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3月15日電 題:無聲世界“追夢人”:喚醒耳朵喚醒愛
作者 吳瓊
“和他們(men) 接觸,雖然聽不到,卻是心最靜的時候,對我來說是心靈洗滌的一個(ge) 過程。”趙霖說,“與(yu) 其說是我幫了他們(men) ,不如說是他們(men) 幫了我。”
他們(men) 的世界裏沒有聲音,無法感受音樂(le) 的跌宕起伏;他們(men) 的生活中沒有言語,卻堅定地追求著舞蹈夢想。 向上 攝
來自太原師範學院的老師趙霖,20餘(yu) 年一直義(yi) 務幫助聾人孩子編排舞蹈,幫助他們(men) 走上更大的舞台,她希望創作更多的作品表達他們(men) 的心聲。
他們(men) 的世界裏沒有聲音,無法感受音樂(le) 的跌宕起伏;他們(men) 的生活中沒有言語,卻堅定地追求著舞蹈夢想。記者走進太原市聾人學校,捕捉校內(nei) 聾人孩子們(men) 無聲排練的一個(ge) 個(ge) 瞬間。
見到趙霖時,她正指導孩子們(men) 排練舞蹈《燈兒(er) 盞盞盼兒(er) 歸》,還有4位老師負責手語指導,一起配合教學。 向上 攝
沒有音樂(le) ,隻有“啪啪”的拍子聲和身體(ti) 接觸地板的摩擦聲。排練的時候,孩子們(men) 的眼睛從(cong) 不離開老師,伴隨著老師手勢的起落,做著每一個(ge) 動作。
“眼睛要有東(dong) 西,身體(ti) 跟上想的那個(ge) 人,每個(ge) 動作都有潛台詞,再來一次再來一次”“力度再大一些,情緒從(cong) 內(nei) 而外,臉上的表情要有延伸感”“相信自己的魅力,你們(men) 是最棒的”……見到趙霖時,她正指導孩子們(men) 排練舞蹈《燈兒(er) 盞盞盼兒(er) 歸》,教室四角,還有4位老師負責手語指導,一起配合教學。
1999年,在她的老師王秀芳的帶領下,年輕的趙霖第一次接觸特殊教育。“第一次和這些孩子們(men) 相處,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們(men) 特別質樸和純真,因為(wei) 他們(men) 聽不到,所以他們(men) 的眼睛時時刻刻盯著你,排練時也不會(hui) 走神。”趙霖告訴記者,此後,她便和特殊教育結緣,走上幫聾人孩子義(yi) 務編排舞蹈之路。
排練的時候,孩子們(men) 的眼睛從(cong) 不離開老師,伴隨著老師手勢的起落,做著每一個(ge) 動作。 向上 攝
《黃河源頭》《這裏的陽光同樣燦爛》《親(qin) 圪蛋下河洗衣裳》……20餘(yu) 年來,趙霖參與(yu) 編排了近20支舞蹈,精彩的舞蹈表演,不僅(jin) 使孩子們(men) 獲得多項大獎,也讓他們(men) 在默默無聲的世界裏閃閃發光。
“在這些舞蹈創作中,印象深刻的是《這裏的陽光同樣燦爛》,當時是專(zhuan) 門為(wei) 太原聾校的孩子打造的,反映他們(men) 生活學習(xi) 的原創作品。”趙霖說,“還有具有山西地域風格特點的作品《親(qin) 圪蛋下河洗衣裳》,孩子們(men) 和正常人同台競技,脫穎而出,反響很熱烈。”
記者走進太原市聾人學校,捕捉校內(nei) 聾人孩子們(men) 無聲排練的一個(ge) 個(ge) 瞬間。 向上 攝
對於(yu) 聾人孩子而言,舞蹈不僅(jin) 給了他們(men) 更多接觸外麵世界的機會(hui) ,也給予了他們(men) 極大的鼓勵。排練時,經常有孩子們(men) 在旁邊觀看,嚐試加入隊伍之中;也有學生把舞蹈作為(wei) 自己的事業(ye) ,加入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堅持舞蹈表演。“其實孩子們(men) 看到舞台上的演出,心裏是向往的,他們(men) 願意參與(yu) 到這個(ge) 集體(ti) 中。”
傳(chuan) 幫帶,特殊教育的堅持與(yu) 傳(chuan) 承從(cong) 來不是單人行動。趙霖介紹,起初,她跟隨王秀芳老師接觸到特殊教育,如今,她又帶領團隊繼續進行舞蹈創作。“我是太原師範學院的老師,學校裏每年還會(hui) 有學生來聾人學校參加實習(xi) 活動,進行一些課堂教學。”
“特殊教育不單依靠個(ge) 人努力,更要依靠社會(hui) 關(guan) 注、職能部門等多方的支持。”趙霖說,有了好的開始,也要有健康的發展,希望有更多人關(guan) 注特殊孩子,給予支持,幫助他們(men) 登上更多的舞台。(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