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擺脫手機依賴症?

發布時間:2024-03-25 10:49: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家庭教育359

  微信公眾(zhong) 號提問

  我家孩子現在一放學回家就抱著手機,不讓他用就跟我們(men) 吵架,該如何幫助孩子擺脫“手機依賴症”?

  專(zhuan) 家觀點

  北京市“紫禁杯”優(you) 秀班主任特等獎獲得者、北京市中小學骨幹班主任、北京市府學胡同小學德育主任李鴻捷: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擁有了智能手機,這已不是稀奇的事了。這雖然讓孩子們(men) 有了去探索更廣闊世界的學習(xi) 工具,但也導致不少孩子患上了不同程度的“手機依賴症”,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家庭關(guan) 係緊張等問題。手機作為(wei) 認識世界的工具之一是“無罪”的,重要的是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促進學生健康而全麵地發展。在多年的家校共育實踐中,與(yu) 各位家長朋友分享幾個(ge) “小智囊”,希望能對您有啟發。

  一、與(yu) 孩子共同製定書(shu) 麵“手機使用契約”,堅守規則底線

  不少家長都會(hui) 和孩子約定手機使用規則,比如什麽(me) 時候用、每天用多長時間,但這些規則往往停留在口頭上,對孩子約束力有限,一定要落在紙上。家長可以與(yu) 孩子一起參與(yu) 製定“手機契約”,通過家長和孩子的商討,雙方都提出能夠接受且遵守的手機使用規則。此外,在製定契約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與(yu) 孩子明確手機使用中有哪些絕對不能夠突破的底線,有獎有懲,嚴(yan) 格執行。相信每一個(ge) 孩子都能夠分辨是非對錯的,隻不過他們(men) 會(hui) 在與(yu) 大人的較量中試探大人的底線,如果看到家長最初就很堅決(jue) 堅定,那孩子不會(hui) 硬碰硬的,會(hui) 調整他自己的想法,因此在製定手機使用契約時,家長一定要堅守底線。

  二、家長言傳(chuan) 身教,做孩子的好榜樣

  孩子的很多行為(wei) 習(xi) 慣都是從(cong) 家長處學習(xi) 模仿到的,要讓孩子正確使用手機等電子產(chan) 品,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作出正確的示範。有些家長自己玩遊戲卻教導孩子不能玩遊戲,這樣的教導就會(hui) 非常蒼白無力。因此,在使用手機等電子產(chan) 品時家長一定要做好正確示範,在和孩子共處時,要和孩子一起遵守“手機契約”,如果是用手機工作或處理重要事情,一定主動跟孩子說明白,讓孩子理解您,這樣才能培養(yang) 孩子正確的觀念。

  三、增加有效陪伴時間

  家長都知道要多陪伴孩子,誰陪伴?陪伴誰?怎麽(me) 陪伴?高質量的有效陪伴能讓孩子感受到幸福。但是如果和孩子在一起,家長低頭玩手機,不理孩子,或者和孩子各玩各的,這樣的陪伴就是低效或者無效的。要讓孩子擺脫手機依賴,家長首先要增加有效陪伴時間,比如和孩子一起聊聊天,聽孩子訴說自己的生活,或者帶孩子走出家門,去逛逛書(shu) 店、親(qin) 近大自然等。北京有著豐(feng) 富的社會(hui) 教育資源,比如各種類型的博物館、圖書(shu) 館等,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去體(ti) 驗,這些都是增進親(qin) 子關(guan) 係的有效陪伴。

  四、培養(yang) 孩子廣泛的興(xing) 趣愛好

  如果一個(ge) 孩子沒有興(xing) 趣愛好,那麽(me) 玩手機就成了他課餘(yu) 生活的全部。因此家長應注重培養(yang) 孩子廣泛的興(xing) 趣愛好,比如閱讀、體(ti) 育、音樂(le) 等,孩子的興(xing) 趣愛好多了,就能舒展身心,看到更廣闊的世界,自然也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玩手機了,因此培養(yang) 興(xing) 趣愛好也可以轉移孩子對手機的依賴。

  (話題征集:在育兒(er) 的過程中,您有哪些困惑、迷茫?請您與(yu) 我們(men) 聯係,可在教育圓桌微信公眾(zhong) 號上留言,我們(men) 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回複,並針對您的話題進行探討。)

  文/本報記者 張月朦

  (北京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