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我們的家園】四川綿陽:互幫互助互學 民族團結之“花”盛開校園

劉湃 發布時間:2023-04-03 09:2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綿陽4月2日電(記者 劉湃)近日,“我們(men) 的家園”主題活動(四川站)采訪團走進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七一”職業(ye) 中學(以下簡稱“北川七一職中”)和綿陽普明中學,感受各民族學生手足相親(qin) 、共同進步的校園氛圍。

  北川七一職中:同圓技能強國夢

  北川七一職中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後由特殊黨(dang) 費援建,山東(dong) 聊城承建。校長付紅梅介紹,隨著學校辦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吸引了很多來自甘孜、阿壩、涼山三州的少數民族同學,現有13個(ge) 少數民族學生共1500餘(yu) 人。

  上午課間時分,各民族學生共同在“中華民族大舞台”跳起《愛我中華》等舞蹈。高二會(hui) 計專(zhuan) 業(ye) 的藏族學生澤翁降措說,同學們(men) 還經常一起討論課業(ye) 、打籃球,“校園氛圍非常融洽”。

  高二的藏族學生斯郎友珍來自甘孜州,是個(ge) 活潑開朗的姑娘。她說,在學校結識了很多朋友,老師同學也給予很多幫助,想家的時候自己就會(hui) 找老師傾(qing) 訴。同學們(men) 對學校的感情,正如優(you) 秀畢業(ye) 生展板上,2022年畢業(ye) 生楊金金的感言:普中已成為(wei) 甘孜兒(er) 女的第二個(ge) 家。

  據了解,近年來,該校民族教育工作成效顯著,2015年獲綿陽市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ti) ,2020年獲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ti) 、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學校。(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