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調查局】 編者按: 這裏是民生調查局,見人所未見,調查民生之變。關(guan) 注你想關(guan) 注的、你沒關(guan) 注的,調查你想看的、未看到的。
中新網3月15日電 (中新財經記者 吳濤)電商平台購物車本來是方便消費者的,現在卻變成了部分商家的營銷手段,導致標低高結等情況時有發生。甚至有消費者反映自己將商品長時間放購物車還遭客服嘲笑。商家在偷窺消費者購物車嗎?
加入購物車的商品價(jia) 格頻繁變化
市場監管總局3月14日發布的2022年消費者投訴舉(ju) 報呈現十大特點報告指出,平台經濟的大數據算法等技術提高了交易效率,也容易誘發新型價(jia) 格欺詐行為(wei) 。2022年網購價(jia) 格訴求10.67萬(wan) 件,同比增長99.03%。其中就包括標低高結、實時變化交易條件。
近日,有用戶反映,網購加入購物車的商品調價(jia) 頻繁。中新財經記者經過多日觀察也注意到,有的商品加入購物車不久就提示“比加入時降**元”。但也有的商品上調了價(jia) 格,係統則並不提示,如果下單時不仔細對比,直接清購物車,就有可能就“買(mai) 貴了”。
網友調侃,電商平台交易條件變化比國粹變臉還快,“不要問,問就是有活動,價(jia) 格升高了就是活動價(jia) 格結束了,價(jia) 格降低了就是又有活動了。”
記者也注意到,電商客服對此有一套“萬(wan) 金油”般的回複,無論價(jia) 格怎麽(me) 變,就說現在是活動價(jia) 。買(mai) 貴買(mai) 賤幾乎全憑運氣是否能趕上他們(men) 的“活動”。
可能有的消費者要說有價(jia) 保,買(mai) 貴申請退差價(jia) 就行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商品都有價(jia) 保,而且價(jia) 保也有期限,長則1月,短則數天,過了期限後並不享受價(jia) 保。
有電商平台客服對記者確認,“價(jia) 保退差價(jia) 需要消費者自己發現差價(jia) 並提交申請,即便有差價(jia) ,在消費者未主動申請的情況下,平台也不會(hui) 主動補差價(jia) 。”
“會(hui) 員價(jia) 比非會(hui) 員價(jia) 高”時有發生
除了在“活動”上做文章,有的電商平台還在會(hui) 員上動手腳。據了解,目前幾乎所有的主流電商平台都有會(hui) 員服務,名義(yi) 上每年花上百元買(mai) 的會(hui) 員會(hui) 讓你購物更省錢,不過有的消費者並不這樣認為(wei) 。
市場監管總局上述報告也指出,在價(jia) 格投訴中,主要還包括大數據殺熟、隱瞞優(you) 惠門檻條件、非會(hui) 員優(you) 惠大於(yu) 會(hui) 員等問題。
近日,有消費者對中新財經記者表示,他在某電商平台自營店鋪購買(mai) 了移動硬盤外殼,因為(wei) 是會(hui) 員,最終享受會(hui) 員權益實付價(jia) 99.9元。可沒過多久會(hui) 員過期了,再看同一個(ge) 商品,顯示原價(jia) 109元,優(you) 惠價(jia) 99元,“有會(hui) 員沒會(hui) 員最終實付價(jia) 差不多,都是約99元,甚至非會(hui) 員比當時會(hui) 員狀態還便宜9毛錢。”
更有意思的是,這個(ge) 商品下麵還標注一行小字“開通會(hui) 員,預估此單額外省20.54元”。
該消費者吐槽,“我是會(hui) 員時也沒有享受到這個(ge) 20多元的優(you) 惠價(jia) 格,會(hui) 員過期了告訴我開通會(hui) 員還會(hui) 額外省20多元。係統還經常提醒我因為(wei) 有會(hui) 員省了多少錢等,實際或並沒有節省這麽(me) 多,不停會(hui) 員還真發現不了。”
對此,該商家客服對中新財經表示,不同時期活動不同,以實際拍下價(jia) 格為(wei) 準,“預估節省20.54元不一定是真便宜這些,隻是預估。另外,會(hui) 員活動是平台行為(wei) ,商家並不清楚。”
而電商平台客服對此先後有三種說辭:“該商品沒有過會(hui) 員價(jia) 格”“當時有優(you) 惠你不使用”“該商品現在沒有會(hui) 員價(jia) 格”。最終說“現在該商品沒有會(hui) 員價(jia) ,現在是活動價(jia) ”。
該消費者稱,“從(cong) 結果來看,我在有會(hui) 員期間下單反而買(mai) 貴了,雖然隻貴了9毛錢,但心裏不舒服。最終商家同意退9毛錢差價(jia) 。”
到底有沒有偷窺用戶購物車?
今年2月份,有消費者反映因衣服長時間放購物車被客服嘲諷登上微博熱搜,當時平台客服回應:在任何情況下,商家是肯定看不到購物車信息的,請大家放心。
實際上,關(guan) 於(yu) 電商平台是否在偷窺用戶購物車信息說法不一。有網友表示,“我看過很多商家描述說收藏加購會(hui) 優(you) 先發貨。”還有網友稱,經常看到係統提醒說多少位消費者已將該商品加入購物車,如果沒有看用戶購物車這些信息如何知道?
但也有店鋪客服告訴記者,他們(men) 是看不到消費者購物車的,具體(ti) 電商平台能否看到,就不清楚了,“消費者提交訂單到待支付環節,我們(men) 才能看到用戶的詳細訂單信息。”
記者查看,部分電商平台加入“分享購物車”功能,也就是說如果消費者主動選擇分享購物車信息,外界是可以看到用戶購物車信息的。還有係統提醒“**位VIP加購了它”,電商平台對此回複,“這些都是脫敏信息,不是掃描購物車信息。”
對此,你怎麽(me) 看呢?(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