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人民需要這樣的文藝家 】曹鵬:用音樂讓大愛有聲

發布時間:2024-04-07 11:24:00來源: 光明網

  掌聲響起,大幕拉開。曹鵬堅持從(cong) 輪椅上起身,左手由女兒(er) 攙扶著,右手拄一根細細的銀色拐杖,從(cong) 側(ce) 幕一步步走到舞台中央。

  一身黑色西裝的他,須發花白,身軀依然挺拔。他走得很慢,仿佛在蹚過時間的河流。觀眾(zhong) 的掌聲一浪高過一浪,直到他在樂(le) 手的幫助下登上指揮台的兩(liang) 級台階才慢慢停歇下來。

  指揮棒輕輕落下。一揚頭,一抬手,99歲的曹鵬如年輕人一般活力四射。音符時而淙淙流淌,時而傾(qing) 瀉而出。他的眼睛閃著光,耳朵敏銳捕捉著每個(ge) 音符,手腕柔軟而靈活,指揮棒在空中劃出優(you) 美的線條。

  這是2023年12月23日,上海東(dong) 方藝術中心“大愛交響”專(zhuan) 場音樂(le) 會(hui) 的現場。這一天,曹鵬剛剛度過他的99歲生日。上海城市交響樂(le) 團、上海城市青少年交響樂(le) 團的200多位樂(le) 手來了,“天使知音沙龍”的自閉症孩子和他們(men) 的家人來了,上海小號研究會(hui) 的樂(le) 手們(men) 來了,還有現場的1000多位觀眾(zhong) ,一起來為(wei) 曹鵬祝壽。

  演出開始前,大家有些擔心他的身體(ti) 狀況。排練廳一角,曹鵬安靜地坐著,言語不多,神采不似以往。“一上指揮台就好了。”大女兒(er) 曹小夏寬慰朋友們(men) 。他的小女兒(er) 夏小曹擔綱此次音樂(le) 會(hui) 的小提琴首席,要和父親(qin) 合作一曲《梁祝》,作為(wei) 最特別的生日禮物。

  家人們(men) 最是懂他。曹鵬是屬於(yu) 舞台的,站在舞台上,才是他最幸福的時刻。70多載指揮生涯,他將對家國的赤誠大愛、對孩子們(men) 的無私之愛,全部傾(qing) 注到音符中,寫(xie) 就了一曲曲恢宏動人的大愛交響。

  1925年出生的曹鵬屬牛,脾性也像牛。勤勉、真誠、不知疲倦,洋溢著頑強的生命力。“我是江蘇江陰人,出生的年代祖國還貧窮落後,我是唱著抗日歌曲長大的,很早就在學校裏接觸到革命,後來參加黨(dang) 的地下工作,養(yang) 成了剛強堅毅的性格。”憶起少年生活,曹鵬說,“是音樂(le) 老師培養(yang) 了我,從(cong) 小得到的一支長笛,跟隨了我一生。”

  20歲那年,曹鵬參加新四軍(jun) ,接受軍(jun) 旅生涯的磨礪,也初次接觸指揮藝術。新中國成立後,曹鵬轉業(ye) 到地方工作,先後在上海電影樂(le) 團、北京電影樂(le) 團擔任指揮,指揮過《龍須溝》《智取華山》等數十部電影的交響配樂(le) 。1955年,30歲的曹鵬迎來藝術生涯的一次轉折。經過層層選拔,他獲得當年唯一一個(ge) 國家公派留學蘇聯的名額,前往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le) 學院學習(xi) 指揮。6年留學生涯,為(wei) 他成為(wei) 一流指揮家打下堅實基礎。

  在中國指揮界,曹鵬是承前啟後的一代,創下了多個(ge) “第一”:1960年在莫斯科音樂(le) 學院留學期間,指揮了我國音樂(le) 史上首次在海外舉(ju) 辦的中國交響樂(le) 作品專(zhuan) 場音樂(le) 會(hui) ,並成為(wei) 將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推介到海外的“第一人”;1963年,指揮上海歌劇院首次演出的整場外國歌劇《蝴蝶夫人》;1975年,率上海交響樂(le) 團首次走出國門;與(yu) 馬可波羅國際唱片公司合作,在我國曆史上首次錄製《係列中國交響音樂(le) 作品大全》50餘(yu) 盤係列CD……

  “強烈處氣勢如虹,細致處玲瓏剔透。”人民音樂(le) 家賀綠汀曾如是稱讚曹鵬的指揮藝術。從(cong) 新四軍(jun) 戰士到交響樂(le) 指揮家,曹鵬付出了旁人難以想象的努力。“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是他時常提起的座右銘。

  留學期間,他省吃儉(jian) 用、抓住一切機會(hui) 聽音樂(le) 會(hui) ,每次必根據曲目預告提前做好功課,邊聽邊背總譜。樂(le) 團排練,不管時間多緊、任務多重,整場的總譜他一定熟稔在心。“好樂(le) 團是排練出來的。指揮一定要背譜,要懂得所有樂(le) 器,才能和樂(le) 隊交流,樂(le) 隊才會(hui) 尊重你。”他的邏輯簡單而樸素。

  2017年3月的一天,記者曾在上海南洋模範中學排練廳觀摩曹鵬和樂(le) 團的排練。晚上10點,排練廳裏依然樂(le) 聲澎湃,近百名演奏員圍坐在一起。這是上海城市交響樂(le) 團的一次周末加排,也是樂(le) 團指揮、當時92歲的曹鵬日常工作的一個(ge) 片段。

  1995年,70歲的曹鵬從(cong) 上海交響樂(le) 團正式離休。本已到了含飴弄孫的年齡,他卻選擇踏上“行善播愛”的新征途,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交響樂(le) 普及之中。“一個(ge) 城市需要由文化來構築,音樂(le) 讓城市更具魅力。”曹鵬堅信,“沒有普及就沒有提高。普及交響樂(le) 是植樹、是造橋、是鋪路,是指揮者的天職!”

