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中消協:超九成“第三方測評”涉嫌存在測評標準類問題

謝藝觀 發布時間:2023-03-22 16:4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21日電 (中新財經記者 謝藝觀)3月21日,中消協發布《“第三方測評”對消費者權益影響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通過對12個(ge) 互聯網平台共計350家“第三方測評”賬號進行體(ti) 驗式調查後發現:93.1%的“第三方測評”涉嫌存在測評標準類問題,其中缺乏測評標準的主觀性測評多;55.7%的“第三方測評”涉嫌存在商測一體(ti) 、以商養(yang) 測類的模式難保公正性;37.2%的消費者反映通過觀看“第三方測評”所購買(mai) 的商品出現過質量問題;35.7%的“第三方測評”存在涉嫌虛假測評類問題。

  據中消協介紹,當前,市場上“第三方測評”賬號眾(zhong) 多,測評方法和標準五花八門,測評質量參差不齊,涉嫌“以商養(yang) 測”及“以測養(yang) 商”的現象屢見不鮮。少數第三方測評非但無法幫助消費者做出正確判斷,反而影響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不科學、不公正、不客觀的“第三方測評”對生產(chan) 和消費造成嚴(yan) 重幹擾。不斷產(chan) 生的亂(luan) 象引發消費者擔憂及社會(hui) 各界關(guan) 注。為(wei) 此,中消協於(yu) 2022年下半年組織開展“第三方測評”對消費者權益影響調查及分析監督工作。

  調查顯示,消費者對“第三方測評”了解程度較高,尤其是中青年群體(ti) ;近八成消費者會(hui) 在購物前觀看“第三方測評”作品;“第三方測評”最適用的品類為(wei) 數碼家電和美妝護膚;數碼家電等具有明確的規格型號及參數標準的產(chan) 品測評作品可信度較高;社交屬性強的互聯網平台上的“第三方測評”相對電商類平台上的“第三方測評”問題多。

  報告提到,消費者會(hui) 在購物前觀看“第三方測評”,主要動因是了解真實使用體(ti) 驗和挑選出最具性價(jia) 比的商品;具有專(zhuan) 業(ye) 性的作品更受消費者喜歡,九成以上消費者認可“第三方測評”博主或團隊的作品及專(zhuan) 業(ye) 性;近九成消費者會(hui) 向其他人推薦“第三方測評”作品及商品,七成以上消費者會(hui) 因部分負麵信息而不再關(guan) 注該種作品;針對消費者通過觀看“第三方測評”所購買(mai) 的商品出現過質量問題的情形,九成以上被調查者認為(wei) 測評者應對測評結果負責。

  報告還公布了本次監督調查中發現的十大典型案例:抖音賬號“小紅花測評”和快手賬號“可樂(le) 的開箱日記”缺乏測評標準;西瓜視頻賬號“來回玩機”自立測評標準;快手賬號“小楊數碼圈”測評標準前後不一致;快手賬號“婉婷xixi”和小紅書(shu) 賬號“喵噠噠噠噠”涉嫌虛假測評——誇大宣傳(chuan) ;抖音賬號“小斯是150”涉嫌虛假測評——測評產(chan) 品與(yu) 實物不符;B站賬號“金匯智”涉嫌虛假測評——不正當競爭(zheng) ;抖音賬號“軟爸測評”和B站賬號“德文來啦”涉嫌為(wei) 商業(ye) 性廣告。

  報告指出,整個(ge) “第三方測評”市場處於(yu) 發展前期階段,準入門檻低,市場參與(yu) 主體(ti) 呈現零散特征,具備法人背景的賬號僅(jin) 占比23.4%

  依據此次評測調研結果,中消協針對“第三方測評”發展規範提出三方麵的建議:一是政府監管、行業(ye) 自律、社會(hui) 監督協同發力,設置行業(ye) 準入門檻,加大市場監管力度;二是平台方需進行賬號身份認證,強化問題賬號審核;三是消費者需提高測評作品的鑒別力,拒絕“隻評不測”。(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