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新添11個地源熱泵供熱項目
原標題:本市新添11個(ge) 地源熱泵供熱項目
本報訊(記者 曹政)無論是寒冷冬季供熱,還是炎炎夏日供冷,都可以使用清潔能源降低碳排放。近日,市發改委批複了11個(ge) 地源熱泵供熱供冷項目資金申請報告,項目全部建成後,每年實現可再生能源利用量1.15萬(wan) 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萬(wan) 噸。
去年10月,市發改委會(hui) 同多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全麵推進新能源供熱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的通知》,通過規劃引導、資金支持、強化管理等綜合措施,全麵提升新能源供熱發展水平,實現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比例應用、高水平管理。
此前,本市已經有多批地源熱泵供熱供冷項目獲批建設,取得了不錯的節能效果。此次獲得資金支持的11個(ge) 項目,總供熱麵積超101萬(wan) 平方米,主要為(wei) 淺層地源熱泵耦合傳(chuan) 統能源供熱製冷,新能源供熱裝機占比均在60%以上。
記者梳理發現,11個(ge) 項目分布在通州、懷柔、昌平、海澱、經開區。供暖麵積最大的是位於(yu) 通州區的清華大學通州金融發展與(yu) 人才培養(yang) 基地地源熱泵供熱、供冷係統工程項目,供熱麵積超過31萬(wan) 平方米。
據悉,這11個(ge) 項目均已開工建設,預計明年底前陸續完工,將有效提高北京市可再生能源供暖規模,強化生態環保效益。
與(yu) 傳(chuan) 統燃氣供熱相比,可再生能源項目在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ti) 減排方麵具有良好的低碳生態效益。這些項目全部建成後,每年實現可再生能源利用量1.15萬(wan) 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萬(wan) 噸、氮氧化物排放210噸,對提高本市可再生能源比重、改善空氣質量具有重要意義(yi) 。
《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積極推動新建區域、新建建築應用淺層地源熱泵供暖。到2025年,本市將新增可再生能源供暖麵積4500萬(wan) 平方米,可再生能源耦合供熱服務麵積達到1.45億(yi) 平方米左右。
名詞解釋
地源熱泵係統
地源熱泵係統是一種綠色低碳、清潔高效的可再生能源供暖方式,通過在地表層埋設溫度收集管道,冬季能夠從(cong) 土壤中吸收熱量,夏季能夠從(cong) 土壤中提取冷量,再經過地源熱泵機組加壓,把熱量和冷量輸送到室內(ne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