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經濟形勢理性看)

發布時間:2024-03-28 14:17: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2023年,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突出成效。今年前兩(liang) 個(ge) 月,我國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改善,經濟運行延續回升向好態勢。我們(men) 要增強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2023年是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複發展的一年。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經濟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圓滿完成,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今年前兩(liang) 個(ge) 月,隨著宏觀組合政策效應持續釋放,我國經濟內(nei) 生動能繼續修複,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改善。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guan) 鍵一年。我們(men) 要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成績,增強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真抓實幹、埋頭苦幹、善作善成,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目標任務。

  經濟總體(ti) 回升向好,增速位居全球前列。高質量發展是“質”與(yu) “量”的辯證統一,必須要有一定的增長速度作支撐。2023年,我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超過126萬(wan) 億(yi) 元,增長5.2%,高於(yu) 全球3%左右的預計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ti) 前列,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望超過30%。今年1—2月,我國經濟運行持續恢複,加上春節假期的有力帶動,國民經濟起步平穩、穩中有升。內(nei) 需對增長的驅動力明顯增強,成為(wei) 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一方麵,消費發揮了壓艙石作用。得益於(yu) 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新產(chan) 品新場景新業(ye) 態不斷湧現,推動消費提質升級。2023年,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服務零售額分別增長7.2%、20.0%,國內(nei) 居民出遊總花費同比增長140.3%;今年1—2月,服務零售額增長12.3%,為(wei) 消費需求擴大提供了有力支撐。另一方麵,投資結構持續優(you) 化。2023年,固定資產(chan) 投資(不含農(nong) 戶)同比增長3.0%;今年1—2月,固定資產(chan) 投資(不含農(nong) 戶)同比增長4.2%。分領域看,2023年,居民消費驅動住宿和餐飲業(ye) 民間投資較快增長;製造業(ye) 盈利改善、轉型升級加快,帶動製造業(ye) 投資增長6.5%。今年1—2月,製造業(ye) 投資增長9.4%,比上年全年加快2.9個(ge) 百分點。

  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產(chan) 業(ye) 升級穩步推進。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2023年,我國農(nong) 業(ye) 平穩發展,第一產(chan) 業(ye) 增加值增長4.1%。工業(ye) 生產(chan) 明顯加快,2023年超六成行業(ye) 和產(chan) 品產(chan) 量增長,帶動第二產(chan) 業(ye) 增加值增長4.7%,較2022年增速加快0.9個(ge) 百分點。其中,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穩步推進,發展優(you) 勢更加鞏固;裝備製造業(ye) 增加值增長6.8%,對全部規上工業(ye) 增長貢獻率接近五成;新能源汽車、汽車用鋰電池、服務機器人產(chan) 量分別增長30.3%、22.8%、23.3%。今年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7.0%,消費品製造業(ye) 和高技術製造業(ye) 回升。服務業(ye) 快速恢複,2023年第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5.8%,比2022年增速加快3.5個(ge) 百分點,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六成。其中,先進製造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數字技術和實體(ti) 經濟融合步伐加快,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e) 增加值分別增長11.9%、9.3%,戰略性新興(xing) 服務業(ye) 企業(ye) 營業(ye) 收入比上年增長7.7%,電子商務交易額近47萬(wan) 億(yi) 元。今年1—2月,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交通運輸、倉(cang) 儲(chu) 和郵政業(ye) 生產(chan) 指數同比分別增長10.4%、7.1%,現代服務業(ye) 發展向好。

  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成果豐(feng) 碩。科技創新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是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核心要素。2023年,我國科技研發投入較快增長,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投入超3.3萬(wan) 億(yi) 元,增長8.1%,其中基礎研究經費增長9.3%。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升至2.64%,再創曆史新高。快速增長的研發經費投入推動我國企業(ye) 、科研機構的研發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駛入“快車道”。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成效明顯。截至2023年末,我國有效發明專(zhuan) 利499.1萬(wan) 件,較2022年末增長18.5%。一些前沿領域國產(chan) 替代和重大技術應用取得重要突破,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三號”成功構建,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迎來重大突破。一批國產(chan) 重大技術投入產(chan) 業(ye) 化商業(ye) 化應用,C919大飛機正式商業(ye) 運營,第四代核電站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投入商業(ye) 運行。科技成果產(chan) 業(ye) 化持續加強。截至2023年末,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累計設立36隻子基金,資金總規模624億(yi) 元。國家級科技企業(ye) 孵化器達1606家,國家備案眾(zhong) 創空間達2376家。北京證券交易所2023年新增上市公司77家,公開發行融資146.28億(yi) 元。

