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博物館如何應對文化熱

發布時間:2024-03-22 15:36:00來源: 新民晚報

  年後,全國文化市場火熱,多個(ge) 大型文化展覽受到觀眾(zhong) 熱捧,即便在工作日,展館內(nei) 依然人潮湧動,觀眾(zhong) 絡繹不絕。

  然而,火爆的展覽背後,隨之而來的是觀眾(zhong) 預約不上、人流擁擠、觀展體(ti) 驗不佳等問題。

  博物館熱早已不是個(ge) 別現象,從(cong) 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到各大省級博物館在內(nei) 的文博機構,近期頻頻因為(wei) 參觀預約難引發公眾(zhong) 關(guan) 注。有的通過取消“周一閉館”、延長開放等措施應對,依然無法滿足觀眾(zhong) 需求。

  博物館火了,自然是好事,但來博物館參觀的人增加了,體(ti) 驗感變差了。原來大家印象中安靜、愜意、嚴(yan) 肅的博物館,現在有的熱鬧得如菜市場。安安靜靜看個(ge) 展,仿佛變成一樁難事。麵對“博物館熱”持續升溫,爆發式的文化需求和博物館的服務能力無法匹配時,以觀眾(zhong) 體(ti) 驗為(wei) 重,還是以觀眾(zhong) 數量為(wei) 重,或許是當下整個(ge) 文博行業(ye) 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為(wei) 了讓市民遊客有更好的體(ti) 驗,博物館自身需要優(you) 化管理。比如是否可以通過大數據計算每日客流量、擁堵情況,加強現場秩序管理,減輕觀展壓力。後期通過調整預售、優(you) 化參觀路線、設置休息區等,盡可能讓參觀者有更好的體(ti) 驗。

  同時,也應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服務模式,滿足不同觀眾(zhong) 的文化需求。例如,目前各大展館普遍需要網絡提前預約才能觀展,是否可以線下給不會(hui) 用手機的老年人預留一些現場票,讓更多老年人也有機會(hui) 平等享受優(you) 質的公共文化資源。

  近年來,“博物館+互聯網”,令考古、傳(chuan) 統文化更接地氣,年輕人的創新玩法,也助推了博物館屢屢出圈。博物館更要以創新姿態“擁抱”觀眾(zhong) ,針對不同年齡段的觀眾(zhong) ,設計不同的展覽內(nei) 容和形式,結合展陳特色,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為(wei) 觀眾(zhong) 提供更加生動和沉浸式的觀展體(ti) 驗。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提出,在增強觀眾(zhong) 觀展體(ti) 驗、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的同時,加強網上資源供給,減輕線下參觀壓力,讓雲(yun) 展覽、雲(yun) 直播成為(wei) 常態。

  “到博物館去”,正成為(wei) 越來越多人的生活方式。與(yu) 一般旅遊景點不同,博物館是保護和傳(chuan) 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這個(ge) 沉澱曆史文化的空間,既要為(wei) 公眾(zhong) 提供服務,更需培育觀眾(zhong) 。隻有為(wei) 公眾(zhong) 提供更多創新的“打開方式”,提升公共服務效能,“到博物館去”才能真正感受更美好的生活。(解敏 來源:新民晚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