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桂林3月17日電 題:活躍在桂林漓江上的“漁民模特”:吃上“旅遊飯”
作者 蔣豐(feng) 慧 歐惠蘭(lan)
3月中旬,在廣西桂林市陽朔縣興(xing) 坪鎮,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絡繹不絕。20元人民幣取景地“黃布倒影”是天津遊客李女士自駕遊桂林的打卡第一站,她與(yu) 家人還慕名尋找當地漁翁模特合影留念。“漁翁和鸕鶿是桂林的特色,我這一趟也算值了。”她笑著說道。
撐一條竹筏,年過八旬的“漁民模特”黃月創穿著中式褂子,戴著鬥笠,與(yu) 自家養(yang) 的兩(liang) 隻鸕鶿,停靠在淺灘處等待遊客拍照。他與(yu) 哥哥黃全德曾是漓江上有名的“漁民模特”兄弟。
2月18日,94歲的黃全德離世,牽動了無數網民的心,他曾被遊客們(men) 親(qin) 切地稱為(wei) “20元人民幣老爺爺”。
如今,黃全德去世,漓江邊的漁翁少了一位,但漓江漁翁依然活躍在漓江之上。
在漓江邊興(xing) 坪佳境景觀處,67歲的興(xing) 坪鎮漁業(ye) 居委“漁民模特”黃能弟告訴記者,他從(cong) 前放下漁具外出打工,如今在家門口做了19年旅遊工作,白天他帶著兩(liang) 三隻鸕鶿到漓江邊與(yu) 遊客拍照,傍晚他撐著竹筏帶上鸕鶿為(wei) 遊客表演漓江漁火。
興(xing) 坪鎮漁業(ye) 居委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主任黃高遠介紹,隨著旅遊業(ye) 發展,當地漁民大多吃上“旅遊飯”,他們(men) 有的人在陽朔縣漓江景區做竹筏工、開遊船,有的人自己開民宿、搞起農(nong) 家樂(le) ,還有不少漁民在漓江上當起了漁民模特,專(zhuan) 門供遊客、攝影師拍照。
“黃全德老爺爺是漓江漁翁的形象之一,漓江‘漁翁文化’不僅(jin) 要‘火在當下’,也要‘後繼有力’。”桂林市陽朔縣漓江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金峰介紹,現在漓江上還有20多名65歲以上的老漁民在做漁民模特,公司會(hui) 繼續打造漓江漁翁IP,推出漓江漁翁的短視頻和直播等宣傳(chuan) 。同時,對新一代筏工的漁歌文化、捕魚技術傳(chuan) 承等培訓也準備提上日程。
黃金峰時常回憶起兒(er) 時,夜幕降臨(lin) 後寂靜的漓江上,幾個(ge) 漁翁帶上鸕鶿,劃著幾條排筏去捕魚,星星點點的漁火在江麵閃爍,大家一邊吆喝一邊唱著漁歌,用漿拍打水麵,指揮鸕鶿潛水捕魚……漁歌在漓江的山水間回蕩,猶如天籟。
“我們(men) 希望把漁歌文化、漁翁文化植入漓江,成為(wei) 漓江遊覽新亮點,讓遊客在欣賞到漓江山水的同時感受漓江的文化。”黃金峰說道。(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