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文化周末:“文化惠民”十九載
文化周末:“文化惠民”十九載
莞城文化周末將繼續為(wei) 市民朋友獻上高品質的文化大餐
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劉滿元 通訊員龔藝超
19年來,東(dong) 莞莞城文化周末一直堅持“文化惠民”和“賞學並重”,從(cong) 一台晚會(hui) 發展成為(wei) 擁有文化周末大講壇、文化周末少年合唱團、文化周末室內(nei) 樂(le) 團、文化周末青少年管弦樂(le) 團等文化品牌。
在文化周末19歲“生日”即將到來之際,近日,莞城街道召開文化周末晚會(hui) 十九周年觀眾(zhong) 座談會(hui) ,進一步了解廣大市民朋友的文化需求,傾(qing) 聽市民聲音,健全完善文化周末晚會(hui) 各項運行機製、提高服務水平,為(wei) 文化強市建設作出貢獻。
集思廣益繼續辦好文化周末
“感謝觀眾(zhong) 們(men) 一直以來對文化周末的支持,以及文化周末台前幕後演職人員們(men) 的盡心努力。”座談會(hui) 開始,莞城街道宣教文體(ti) 旅辦一級主任科員陳昕首先向觀眾(zhong) 和演職人員表達謝意。
陳昕表示,19歲的文化周末,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這次希望通過座談會(hui) 拉近各方的距離,大家一起集思廣益,將文化周末晚會(hui) 越辦越好,為(wei) 市民朋友們(men) 獻上高品質的文化大餐。
座談會(hui) 上,與(yu) 會(hui) 人員圍繞演出內(nei) 容、文化演出的群眾(zhong) 文化影響力以及受眾(zhong) 群體(ti) 的需求導向等話題展開探討和交流。其中,專(zhuan) 家學者圍繞高品質文藝活動的發展與(yu) 創新分享自己的觀察與(yu) 思考。觀眾(zhong) 代表則暢所欲言,先後講述與(yu) 文化周末相伴成長的故事,就如何進一步提升文藝演出品質、豐(feng) 富演出形式、優(you) 化演出服務等方麵給予了意見和建議,期盼文化周末深耕人民文藝沃土,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更具品質、更接地氣的文藝內(nei) 容。
堅持“文化惠民”和“賞學並重”
據了解,19年來,文化周末一直堅持“文化惠民”和“賞學並重”,從(cong) 2005年的一台晚會(hui) 發展成為(wei) 擁有文化周末大講壇、文化周末少年合唱團、文化周末室內(nei) 樂(le) 團、文化周末青少年管弦樂(le) 團等文化品牌。據統計,文化周末晚會(hui) 截至目前共推出860期、近千場各類文藝演出。
文化周末工程辦負責人曾理介紹,今年文化周末將繼續推出精彩的係列演出,不僅(jin) 向廣大觀眾(zhong) 呈現文化周末常規的“我們(men) 的節日”“我們(men) 的舞台”等品牌演出,還將在4月推出“光影留聲·文化周末十九周年特別策劃”係列活動,涵蓋粵劇、重唱、合唱、歌舞等多種藝術形態。屆時,來自中央歌劇院的實力歌唱家、俄羅斯國寶級男童合唱團、廣東(dong) 粵劇院、珠海歌舞團等精彩演出將輪番上演,為(wei) 廣大市民朋友帶來國內(nei) 外頂級團隊的超高質量演出內(nei) 容。此外,市民朋友還可以現場參與(yu) 各類活動,贏得眾(zhong) 多精美周邊禮品。
“粉絲(si) ”故事
八旬蕭伯觀看演出數百場
“我最喜歡演出開場的那句話——‘文化周末相聚莞城’。”作為(wei) 文化周末的第一代觀眾(zhong) ,來自莞城的蕭景賢是文化周末的忠實“粉絲(si) ”,文化周末的工作人員和誌願者們(men) 都親(qin) 切稱呼他為(wei) 蕭伯。從(cong) 創立初期,蕭伯一直身體(ti) 力行支持文化周末,觀看了數百場演出。“隻要不是家裏有急事,或者在外地旅遊,文化周末的演出我都不會(hui) 落下。”蕭伯表示,在他眼裏文化周末不僅(jin) 僅(jin) 是惠民演出,更是一次滋養(yang) 心靈的愉快旅程。他最喜歡文化周末“演出+講解”的呈現形式,欣賞專(zhuan) 業(ye) 表演的同時還能增長見識。“明年就是文化周末創立20周年,那時我也即將90歲,希望到時候我可以來繼續見證!”
同樣有著多年文化周末觀演經曆的潘宏強說:“希望文化周末能夠在觀演禮儀(yi) 方麵做出更多的科普,尤其是在音樂(le) 會(hui) 的場次。”他在分享中還談到希望通過市場化運營以及演出形式、作品的創新為(wei) 文化周末晚會(hui) 帶來更多活力。
“鐵粉”保存門票近200張
兩(liang) 位來自東(dong) 城的觀眾(zhong) 在現場分享了她們(men) 與(yu) 文化周末的故事。“00後”觀眾(zhong) 黃子欣說:“作為(wei) 一個(ge) ‘00後’,一直以來都非常喜歡粵劇和民樂(le) ,希望文化周末在未來的演出形式上做出創新,吸引更多年輕人關(guan) 注和欣賞這些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
作為(wei) 兩(liang) 個(ge) 孩子的媽媽,周淑金說:“我們(men) 一家人都是文化周末粉絲(si) ,兒(er) 子喜歡聽音樂(le) 會(hui) ,女兒(er) 喜歡兒(er) 童劇,幾次來文化周末觀演的過程都非常愉快。希望文化周末增加賞學以及互動環節的比重。”
“這是我觀看文化周末晚會(hui) 所保留的門票,它們(men) 每一張都有著精美的美術設計、演出的信息以及相關(guan) 的知識。”來自莞城的觀眾(zhong) 黃靜賢為(wei) 現場嘉賓們(men) 一一展示她所收藏的門票。黃靜賢還在讀大學時,便已經與(yu) 文化周末有第一次的接觸,至今存底的門票接近200張,“門票我保存多年都沒有褪色,質量不錯!”(廣州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