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蔡家宅 十載修繕路
中新社北京3月21日電 題:百年蔡家宅 十載修繕路
中新社記者 徐文欣
博鼇亞(ya) 洲論壇2024年年會(hui) 將至,蔡家宅話事人、蔡家森曾長房兒(er) 媳蔡王普君又忙了起來。2021年,蔡家宅成為(wei) 博鼇亞(ya) 洲論壇的“民間會(hui) 客廳”,年會(hui) 期間,不少與(yu) 會(hui) 者來此參觀。
蔡家宅坐落於(yu) 海南省瓊海市博鼇鎮留客村,由四座中西合璧式建築組成。四座建築背靠蔡家嶺,麵臨(lin) 萬(wan) 泉河,集中國民間風水中的“勢、形、氣”於(yu) 一身,在其影壁牆上,“僑(qiao) 鄉(xiang) 第一宅”五個(ge) 大字引人注目。蔡王普君告訴記者,祖屋裏的“華堂聚和”牌匾展示著蔡家追求和諧的家風。
1924年,印尼富商蔡家森四兄弟回鄉(xiang) 建宅,耗時十年建成。走過百年,蔡家宅雖曆經歲月侵蝕、戰亂(luan) 紛擾,卻古韻猶存,斑駁的印記默默見證著華僑(qiao) 往事。
1982年,蔡王普君拿到鑰匙接管蔡家宅。此後幾十年,保護、修繕蔡家宅便成為(wei) 她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第一次推開大門時,房子裏飛出很多蝙蝠,原來的樓板、樓梯已經破損,好在大結構基本完整。”蔡王普君說,那時她便想修繕祖宅,但建造蔡家宅所用的樓板、水泥、地磚、琉璃、螺紋鋼等材料都是老爺子從(cong) 海外運回,盡管當下此類產(chan) 品已十分普遍,可要找到與(yu) 老宅匹配的材料依然困難重重。
“蔡家宅是有靈魂的,它曆經風雨屹立不倒,我希望能恢複它的原貌,讓人們(men) 看到宅院背後的故事。”為(wei) 此,蔡王普君奔走多年,她一邊尋找材料,一邊拜訪曾在蔡家宅居住過的親(qin) 人。
“蔡家有300多人分布在十幾個(ge) 國家,許多人曾在蔡家宅居住,他們(men) 大多記得自己的房間,我通過與(yu) 他們(men) 對話,尋找老宅本來的麵貌。”蔡王普君說,蔡家宅的房間功能齊全,家具數量較多,恢複原貌需要兼顧諸多細節。
2006年5月,蔡家宅被中國國務院列為(wei)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家宅的大規模修繕工作由此拉開帷幕。“文物部門派來專(zhuan) 家並提出規劃先行、修舊如舊的理念,親(qin) 友對宅子的記憶和我對建築原料的積累派上了用場,大到房梁、小到樓梯,修繕工作一直持續到2016年。”蔡王普君說。
“百年來,蔡家宅如一座堅固又豪華、新穎又別致的城堡。”蔡王普君說,1973年,百年罕見的台風襲擊瓊海,村裏的房屋多數倒塌,村民們(men) 便在蔡家宅中安全躲過台風。在營造時,蔡家宅便融進建築學、園林學、美學等理念,具有很強的抗風能力。
當下,蔡家宅內(nei) 外已基本恢複原貌,屋脊的翹頭、風火牆、女兒(er) 牆展示著東(dong) 西文化的交融,也訴說著歲月的變遷。(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