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前有矽穀銀行,後有瑞士信貸,全球銀行業危機現傳導效應?

發布時間:2023-03-22 16:3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22日電 (中新財經 彭婧如)近日,瑞銀收購瑞信的消息讓各方驚呼“見證曆史”。

  當地時間3月19日,瑞士第一大金融機構瑞銀集團(簡稱“瑞銀”)宣布,將以30億(yi) 瑞士法郎的價(jia) 格收購瑞士第二大金融機構瑞士信貸(簡稱“瑞信”)。而這筆交易將創建一個(ge) 擁有超過5萬(wan) 億(yi) 美元投資資產(chan) 的“巨無霸”公司。

  百年“超級銀行”黯然離場引多國關(guan) 注

  “瑞信此前就已經出現比較大的幾筆投資失誤,致股價(jia) 大幅下跌,市值跌破70億(yi) 美元,已經低於(yu) 瑞幸咖啡了。”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楊德龍告訴中新財經。

  今年2月,瑞信宣布2022年淨虧(kui) 損73億(yi) 瑞士法郎,連續第二年淨虧(kui) 損。3月14日,瑞信發布報告稱,該行對財務報告的內(nei) 部控製存在“重大缺陷”。

  在19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瑞士聯邦政府表示,麵對目前困難形勢,瑞銀集團收購瑞信是恢複金融市場最近缺乏的信心的最佳解決(jue) 方案,同時也是管理瑞士及其公民麵臨(lin) 風險的最佳解決(jue) 方案。

  瑞信成立於(yu) 1856年,距今已有167年的曆史。瑞信曾是2008年次貸危機中為(wei) 數不多損失較少的金融機構之一。同時,瑞信位列監管機構密切關(guan) 注的30家全球係統重要性銀行。

  正是因為(wei) 瑞信在全球資本市場的重要影響力,其被視為(wei) “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瑞士監管機構擔心,如果不采取措施,信心危機可能會(hui) 蔓延到其他銀行。

  不僅(jin) 瑞士,其他多國也十分重視瑞信危機。瑞士央行發布的一則新聞稿提及,加拿大銀行(加拿大中央銀行)、英格蘭(lan) 銀行(英國中央銀行)、日本銀行(日本中央銀行)、歐洲中央銀行、美聯儲(chu) 和瑞士央行於(yu) 歐洲時間3月19日宣布了一項協調行動,通過美元流動性互換協議加強流動性的提供。

  瑞士政府全力斡旋,“餘(yu) 震”仍待觀察

  瑞銀集團19日的公告稱,此次收購是在瑞士聯邦政府、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和瑞士國家銀行的支持下實現的。兩(liang) 家銀行都可以通過瑞士國家銀行獲得流動性支持。

  除了大幅折價(jia) 外,此次交易還打破諸多常規,如交易跳過股東(dong) 批準流程、160億(yi) 瑞士法郎的瑞信AT1債(zhai) 券被瑞士金融監管局宣布清零等。

  瑞士聯邦政府如此大費周章地“開後門”,真的能夠止住瑞信危機所帶來的後續風險嗎?

  “市場的恐慌情緒會(hui) 不會(hui) 因為(wei) 瑞銀接手瑞信之後就立刻消失,依然存疑,而一些滯後性影響和市場反應需要時間來顯現,係統性風險的警報還不能立刻解除。”中國國際貿易學會(hui) 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副主任李永表示,瑞銀接管後資產(chan) 拆分、重組過程中,瑞信還有什麽(me) 其他問題、留下的窟窿究竟有多大,瑞銀有沒有足夠的流動性去補窟窿、應對新的市場變數和支持正常的業(ye) 務運行等一係列問題都需要時間觀察。

  “政府救助雖然暫時控製住風險,但可能會(hui) 有一係列連鎖反應。加息仍在繼續,經濟增速也繼續下滑,實體(ti) 企業(ye) 未來將麵臨(lin) 更大的危機”楊德龍說。

  專(zhuan) 家:發生全球性金融危機可能性較低

  楊德龍表示,瑞信麵臨(lin) 收購其實是全球銀行業(ye) 危機引發的連鎖反應,美聯儲(chu) 為(wei) 了應付四十年來最高通脹水平“暴力”加息,引發歐洲央行跟風。

  瑞信在流動性方麵本就脆弱,在美國三家中小銀行破產(chan) 後,投資者風險偏好更低,出現了恐慌性的資金轉移,最終導致瑞信無力回天。

  隨著瑞信暴跌,歐美股市的銀行股也都應聲大跌,關(guan) 於(yu) “雷曼時刻2.0”的擔憂再次甚囂塵上。畢竟,矽穀銀行倒閉的餘(yu) 波還未散去。

  “二者在時間上有一定關(guan) 聯性,且都是遭遇信用危機,出現擠兌(dui) 潮,但現在的情況和2008年次貸危機不同。”楊德龍分析認為(wei) ,當前,多數大銀行的風險管理控製仍較好,美國沒有出現大銀行倒閉的情況。瑞信雖是大銀行,其倒閉的直接原因並不是美聯儲(chu) 加息,而是自身在投資上的失誤,應當屬於(yu) 個(ge) 例,而不是係統性風險

  “目前來看,市場沒有出現恐慌性拋售的跡象,出現全球大規模金融風險的可能性不大。”楊德龍說。(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