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用紅色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發布時間:2024-04-10 14:32:00來源: 《中國新聞》報

  今年1月,國家民委發布《關(guan) 於(yu) 命名第十一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的決(jue) 定》,在248個(ge) 地方和單位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紀念館(以下簡稱抗戰館)是唯一的“國字號”紀念館。它為(wei) 什麽(me) 能入選?記者近日實地探訪抗戰館,並專(zhuan) 訪館長羅存康,還原它走過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之路。

  走進抗戰館,滿族抗日英烈佟麟閣使用過的字帖和硯台、海南黎族群眾(zhong) 打擊敵人、藏族同胞捐獻羊毛、新疆各族群眾(zhong) 捐獻戰鬥機支援抗戰的照片接連映入眼簾。館內(nei) 講解員講述的故事令人感動:滿族飛行員閻海文座機被擊中,跳傘(san) 降落後被敵包圍,他擊斃日軍(jun) 3人,在“中國無被俘空軍(jun) !”的呐喊中,用最後一顆子彈自戕殉國,年僅(jin) 21歲;回族抗日英雄馬本齋的母親(qin) 被日本侵略者抓走,馬母寧死不屈,拒不給兒(er) 寫(xie) 勸降信,絕食七日,壯烈殉國……

  “抗戰時期,中華民族實現了前所未有的覺醒。中華民族真正形成自覺的民族實體(ti) ,就是在抗戰時期。”羅存康說。

  2022年,抗戰館入選首批“北京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實踐基地”。“對於(yu) 各民族團結抗日的曆史,以往抗戰館是將其視作抗戰史的一部分‘自發’地去展現。入選‘基地’後,抗戰館開始‘自覺’地去發掘各族兒(er) 女萬(wan) 眾(zhong) 一心、團結抗戰的內(nei) 容。”羅存康表示。

  在這樣的思路指引下,抗戰館“挖”出了粟裕將軍(jun) 的侗族身份、東(dong) 北抗日義(yi) 勇軍(jun) 中的滿族抗日英烈鄧鐵梅;“挖”出了雲(yun) 南各族民眾(zhong) 參與(yu) 修建滇緬公路、海外僑(qiao) 胞支援祖國抗日、旅日華僑(qiao) 保存並捐獻日軍(jun) 擄掠中國勞工檔案的故事;“挖”出了大青山抗日根據地“團結蒙漢人民聯合抗日”、創辦延安民族學院等史料。

  鑒於(yu) 展館空間有限,抗戰館還通過整理匯編文物展圖冊(ce) 、摘編故事集等方式,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工作進行延伸。收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文物展陳冊(ce) 》的既有大量各族將領使用過的文物,也有台灣省同胞抗戰的相關(guan) 文物,也包括菲律賓、新加坡、緬甸等南洋華僑(qiao) 華人支援抗戰的文物。講解員們(men) 在日常工作中會(hui) 對文物背後的故事進行擴充,抗戰館從(cong) 中摘選32篇,編成《“民族團結共禦外侮”故事集》,除了鄧鐵梅、佟麟閣、馬本齋等人的事跡,台灣霧社起義(yi) 、港九獨立大隊、澳門鏡湖醫院、南僑(qiao) 機工等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僑(qiao) 胞的抗日故事也被納入。

  還有一些活動拓展到了場館之外。去年3月底,位於(yu) 北京西單的蒙藏學校舊址對外開放。走進展館內(nei)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第一屆全體(ti) 會(hui) 議少數民族人士”“開國將帥中的少數民族人士”等內(nei) 容,令遊客大開眼界。很少有人知道,這個(ge) 人氣火爆的展覽背後的策展工作是由抗戰館承擔的。

  馬來西亞(ya) 女華僑(qiao) 李月美女扮男裝回國抗戰、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英勇殺敵、屢建戰功……這是去年9月北京市回民學校開學第一課的內(nei) 容,講故事的是抗戰館的講解員。近年來,為(wei) 將“鑄牢”基地的教育功能輻射至更廣大的群體(ti) ,抗戰館持續舉(ju) 辦“民族精神大講堂”等係列愛國主義(yi) 教育活動,接待民族地區幹部群眾(zhong) 、中小學生等近百批次;開展《白乙化的英雄人生》《華僑(qiao) 中的巾幗英雄——李月美》等民族英雄感人故事宣講活動,先後走進首都20多所大中小學。

  明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羅存康表示,抗戰館將邀請在京各族群眾(zhong) 參加紀念活動,立足京內(nei) 、輻射周邊協助做好高校、中小學思政教育和課外實踐活動,加強同邊疆民族地區和台港澳地區的交往交流,積極承接國家和北京市賦予的各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工作任務。(完)(《中國新聞》報記者 劉軍(jun) 作者 任德輝)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