  高水平開放縱深推進,營商環境持續改善。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2023年,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舉(ju) 辦,形成458項合作成果。相關(guan) 成果持續落實落地,我國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往來更加緊密。2023年,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額增長2.8%,占進出口總額比重升至46.6%。我國企業(ye) 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大幅增長28.4%。對外貿易穩中提質。出口頂住全球需求不足和2022年高基數效應等因素影響,2023年增長0.6%,表現好於(yu) 大多數主要經濟體(ti) ;產(chan) 業(ye) 鏈長、附加值較高的一般貿易出口占出口的比重達到64.6%,貿易結構進一步優(you) 化。今年1—2月,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8.7%,其中出口同比增長10.3%,進口同比增長6.7%。出口產(chan) 品的技術含量明顯提升,2023年出口汽車(包括底盤)522萬(wan) 輛,我國成為(wei) 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chan) 品“新三樣”出口增長近30%;今年1—2月,機電產(chan) 品出口增長11.8%,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wei) 59.1%。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持續提升。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持續推進,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zheng) 的舉(ju) 措被不斷清理,經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2023年,民營企業(ye) 進出口增長6.3%,占進出口總額比重升至53.5%;今年1—2月,民營企業(ye) 進出口增長17.7%,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wei) 54.6%。

  經濟安全保障不斷鞏固,重點領域風險隱患穩步化解。安全和發展是一體(ti) 之兩(liang) 翼,驅動之雙輪。2023年,我國糧食安全根基進一步夯實。麵對洪澇災害等極端天氣,全國糧食產(chan) 量仍實現“二十連豐(feng) ”,達到1.39萬(wan) 億(yi) 斤,再創曆史新高,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能源供應平穩有序。一次能源生產(chan) 總量增長4.2%,原煤產(chan) 量達47.1億(yi) 噸,創曆史新高。國內(nei) 能源資源產(chan) 量持續增加,原油產(chan) 量站穩2億(yi) 噸大關(guan) ,天然氣產(chan) 量2324.3億(yi) 立方米,迎峰度夏度冬的用能保障更有底氣。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不斷增強,重點產(chan) 業(ye) 鏈自主可控水平穩步提升。房地產(chan) 等重點領域風險穩步化解。各地“因城施策”不斷優(you) 化房地產(chan) 調控政策,降低房貸利率和首付比例,滿足房地產(chan) 企業(ye) 合理融資需求,穩住居民購房信心。

  綠色低碳轉型穩步推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2023年,全國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wei) 30微克/立方米,全國339個(ge) 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為(wei) 85.5%,均超額完成年初目標。植被麵積穩步增長,全年完成造林麵積400萬(wan) 公頃,較2022年增加17萬(wan) 公頃。綠色低碳發展方式加快形成。全年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分別增長16.2%、36.7%,快於(yu)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ye) 發電量5.2%的增速水平。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為(wei) 26.4%,上升0.4個(ge) 百分點,每千瓦時火力發電標準煤耗下降0.2%。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後,全國萬(wan) 元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能耗比2022年下降0.5%。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會(hui) 保障網進一步織密織牢。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2023年,我國就業(ye) 形勢總體(ti) 穩定,城鎮調查失業(ye) 率平均值為(wei) 5.2%,較2022年下降0.4個(ge) 百分點。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持續改善。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9218元,增長6.3%,快於(yu) GDP增速。在此推動下,居民教育、文化、娛樂(le) 消費支出增長17.6%,恩格爾係數從(cong) 2022年的30.5%下降至29.8%,顯示出居民高品質生活需求得到更好滿足。教育、衛生、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的水平和質量不斷提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變成現實。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升至91.8%,基礎教育普及水平進一步提升;2023年末,醫療衛生機構床位增加45萬(wan) 張,居民就醫更有保障;全國基本養(yang) 老、失業(ye) 、工傷(shang) 保險參保人數分別增加1336萬(wan) 人、566萬(wan) 人、1054萬(wan) 人。

  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短期問題、周期性因素和長期結構性矛盾疊加,外部環境依然複雜嚴(yan) 峻,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社會(hui) 預期偏弱、風險隱患較多等困難挑戰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製約,實現2024年主要發展預期目標仍需付出艱苦努力。要全麵、客觀、理性分析當前經濟形勢,深刻認識到這些困難挑戰都是階段性的。綜合起來看,我國發展麵臨(lin) 的有利條件強於(yu) 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在不斷累積增多。隨著經濟內(nei) 生動能的逐步修複,人流、物流等要素流動更加活躍,經濟循環逐步改善。

  隻要我們(men) 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上來,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經濟思想,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擴大內(nei) 需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發揮好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chan) 能力的優(you) 勢,依靠改革開放不斷激發發展內(nei) 生動力,就一定能戰勝困難挑戰,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