  2005年,已是80歲高齡的曹鵬,在家人的支持下拉起了一支樂(le) 團——上海城市交響樂(le) 團。這是由一群熱愛音樂(le) 的年輕白領組成的純業(ye) 餘(yu) 交響樂(le) 團,成員來自各行各業(ye) 。樂(le) 團初創,什麽(me) 都難——沒有排練場地,沒有經費,成員都有本職工作,排練要到齊也不易。在曹鵬的心血澆灌下,這一內(nei) 地首個(ge) 非職業(ye) 交響樂(le) 團越辦越好,成為(wei) 這座城市溫暖而獨特的存在。

  應上海市教委邀請,曹鵬還參與(yu) 創辦上海學生交響樂(le) 團、上海城市青少年交響樂(le) 團、上海交通大學交響樂(le) 團等,並被聘為(wei) 上海大學音樂(le) 學院榮譽院長。這位國家一級指揮下定決(jue) 心,要做音樂(le) 的終身誌願者,用音樂(le) 傳(chuan) 遞光和熱!

  因為(wei) 一篇介紹自閉症的文章,2008年,曹鵬作了個(ge) 決(jue) 定,和女兒(er) 曹小夏創立“天使知音沙龍”,為(wei) 自閉症孩子服務,樂(le) 團每個(ge) 成員都是誌願者。曹鵬相信,要打開孩子們(men) 的心,先要打開他們(men) 的耳朵。從(cong) 那時起,曹鵬成了孩子們(men) 最愛戴的“曹爺爺”。

  “我的孩子16歲,在樂(le) 隊演奏長號。他從(cong) 小就躲避人群,害怕聲音,不能去新的地方。3年前,我們(men) 來到沙龍,在每周一次、不是一對一的訓練甚至稱不上是課程的活動中,我們(men) 驚喜地發現,孩子開始有了變化,有了夥(huo) 伴,笑容也越來越多。現在,我們(men) 的內(nei) 心開始有了新的期盼……”“大愛交響”專(zhuan) 場音樂(le) 會(hui) 的現場,一位自閉症孩子的媽媽熱淚盈眶地對記者說。

  “在舞台上演出,有時孩子們(men) 會(hui) 突然抱抱我,親(qin) 親(qin) 我。”和孩子們(men) 相處,讓曹鵬感到無限溫暖,10多年堅持不覺疲倦。他為(wei) 孩子們(men) 改編樂(le) 譜,帶著他們(men) 學習(xi) 唱歌、敲木琴、吹奏銅管樂(le) ,一些孩子還開始學習(xi) 小提琴、銅管樂(le) 和鋼琴,登上上海各大演出場所。“因為(wei) 音樂(le) ,他們(men) 跨出了人生一大步。”曹鵬驕傲地說。

  “行善播愛,立德於(yu) 世”是曹鵬給子女的家訓。他的家門口掛著“光榮之家”的牌子,不大的4個(ge) 字,濃縮著太多激情燃燒的歲月。老伴兒(er) 夏惠玲14歲由上海赴淮南遊擊根據地加入新四軍(jun) ,是曹鵬最親(qin) 密的戰友,也是相濡以沫80年的愛人。有曹鵬在,樂(le) 團和孩子們(men) 的心就定;有老伴兒(er) 在,曹鵬的心就定。

  2022年7月,曹鵬摔了一跤,幾個(ge) 月的時間右手不能動,隻能靠左手寫(xie) 字、吃飯。“好在年輕時我們(men) 每天幾十裏行軍(jun) ,吃粗糧,身體(ti) 底子好,保持很高的工作強度也不累。”夏惠玲說。如今,曹鵬依然堅持早上7點前起床,上午寫(xie) 會(hui) 兒(er) 東(dong) 西,晚上10點做操,11點睡覺,這麽(me) 大年紀,還在努力學習(xi) 新事物。

  “我一生從(cong) 事音樂(le) 工作,音樂(le) 是我的夢想。音樂(le) 對孩子們(men) 來講,也是很高的理想。”曹鵬說,“我的一生都是祖國培養(yang) 的,能貢獻一點就貢獻一點。趁我幹得動,你們(men) 盡管用。”

  被問及生日願望,曹鵬說:“希望100歲時,再開一場音樂(le) 會(hui) !”

  今年3月31日,曹鵬又帶著他的孩子們(men) 登上上海之春國際音樂(le) 節的舞台,奏響了“愛在春天”的旋律。

  《光明日報》(2024年04月06日 01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