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氣象看雲南 | 西雙版納多措並舉強力打造現代化邊境幸福村
央廣網西雙版納4月6日消息(記者 魏文青)近日,萬(wan) 千氣象看雲(yun) 南·西雙版納采訪團一行,先後走進西雙版納州景洪市猛龍鎮曼棟村委會(hui) 曼費村小組、猛海縣打洛鎮打洛村委會(hui) 龍利和猛景來村小組、猛海縣猛混鎮賀開村委會(hui) 曼弄老寨村小組、猛臘縣猛臘鎮補蚌村委會(hui) 會(hui) 龍村小組,近距離了解各村在強邊固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基礎設施、產(chan) 業(ye) 發展、基層治理等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方麵所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西雙版納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團結和帶領各族群眾(zhong) 同向發力、苦幹實幹,以典型引路全域打造“四型示範村”,一個(ge) 個(ge) 美麗(li) 的現代化邊境幸福村串珠成線,千裏邊疆呈現邊民富、邊疆美、邊防固的良好局麵。
曼費村:打造強邊固防美麗(li) 幸福村
統一的藍色屋頂、複古的傣式建築、幹淨整潔的院落、綠樹紅花的道路……在景洪市曼棟村委會(hui) 曼費村小組,村容村貌整潔幹淨,庭前屋後花團錦簇,格外醒目耀眼。
曼費村的美麗(li) “蛻變”是在2022年完成的。參與(yu) 到美麗(li) 村寨建設中來的曼費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優(you) 化公共服務、提升村容村貌,構建出一個(ge) 美麗(li) 宜居的鄉(xiang) 村樣貌。景洪市猛龍鎮黨(dang) 委書(shu) 記萬(wan) 陳華介紹,村小組積極籌劃舉(ju) 辦首屆邊貿互市節,吸引300多個(ge) 沿路攤位商家進駐,20戶農(nong) 戶在庭院開設客棧、餐飲、東(dong) 南亞(ya) 百貨銷售等經營主體(ti) ,3天的時間戶均增收800餘(yu) 元,村集體(ti) 創收4.5萬(wan) 元。此外,村小組每周日常態開展趕集活動,推動村組持續增收,預計村集體(ti) 年均增收84萬(wan) 元,布局業(ye) 態50餘(yu) 戶,戶年均增收3.8萬(wan) 元。
曼費村的“美麗(li) ”還來自村民們(men) 的勤勞致富。近年來,曼費村發揮勞務資源優(you) 勢,組建村小組勞務運輸隊11支132人,根據猛龍(240)通道勞務需求,由村幹部依次分配務工任務,有序輸出村內(nei) 勞動力,實現村民務工、務農(nong) “兩(liang) 不誤”。同時,村小組盤活土地資源,轉租土地162.2畝(mu) ,2023年實現村集體(ti) 經濟收入23萬(wan) 元。如今的曼費村家家戶戶生活好了、腰包鼓了,日子越過越紅火,建成了強邊固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樣板村。
龍利村:搭“感恩橋”開啟新生活
沿著寬敞整潔的“極邊感恩第一橋”——龍利橋,采訪團一行走進位於(yu) 中緬邊境的猛海縣打洛鎮打洛村龍利村民小組,磚混或木結構的傣樓錯落有致,農(nong) 戶房前屋後栽種著花草樹木,牆壁上用竹子拚製成各種寓意美好的圖案,別有一番風味。
龍利村民小組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玉兒(er) 囡介紹,2020年4月19日,雲(yun) 南省領導深入打洛鎮打洛村調研時了解到龍利村民小組因打洛江阻隔、農(nong) 特產(chan) 品難銷、經濟發展受限的情況後,專(zhuan) 門安排資金建設龍利橋。
龍利橋於(yu) 2020年7月5日開始修建,當年12月31日便建成通車。龍利橋建成通車時,村民們(men) 載歌載舞慶祝,將其取名為(wei) “極邊感恩第一橋”,並寫(xie) 下對聯:“打洛江源遠流長澤潤邊陲,感恩橋路暢人和惠通龍利”。自此,龍利村民小組結束了村民出行辦事要繞行六公裏崎嶇邊境小道的曆史。
龍利村民小組的田間地頭,各類特色經濟作物長勢喜人。目前,龍利村民小組有耕地464畝(mu) 、林地380畝(mu) ,產(chan) 業(ye) 以橡膠、火龍果為(wei) 主。2022年,村民通過“特色經濟作物+庭院經濟”模式,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明顯。
猛景來村、會(hui) 龍村:村寨+景區”激活邊境鄉(xiang) 村文旅發展
蜿蜒的打洛江、精美的塔林、別致的民居……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猛海縣打洛鎮猛景來村有原汁原味的傣族村寨,迷人的熱帶田園風光和淳樸的傣家風情。
