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小麥已有多個國審耐鹽堿品種 專家:味道不一般
中新網三亞(ya) 3月20日電 (記者 王曉斌)2024中國種子(南繁矽穀)大會(hui) 3月16日至3月20日在海南三亞(ya) 召開。記者從(cong) 大會(hui) 獲悉,水稻、小麥已有多個(ge) 耐鹽堿品種通過國家審定,在黑龍江、新疆、山東(dong) 、江蘇等多個(ge) 省區市推廣種植。親(qin) 口品嚐過的專(zhuan) 家說,源自鹽堿地的稻米、麵粉味道不一般。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艾治勇介紹,國內(nei) 目前已有11個(ge) 耐鹽堿水稻品種通過國家耐鹽堿區域試驗審定。去年,耐鹽堿水稻推廣種植麵積突破100萬(wan) 畝(mu) ,覆蓋全國主要鹽堿地類型。在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西北中心萬(wan) 畝(mu) 耐鹽堿水稻示範片,平均畝(mu) 產(chan) 573.8公斤。
艾治勇品嚐過多種耐鹽堿稻米,他說和普通水稻一樣,耐鹽堿水稻中既有品質好的品種,也有口感相對較差的品種。從(cong) 目前的試驗和實際品嚐看,同一品種在鹽堿地條件下,口感和風味更佳。“袁隆平院士生前選育的‘超優(you) 千號’,在鹽堿地裏種出來的稻米,與(yu) 非鹽堿地種出來的相比,我們(men) 吃了覺得口感更鬆軟一些,另外多了一點清香。”
艾治勇說,目前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有專(zhuan) 家在研究鹽堿地水稻風味增加的生理機製,初步驗證鹽脅迫與(yu) 稻米風味的關(guan) 聯,但是否所有適宜鹽堿地種植的水稻品種都能達到品質更佳的效果,有待進一步實驗研究。
耐鹽堿小麥方麵,中國科學院遺傳(chuan) 與(yu) 發育生物學研究院副研究員鄭琪介紹,鹽堿耕地是中低產(chan) 田的主要類型之一,耐鹽堿小麥育種對中低產(chan) 田產(chan) 能提升具有重要意義(yi) 。截至2023年,“京麥189”“小偃60”等共計6個(ge) 耐鹽堿小麥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區域試驗平均產(chan) 量485kg/畝(mu) ,平均增產(chan) 8.2%,耐鹽等級均達到1級。
“耐鹽堿雜交小麥新品種‘京麥189’,在新疆喀什莎車縣中輕度鹽堿地連續三年單產(chan) 650kg/畝(mu) 以上,受到了當地農(nong) 戶的好評。耐鹽抗旱新品種‘小偃155’在河北黃驊市大麵積示範種植,畝(mu) 產(chan) 也超過了411公斤。”鄭琪說,除了產(chan) 量,耐鹽堿小麥的品質也受到廣泛關(guan) 注。
鄭琪介紹,在滄州鹽堿地裏生產(chan) 的旱堿麥已經出圈,成了深受歡迎的“香餑餑”,旱堿麥富含鈣、鉀、鐵、鋅等多種微量元素,蛋白質含量普遍高於(yu) 國家標準,“我吃過確實是很好吃,麥香很濃鬱”。
消費者什麽(me) 時候可以像菜市場買(mai) 菜一樣買(mai) 到鹽堿地生產(chan) 的稻米、麵粉?“目前市麵上有‘旱堿麥麵粉’‘黃驊麵花’等鹽堿地小麥產(chan) 品,受到消費者喜愛。”鄭琪說。艾治勇說,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正在致力培育更多適應不同鹽堿地類型、高產(chan) 和優(you) 質兼備的水稻新品種,挖掘鹽堿地綜合利用潛力。(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