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30日電(記者 何路曼)3月30日,“北京國際形象建構”學術論壇在京召開。論壇旨在進一步加強我國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與(yu) 對外文化交流,積極探索助力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的可行路徑。
本次學術論壇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指導,中國新聞網、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主辦,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首都對外文化傳(chuan) 播研究院、北京對外文化傳(chuan) 播研究基地承辦。
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徐和建在致辭中指出,深刻認識國際傳(chuan) 播的重要責任、巨大優(you) 勢和嚴(yan) 峻挑戰,是北京外宣工作需要長期研究探索、不斷創新發展的重大課題。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精心打造的“愛上北京的100個(ge) 理由”主題短視頻大賽是一次成功的主流外宣嚐試,同時也為(wei) 我們(men) 厘清並堅定了工作思路,突出和緊盯北京作為(wei) 大國首都的特點,著力堅持“麵對麵、鍵對鍵、心對心”的傳(chuan) 播。“麵對麵”就是走出去、請進來現場傳(chuan) 播。“鍵對鍵”就是用好互聯網,用好移動傳(chuan) 播。“心對心”就是要以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實現內(nei) 化於(yu) 心、外化於(yu) 行的城市國際傳(chuan) 播高境界。在致辭的最後,徐和建表示,用心、用情做好每一次國際傳(chuan) 播、每一場形象塑造,構建與(yu) 北京四個(ge) 中心定位和國際影響力相匹配、與(yu) 大國首都相匹配的良好國際形象,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需要學界、業(ye) 界各方力量激蕩思想、凝聚智慧。“北京國際形象建構”學術論壇為(wei) 各方力量提供了一個(ge) 很好的交流場、思辨場,為(wei) 北京國際形象的建構與(yu) 傳(chuan) 播發揮建設性力量。
中國新聞社副總編輯兼中國新聞網總裁俞嵐在致辭中結合中新社、中新網的探索實踐,從(cong) 三個(ge) 維度對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和北京國際形象建構進行探討。一是善用自塑與(yu) 他塑相結合的好感傳(chuan) 播。“人人都有麥克風”的全媒體(ti) 時代,為(wei) 我們(men) 對外傳(chuan) 播跨越差異,突破壁壘,追求話語平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曆史機遇,同時,也為(wei) 我們(men) 國家形象、城市形象的自塑與(yu) 他塑,提供了更多元的載體(ti) ,創造了更多廣闊的空間。二是巧用共性與(yu) 個(ge) 性相辯證的價(jia) 值傳(chuan) 播。中華文化的對外傳(chuan) 播就應該是善於(yu) 在對方的語境下詮釋自己、展示個(ge) 性,表達不同、促進認同,在中國故事的講述中,闡釋可供當今世界文明互鑒的中國方案、中國價(jia) 值。三是活用守正與(yu) 創新相統一的融合傳(chuan) 播。我們(men) 既要守正不移,又須創新融合。“守正不移”就是堅持“內(nei) 容為(wei) 王”的戰略定力,立足中國語境,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chuan) 承中華文化精髓。“創新融合”則包涵兩(liang) 層含義(yi) ,一是產(chan) 品上,促進中華優(you) 秀文化的“雙創”革新;二是渠道上,要打破傳(chuan) 受界限,綜合運用借船出海、借筒傳(chuan) 聲、媒體(ti) 外交等形式拓展傳(chuan) 播邊界。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副校長程維教授在致辭中指出,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紮實推進媒體(ti) 深度融合,提升國際傳(chuan) 播效能。隨著信息技術推動,傳(chuan) 播媒介技術不斷迭代升級,構建全媒體(ti) 傳(chuan) 播語境的步伐加快,加強全媒體(ti) 傳(chuan) 播體(ti) 係建設工作對複合型人才的培養(yang) 提出了新課題,帶來了新挑戰。為(wei) 夯實提升國際傳(chuan) 播效能的基礎,北二外始終致力於(yu) 培養(yang) 具有政治素養(yang) 底色、專(zhuan) 業(ye) 學識本色、卓識格局成色的複合型人才,積極打造多個(ge) 高端科研學術平台,促進高級別科研成果產(chan) 出,服務並推動北京國際形象建構和發展,以推動中國更好走向世界、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
針對中國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的焦點問題,專(zhuan) 家學者們(men) 首先進行了主旨發言,提出提升國際傳(chuan) 播效能,構建中國式現代化敘事體(ti) 係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途徑。
新華社原副社長、高級編輯嚴(yan) 文斌做了題為(wei) 《傳(chuan) 播手段技術賦能與(yu) 國際傳(chuan) 播效能提升》的主旨發言,從(cong) 技術和手段方麵,就如何賦能國際傳(chuan) 播進行探討。一是針對傳(chuan) 播形式和傳(chuan) 播主體(ti) 的多元化,人人皆媒和永久聯播的國際傳(chuan) 播語境,積極開拓國際傳(chuan) 播的新渠道。二是充分運用短視頻作為(wei) 國際傳(chuan) 播,特別是像北京這樣的國際大都市、國際形象平台塑造的重要作用。三是針對西方印象固化下的國際傳(chuan) 播話語霸權和敘事體(ti) 係,跟蹤研究國際輿論鬥爭(zheng) 中技術、手段和平台的迭代演變,牢牢把握國際輿論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四是充分運用元宇宙和人工智能生成內(nei) 容的新機遇,推進國際傳(chuan) 播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效能,消解西方數字霸權。
清華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院長、教授周慶安在題為(wei) 《如何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敘事體(ti) 係構建》的主旨發言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語境下的國際傳(chuan) 播應以文明、國家、黨(dang) 和新時代為(wei) 主體(ti) 來講好中國故事。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國際傳(chuan) 播敘事,第一把握主體(ti) 性,所有的國際傳(chuan) 播首先是清晰展示自己。第二具有共同性,要完成與(yu) 對象之間共同話題的構建。第三具有多樣性,要充分展現,傳(chuan) 播的多樣性是文化多樣性的一種確認。第四是需要精準性。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院長、教授薑飛發表了題為(wei) 《國際傳(chuan) 播場景化思維與(yu) 話語重構》的主旨發言,他指出,傳(chuan) 統媒體(ti) 時代基於(yu) 傳(chuan) 統話語敘事結構,用一種宏觀的話語方式來構建國際傳(chuan) 播。現在,從(cong) 傳(chuan) 播媒體(ti) 時代到社交媒體(ti) 時代,再到人工智能,我們(men) 要把視角下沉到信息傳(chuan) 播技術的最前沿,並將其和曆史、政策、話語進行反複驗證和重構,在中觀和微觀層麵更改國際傳(chuan) 播的環境和場景,從(cong) 而實現話語權的重構。
本次學術論壇以“北京國際形象建構的新戰略、新格局、新路徑”為(wei) 主題,分設四個(ge) 論壇,圍繞北京國際形象建構核心議題,短視頻與(yu) 北京對外文化傳(chuan) 播,講好中國故事、北京故事以及智能媒體(ti) 與(yu) 國際傳(chuan) 播議題,邀請來自國際傳(chuan) 播研究領域的30餘(yu) 位專(zhuan) 家、學者相聚一堂,就相關(guan) 議題展開深入研討交流。
“北京國際形象建構”學術論壇立足中國實踐,從(cong) 多元視角開展立體(ti) 的中國國際傳(chuan) 播能力建設研究,探討了北京國際形象建構的發展和創新路徑,激發並探索了多學科交融的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ti) 係研究的可能性,為(wei) 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提供了更多思考與(yu) 借鑒。(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