廣袤的社會(hui) 田野裏接受國情、民情和農(nong) 情教育,探索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實現路徑。
在溫州醫科大學,醫學師生組成的公益團隊前往青海瑪多、久治等地開展眼健康義(yi) 診,在醫療公益實踐中接受生命教育。
…………
通過社會(hui) 實踐,莘莘學子對當下的國情社情民情有了更真切的感知,也能更深切體(ti) 悟青年一代的使命擔當,把“愛國、勵誌、求真、力行”轉化為(wei) 五四精神的時代內(nei) 核。
不一樣的打開方式讓思政課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思政教育依然任重而道遠,唯有真正深化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提升育人實效,才能讓學生們(men) 真心喜愛、終身受益。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