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生態環境管控單元 用細節“注腳”美麗中國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有了‘建設圖’”係列解讀
明確生態環境管控單元 用細節“注腳”美麗(li) 中國
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明確生態環境管控單元,讓美麗(li) 中國“從(cong) 細節出發”。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底線”“劃邊框”,以保障生態功能和改善環境質量為(wei) 目標,實行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認為(wei) ,要進一步科學精準分區,明確差異化管理要求,優(you) 化開發保護建設活動,因地製宜分區分類實施生態環境精細化管理,明確生態環境管控單元,以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
為(wei) 什麽(me) 出台:讓保護更聚焦 為(wei) 發展留空間
為(wei) 什麽(me) 在當前階段出台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李巍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和實現美麗(li) 中國戰略目標下,完善和實施生態環境管控製度不僅(jin) 有利於(yu) 協調開發與(yu) 保護,促進資源能源高質量開發和利用,而且可以提高生態環境係統的質量、韌性和可持續性,更好地滿足社會(hui) 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態環境日益增長的需求。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實施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環境管理製度’,優(you) 勢在於(yu) ‘依托管控分區和單元實現精細化管控’防範和應對複合型、累積性、跨邊界等更加複雜的生態環境問題、實施環境汙染聯防聯控聯治、協調流域上下遊左右岸幹支流保護與(yu) 發展、推動陸海統籌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生態保護修複等方麵更具綜合性優(you) 勢。”李巍說。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李小敏認為(wei)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分區分類引導生態保護和修複,有利於(yu) 促進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有效提升。
“同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聚焦區域性、戰略性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建立從(cong) 問題識別到解決(jue) 方案的分區分類管控策略,有助於(yu)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李小敏表示,將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空間化、係統化、集成化,助力重大項目選址選線,支撐優(you) 化重大生產(chan) 力布局,進而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chan) 生活方式。
怎麽(me) 劃分:三類管控單元 實現一體(ti) 化保護
《意見》提出,要確定生態環境管控單元。劃分出“生態環境優(you) 先保護單元”“生態環境重點管控單元”“一般管控”三類生態環境管控單元。分區的標準是什麽(me) ?具體(ti) 怎麽(me) 分?
李小敏表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立足保障生態功能和改善環境質量,基於(yu) 生態環境結構、功能、質量、承載的區域特征,在大氣、水、土壤、生態、聲、海洋等生態環境要素管理分區基礎上,將陸域和近岸海域劃分為(wei) 優(you) 先保護、重點管控、一般管控三類生態環境管控單元,實現了陸海統籌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
“生態環境管控分區緊密銜接區域發展與(yu) 保護需求,完整利用生態保護紅線成果,疊加紅線以外法律法規明確要求保護的其他生態功能重要區域。”李小敏說,“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要濕地等,將該保護的區域劃為(wei) 優(you) 先保護單元,加強生態係統保護和功能維護。”
李小敏補充,《意見》將環境質量改善壓力大、資源能源消耗強度高、汙染物排放集中、生態破壞突出、環境風險高的區域劃為(wei) 重點管控單元;將優(you) 先保護單元和重點管控單元以外的其他區域劃定為(wei) 一般管控單元,保持生態環境質量基本穩定,為(wei) 發展預留空間。
怎麽(me) 管好:用好“互聯網+” 推進信息共享
《意見》提出,全麵推進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堅持國家指導、省級統籌、市級落地的原則,完善省、市兩(liang) 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統籌開展定期調整和動態更新。推進國家和省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係統與(yu) 其他業(ye) 務係統的信息共享、業(ye) 務協同,完善在線政務服務和智慧決(jue) 策功能。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推進過程中始終把與(yu) 國土空間規劃的動態銜接作為(wei) 重點,與(yu) 國土空間規劃使用同一套基礎底圖。”李小敏表示。
截至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了國家和省級兩(liang) 級信息平台,實現兩(liang) 級係統的數據交互,初步形成全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一張圖”管理。
李小敏表示,下一步,將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空間分析等技術手段,完善數據平台的共享共建共用共治,納入美麗(li) 中國數字化治理體(ti) 係,全麵提升數字化治理能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