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春遊候鳥留 洞庭湖生態治理還有何目標?
中新社長沙3月31日電 題:江豚春遊候鳥留 洞庭湖生態治理還有何目標?
作者 付敬懿 鍾祖彪
三月的南洞庭湖水波瀲灩,白沙大橋如一道橫跨大湖的拱門。對這片水域,湖南沅江市漁政服務管理站工作人員朱小才每天都要展開重點巡查與(yu) 監控,“為(wei) 了讓江豚在南洞庭湖玩得高興(xing) 、平安”。
今年,被譽為(wei) “水中大熊貓”的六隻江豚在這潔淨的湖水中逐浪而行,悠閑地遊弋,已是時隔20多年重現。而江豚組團開啟“春遊”模式,目前足跡正遍布洞庭湖各水域及湘江流域。
原來隻集中在東(dong) 洞庭湖的江豚,如今在湘江和南洞庭湖等地頻繁現身嬉戲,湖南省水產(chan) 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廖伏初表示,這得益於(yu) 洞庭湖專(zhuan) 項治理和長江十年禁漁政策,為(wei) 江豚活動提供了更大空間和充足生活資源。
近年來,湖南縱深推進長江、洞庭湖及湘、資、沅、澧“四水”聯動治理,全力提高洞庭湖水安全保障能力,構築起洞庭湖水生態屏障。生態環境持續好轉,也讓“候鳥”變成了“留鳥”。
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南縣管理局舵杆洲保護管理站站長陳新說,去年夏天6隻“鳥中大熊貓”青頭潛鴨濕地繁殖,孵化出15隻幼鴨全部存活,這是目前青頭潛鴨緯度最南的繁殖記錄。
“江豚回來了,候鳥更多了,洞庭湖正在越變越美。”湖南省委書(shu) 記沈曉明在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表示,近年來湖南在洞庭湖生態修複中一手抓環境治理,一手抓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取得了可喜成績。
有著20多年護鳥經曆的湖南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李劍誌對此深有體(ti) 會(hui) 。“鳥類愛好者在洞庭湖呈幾何式增長,當地‘鳥導遊’、民宿、農(nong) 家樂(le) 等文旅產(chan) 業(ye) 配套蓬勃發展。”
湖南嶽陽連續舉(ju) 辦12屆洞庭湖觀鳥節,吸引全球3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隊伍參加;沅江打造4條濕地觀鳥、觀光精品生態旅遊線路……“洞庭觀鳥”是緊密聯係人與(yu) 自然的紐帶,拉動環洞庭湖周邊全域旅遊發展。
湖南省政協副主席何寄華建議,支持嶽陽依托“江豚微笑、麋鹿倩影、候鳥歡歌、熊貓萌態”名片,打造文旅新業(ye) 態,不斷放大旅遊效益。
湖南希望以嶽陽洞庭湖旅遊度假區為(wei) 樣板,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開展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試點,探索政府主導、企業(ye) 和社會(hui) 各界參與(yu) 、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路徑。
生態建設引發生態旅遊“同頻共振”,進一步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通道,不斷推動綠色發展,讓生態產(chan) 品變為(wei) 惠民利民的要素資源,共謀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
當前江湖關(guan) 係新變化,洞庭湖生態治理仍是長期性、係統性工程。近年來,長江中遊流域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係統推進全流域治理,完善共保聯治協同機製,以守護“長江雙腎”等重要湖庫水網。
湖南還建議將洞庭湖區作為(wei) 三峽後續工作長效扶持重點區域,加強長江中下遊生態保護,科學改善江湖關(guan) 係,提升洞庭湖水安全保障,複蘇洞庭湖生態環境,共同守護好一江碧水。(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