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全球變暖如何影響喜馬拉雅冰湖?科學家發現過去20年冰損失被低估27億噸

孫自法 發布時間:2023-04-04 09:4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水下冰質量損失估算示意圖。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圖

  中新網4月3日電(記者 孫自法)全球氣候變暖,如何影響喜馬拉雅冰湖水下冰損失?中國科學家領銜並聯合國際同行開展的最新研究發現,2000年至2020年,喜馬拉雅地區約27億(yi) 噸水下冰質量損失被低估。

  這項全球氣候變化研究重要成果論文,由中國第二次青藏科考“亞(ya) 洲水塔動態變化與(yu) 影響”科考分隊、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環境變化與(yu) 多圈層過程團隊張國慶研究員聯合奧地利格拉茨科技大學、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和美國卡內(nei) 基梅隆大學研究人員共同完成,北京時間4月3日夜間在國際專(zhuan) 業(ye) 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在線發表。

  青藏高原上的冰前湖——嘎龍錯。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圖

  論文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張國慶研究員介紹說,數字高程模型(DEM)廣泛用於(yu) 估算全球冰川質量損失,但該方法隻能觀測到冰川表麵和水麵,不能揭示發生在冰前湖泊水麵以下的冰川質量損失。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冰川正在加速消融與(yu) 退縮。喜馬拉雅地區分布著數以萬(wan) 計冰湖,與(yu) 冰川相連的冰前湖迅速擴張,約占該區域冰湖總數量的12%。此前研究更多聚焦於(yu) 冰湖麵積和水量變化,以及由此引發的冰湖潰決(jue) 洪水災害風險。然而,在估算冰川的冰量變化時,傳(chuan) 統的大地測量法未考慮冰湖擴張引起的水下冰質量損失,導致喜馬拉雅地區甚至全球尺度冰川質量損失被低估。

  他指出,在本次研究中,中外科學家利用多個(ge) 年份冰湖遙感數據,對喜馬拉雅地區冰湖進行詳細製圖和分類,結合典型冰湖的水下地形測量數據,詳細估算了喜馬拉雅冰湖的水量變化,量化了由於(yu) 氣候變暖引起的冰湖水麵下的冰川質量損失。

  研究結果表明,2000年至2020年,喜馬拉雅地區的冰前湖數量增加約47%,麵積擴張33%,水量增加42%。冰湖水量的增加導致2000年至2020年喜馬拉雅地區約27億(yi) 噸水下冰質量損失被低估,約占冰前湖總質量損失的6.5%,其中,喜馬拉雅中部地區被低估程度最大,約12億(yi) 噸,占10%。位於(yu) 喜馬拉雅中部波曲河流域的嘎龍錯麵積約5平方公裏,最大水深達200米,水下冰質量損失量高達65%。同時,該研究還初步估算了全球冰前湖水下冰損失,損失量約2100億(yi) 噸,占全球總冰湖接觸冰川質量損失的12%。

  2000~2020年喜馬拉雅水下冰質量損失低估量。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圖

  張國慶表示,隨著喜馬拉雅地區冰湖變得更大更深,水下冰損失仍是影響未來冰川總質量損失和相關(guan) 冰湖潰決(jue) 洪水風險評估的重要因素。他們(men) 的最新研究提供量化水下冰質量損失的方法,降低了估算冰川總質量損失的不確定性,為(wei) 冰川學模型提供了重要數據,為(wei) 更準確模擬過去和未來冰川質量平衡、評估冰川與(yu) 冰湖災害和水資源的變化提供重要科學依據。(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