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wei) 大灣區建設領航掌舵、把脈定向。2023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廣東(dong) 考察時強調“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wei) 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為(wei)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
大灣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近年來,各有關(guan) 方麵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動大灣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穩步推進,科技引領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科技力量布局不斷完善,鵬城實驗室、廣州實驗室順利運行,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掛牌,建成全國(國家)重點實驗室超50個(ge) ,新建1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協同創新持續深化,中央和廣東(dong) 省財政科研資金過境港澳使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5個(ge) 重點專(zhuan) 項、13萬(wan) 餘(yu) 台(套)大型科研儀(yi) 器設備向港澳開放,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等5家機構獲批人類遺傳(chuan) 資源過境香港試點單位,“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連續4年蟬聯全球創新指數第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不斷壯大,國家納米智造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國家生物製造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獲批,電子元器件和集成電路國際交易中心揭牌。
二是設施聯通和規則銜接不斷深化,大灣區市場一體(ti) 化水平進一步提升。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斷強化,廣汕高鐵開通運營,深中通道全線貫通。港珠澳大橋開通旅遊試運營,香港機場三跑道正式啟用,全球首個(ge) 直達機場空側(ce) 的跨境海空聯運項目“東(dong) 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投入運作。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投入使用,“大灣區組合港”“灣區一港通”等口岸通關(guan) 改革深入開展,累計開通航線57條。要素跨境流動更加高效便捷,內(nei) 地與(yu) 香港、澳門“跨境一鎖”全麵實施,粵澳口岸信息實現互聯互通。“港車北上”“澳車北上”通行量突破100萬(wan) 輛次,珠海和香港機場合作“經珠港飛”項目落地。參與(yu) “跨境理財通”個(ge) 人投資者超6萬(wan) 人,港澳居民通過代理見證開立內(nei) 地賬戶超37萬(wan) 戶,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超30萬(wan) 億(yi) 元。“債(zhai) 券通”上線運行,“互換通”落地實施。規則銜接深入推進。“灣區通”工程有序實施,投資貿易、市場準入等方麵堵點進一步打通,大灣區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及“灣區標準”標識正式上線。職業(ye) 資格互認深入推進,超3200名港澳專(zhuan) 業(ye) 人士在大灣區內(nei) 地執業(ye) 。橫琴與(yu) 澳門試行商事登記“跨境通辦、一地兩(liang) 注”,粵港實現108項高頻政務服務“跨境通辦”。
三是民生領域合作更加緊密,宜居宜業(ye) 宜遊優(you) 質生活圈加速構建。港澳居民來大灣區內(nei) 地就學就業(ye) 更加便利,廣東(dong) 省中小學在讀港澳學生超過8萬(wan) 人,48所院校支持香港學生升讀本科。建成港澳青年創新創業(ye) 基地87家,孵化港澳項目4800餘(yu) 個(ge) 。高品質生活環境不斷優(you) 化,“港澳藥械通”指定機構增至19家,累計批準臨(lin) 床急需進口藥品27個(ge) 、醫療器械21個(ge) 。香港服務提供者在粵開設或運營養(yang) 老服務機構7家,港澳居民在粵參保近35萬(wan) 人次。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投入試運營。“美麗(li) 灣區”建設深入推進,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合作交流機製不斷完善,世界氣象中心(北京)大灣區分中心正式啟用。
四是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取得積極成效,重大合作平台建設加速推進。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全麵鋪開,綜合改革試點首批40條授權事項全麵落地,推出首批18項法治示範城市建設典型經驗和創新舉(ju) 措。最高人民法院大灣區司法研究中心揭牌,涉外涉港澳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成立。橫琴粵澳合作更加深入,鼓勵類產(chan) 業(ye) 目錄、“分線管理”等政策文件出台,澳門輕軌延伸橫琴線全線貫通,中國—葡語係國家技術交流合作中心落戶,澳門新街坊開售。前海改革開放全麵深化,出台全國首部投資者保護條例,深港聯合發布支持風投創投聯動發展“18條”、打造知識產(chan) 權創新高地“16條”,落地全國首家“雙牌照”境外銀行大新銀行深圳分行。南沙開發建設有序推進,廣州期貨交易所上市碳酸鋰期貨及期權,南沙中國企業(ye) “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揭牌,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招收首屆本科生。河套深港科創合作起勢良好,國務院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建成開園,科研機構跨境資金調撥“科匯通”試點啟動。
向縱深推進大灣區建設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亟待進一步向縱深推進。日前,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專(zhuan) 題會(hui) 議審議通過《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ti) 發展規劃》《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ye) 合作區總體(ti) 發展規劃》《關(guan) 於(yu) 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的意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對大灣區建設作了進一步部署。我們(men) 將按照領導小組部署安排,進一步發揮好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協調職能,與(yu) 粵港澳三地及有關(guan) 部門一道,狠抓政策措施實化細化,加快推進重點任務落地落實。
一是以重大合作平台為(wei) 載體(ti) ,推動粵港澳合作向縱深發展。細化支持橫琴開發建設政策舉(ju) 措,加快產(chan) 業(ye) 資源導入,確保如期完成2024年第一階段目標要求。完善前海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優(you) 勢疊加的工作機製,不斷優(you) 化法定機構治理模式。加快推進南沙先行啟動區建設,推動南沙在營商環境建設、要素市場化改革等領域先行先試。實施好河套深圳園區規劃,強化“一區兩(liang) 園”統籌開發利用。支持深港口岸經濟帶和香港北部都會(hui) 區聯動發展。
二是以加快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為(wei) 引領,帶動科創和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加快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深化科技體(ti) 製機製創新,匯聚粵港澳三地優(you) 勢著力突破重點領域關(guan) 鍵核心技術。以建設“數字灣區”為(wei) 抓手,推動產(chan) 業(ye) 數字化升級,加快發展數字貿易。深入實施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積極推動粵港澳科技創新與(yu) 先進製造體(ti) 係互動對接。
三是以設施聯通和規則銜接為(wei) 重點,進一步提升市場一體(ti) 化水平。加快“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提升港口群和機場群整體(ti) 競爭(zheng) 力。優(you) 化口岸功能和布局,在更多口岸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一地兩(liang) 檢”。提升港珠澳大橋使用效率,發揮好“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效能。進一步擴大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本外幣一體(ti) 化資金池業(ye) 務等試點,深化“深港通”“債(zhai) 券通”“理財通”等金融互聯互通舉(ju) 措。深入推進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在深港合作、科技創新等方麵繼續探索經驗、提供示範。
四是以便利港澳居民在內(nei) 地發展為(wei) 著力點,持續打造宜居宜業(ye) 宜遊的優(you) 質生活圈。落實好教育、醫療、養(yang) 老、就業(ye) 等領域政策措施,便利港澳居民在大灣區內(nei) 地工作生活。創新高等教育合作辦學模式,統籌推進粵港澳合作辦學項目。支持港澳實施青年就業(ye) 和實習(xi) 計劃,擴大職業(ye) 資格互認範圍,鼓勵港澳專(zhuan) 業(ye) 人士在大灣區內(nei) 地執業(ye) 。深入實施“港澳藥械通”“灣區社保通”等舉(ju) 措,推動粵港澳三地在民生領域融合發展。(人民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