猛景來村民小組長岩溫相介紹,近年來村民小組黨(dang) 支部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you) 勢,采取“黨(dang) 支部+企業(ye) +村民”運作模式,打造集生態農(nong) 業(ye) 、休閑旅遊、健康養(yang) 生、民族文化於(yu) 一體(ti) 的田園特色綜合體(ti) ——“猛景來景區”。村民小組通過推動文旅、農(nong) 旅深度融合發展,推行“村寨+景區”模式,建成“香水蓮花稻田莊園”。村民通過景區分紅、景區務工、庭院經濟等渠道實現增收,走出了一條現代化邊境鄉(xiang) 村文化旅遊發展路子。
據介紹,猛景來村民小組堅持開發與(yu) 保護並重,既發展鄉(xiang) 村旅遊,又為(wei) 遊客保留“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的獨特風光。猛景來規劃出傣族傳(chuan) 統村寨保護區、田園風光遊覽區和熱帶特色農(nong) 業(ye) 種植區三大功能分區,拆除異化老化建築,統一為(wei) 傳(chuan) 統幹欄式建築風格,景區“熱、傣、水、邊”特色資源得到有效開發。如今,猛景來已成為(wei) 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先後獲得“中國傣族文化保護傳(chuan) 承示範基地”“中國文化旅遊示範基地”“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等國家及省、州、縣20餘(yu) 項榮譽稱號。一座山清水秀、業(ye) 興(xing) 民富的傣族特色旅遊村莊正蓬勃發展。
與(yu) 猛景來村傣家風情不同,位於(yu) 西雙版納州猛臘縣猛臘鎮補蚌村的會(hui) 龍村小組則是一派哈尼族風情。綠瓦紅牆的哈尼族新居,色彩鮮豔的花紋、圖騰,推窗就能看到的青山碧水。
會(hui) 龍村屬於(yu) 半山區,是一個(ge) 以哈尼族為(wei) 主、多民族聚居的村寨。會(hui) 龍村依托區位和資源優(you) 勢與(yu) 望天樹景區簽訂協議,圍繞“食、住、行、遊、購、娛”開展深度合作,融合發展。景區把會(hui) 龍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品納入望天樹旅遊線路產(chan) 品統一營銷推廣,重點推出會(hui) 龍村研學旅遊、雨林徒步、觀鳥、農(nong) 特產(chan) 品選購、民俗風情體(ti) 驗等旅遊項目。同時景區與(yu) 會(hui) 龍村在會(hui) 龍村A級旅遊景區創建和運營管理、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創建、生態旅遊示範創建等方麵聯合開展,最終實現雙方優(you) 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目標。
如今,不少到望天樹景區等周邊旅遊的客人都會(hui) “拐”到會(hui) 龍村“打卡”,節假日入住還要提前預約。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會(hui) 龍村累計吸引10000餘(yu) 人次遊客,30餘(yu) 個(ge) 團體(ti) 前來觀光體(ti) 驗,營業(ye) 額累計達90000元,勞務收入戶均增收6000餘(yu) 元。
賀開村:一片茶葉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走進位於(yu) 雲(yun) 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猛海縣猛混鎮賀開村的賀開古茶園,放眼望去鬱鬱蔥蔥的古茶樹從(cong) 山腰一直延伸至山頂,山巒連綿,雲(yun) 霧繚繞,茶園裏一派繁忙的采茶景象。茶農(nong) 們(men) 穿梭於(yu) 茶葉綠海之中,采摘今年新春鮮嫩的翠芽。
賀開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楊澤忠介紹,賀開古茶園有古茶樹230餘(yu) 萬(wan) 株,是國內(nei) 迄今保存較好、連片麵積最大的古茶山之一,已有1000多年曆史。
2019年,賀開村整合資金,采取“村黨(dang) 組織+企業(ye) +茶農(nong) ”的合作模式,引入公司,建設316平方米的茶文化特色民宿和民族文化展示項目,生產(chan) 製作出係列茶產(chan) 品,構建了“茶文化+旅遊”的發展模式,推動村級集體(ti) 經濟年收入增加到近20萬(wan) 元,茶農(nong) 戶均增收5000多元。
同時,賀開村還以項目為(wei) 根基,延伸產(chan) 業(ye) 發展鏈條,引進企業(ye) ,投入2000多萬(wan) 元建設賀開莊園半山酒店,開發配套係列產(chan) 品,形成“吃住行遊購娛”一體(ti) 的茶旅模式,每年吸引遊客5萬(wan) 餘(yu) 人次,吸納本地群眾(zhong) 就業(ye) 500餘(yu) 人,讓群眾(zhong) 多渠道、多方式、多元化增收,描繪了生態美、產(chan) 業(ye) 興(xing) 、人才聚、百姓富、組織強的美麗(li) 鄉(xiang) 村新畫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