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月來,全球多個(ge) 經濟體(ti) 密集推出新舉(ju) 措,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加強本幣結算。專(zhuan) 家指出,受美元風險因素影響及各國自身發展需求推動,全球出現“去美元化”趨勢。但當下斷言“美元崩潰”還為(wei) 時尚早。未來,隨著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各國在經貿合作中將產(chan) 生新的支付結算機製發展需求,這將有望推動國際貨幣多元化探索。
多國與(yu) 美元“拉開距離”
據《印度人報》網站報道,印度外交部日前發表聲明稱,印度和馬來西亞(ya) 已同意用印度盧比進行貿易結算。印度聯合銀行等將為(wei) 這項新機製提供支持。報道稱,此舉(ju) 表明印度願意采取具體(ti) 措施實現其國際貿易“去美元化”。
嚐試本幣結算的還有其他主要經濟體(ti) 。法新社近日報道稱,中國和巴西已達成協議,今後在兩(liang) 國雙邊貿易中可以使用人民幣或巴西雷亞(ya) 爾進行結算,不用再使用美元作為(wei) 中間貨幣。巴西貿易和投資促進局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預計這將降低成本,促進更多雙邊貿易和投資。
另據《東(dong) 盟簡報》網站消息,東(dong) 盟財長和央行行長會(hui) 議近期在印度尼西亞(ya) 舉(ju) 行。會(hui) 議的首要議程是討論如何減少金融交易對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的依賴,轉向以當地貨幣結算。會(hui) 上,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還敦促其他東(dong) 盟國家使用本地銀行發行的信用卡,並逐步停止使用外國支付係統,包括美國的Visa和萬(wan) 事達卡等。
在此之前,歐佩克第二大產(chan) 油國伊拉克也宣布了新的國際貿易結算措施。據路透社報道,伊拉克中央銀行2月22日表示,該國計劃首次允許用人民幣結算來自中國的進口貿易。此前,該國對華貿易一直以美元結算。伊拉克央行稱,新規定將改善伊拉克獲得外匯的渠道。
拉美地區也在行動。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今年1月,巴西總統盧拉與(yu) 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宣布,兩(liang) 國將就創建屬於(yu) 拉美地區的共同貨幣進行準備工作,並將邀請拉美地區其他國家加入,以促進區域貿易、降低對美元的依賴。
近年來,全球“去美元化”呼聲日益高漲,包括發達國家和新興(xing) 市場國家在內(nei) 的主要經濟體(ti) 紛紛通過創新跨境支付結算機製、簽署雙邊貨幣協議、促進外匯儲(chu) 備多元化等辦法推行“去美元化”政策。
為(wei) 繞過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hui) (SWIFT)美元結算係統,歐洲於(yu) 2019年初推出“貿易往來支持工具”(INSTEX)。2020年3月,歐洲同伊朗在INSTEX結算機製下達成首筆易貨貿易。目前,法國、德國、英國、比利時、丹麥、芬蘭(lan) 、荷蘭(lan) 、挪威和瑞典等國都已加入該機製。
2022年1月,土耳其與(yu) 阿聯酋央行簽署一項價(jia) 值640億(yi) 裏拉和180億(yi) 迪拉姆的貨幣互換協議,用以推進本幣雙邊貿易。去年4月,以色列央行將加元、澳元、日元和人民幣首次納入其外匯儲(chu) 備。此前,該國隻持有美元、英鎊和歐元3種貨幣。去年7月,伊朗外匯市場啟動伊朗裏亞(ya) 爾/俄羅斯盧布貨幣交易。隨後,俄羅斯也表示,將逐步在與(yu) 伊朗的貿易中放棄使用美元。今年1月,沙特也在達沃斯經濟論壇上表示,對以非美元結算貿易持開放態度。
隨著越來越多國家考慮與(yu) 美元“拉開距離”,美元的全球儲(chu) 備占比正在改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四季度,美元占全球外匯儲(chu) 備比重降至58.4%,是199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美元資產(chan) 的吸引力也有所下降。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中國、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等美債(zhai) 主要海外持有者近期持續減持美債(zhai) 。據美聯儲(chu) 數據,截至3月22日的一周,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債(zhai) 減少760億(yi) 美元,這是自2014年3月來的最大單周降幅。美國財政部日前發布的報告也顯示,今年1月,全球至少有16個(ge) 國家出售了美債(zhai) 。
多重因素共同作用
不少分析指出,美國濫施金融製裁,是全球“去美元化”加速的直接因素。
美國前助理財政部長保羅·克雷格·羅伯茨日前表示,二戰後,美國霸權一直仰賴美元的全球儲(chu) 備貨幣地位,而美國近期的金融製裁證明美元已不再安全。美國《國際銀行家》雜誌日前也報道稱,考慮到全球約1/4的人口都受到美國金融製裁的直接影響,世界各地的“去美元化”勢頭或許不那麽(me) 令人感到意外。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yu) 金融學院教授崔建軍(jun)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烏(wu) 克蘭(lan) 危機以來,以美國為(wei) 首的部分國家啟動多輪對俄金融製裁,其最嚴(yan) 厲的製裁手段有二:一是凍結俄羅斯半數的外匯儲(chu) 備,總額約為(wei) 3000億(yi) 美元;二是將俄羅斯的主要銀行踢出SWIFT結算係統。這些嚴(yan) 重違反自由市場經濟規則、將美元“武器化”的“不義(yi) 之舉(ju) ”,引發各國恐慌,成為(wei) 當下全球“去美元化”浪潮的導火索。
美國不負責任的貨幣政策也迫使多國探索應對方案。崔建軍(jun) 表示,去年3月以來,美聯儲(chu) 結束寬鬆貨幣政策,轉向激進加息政策,造成國際金融市場動蕩。許多發展中國家遭遇嚴(yan) 重通脹,麵臨(lin) 本幣貶值和資本外流。減持美元國債(zhai) 、推動外匯儲(chu) 備資產(chan) 多元化,實則也是這些國家為(wei) 應對美國金融風險外溢的無奈自救之舉(ju) 。
“美國操弄美元收割世界,不斷消耗美元的信用基礎。”崔建軍(jun) 說,“多年來,美國利用美元既是美國主權貨幣又是國際儲(chu) 備貨幣的優(you) 勢壟斷地位,通過美元霸權謀取經濟利益和政治優(you) 勢,嚴(yan) 重透支了美元信用,促使越來越多國家開始‘去美元化’探索。”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紅玉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除了外部因素“倒逼”,新興(xing) 市場國家發展的內(nei) 在需求,也推動各國主動探索建立本幣交易機製。
“‘去美元化’符合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當前,新興(xing) 市場國家日益崛起,拓展多邊和區域貿易合作的意願不斷上升,在此過程中,必然產(chan) 生對本國及區域內(nei) 部跨境支付結算機製的需求。隨著這些國家對外貿易體(ti) 量和支付結算需求進一步增長,立足本國貨幣支付的金融基礎設施也會(hui) 加快建設步伐。”郭紅玉說,“除此之外,對區域內(nei) 貿易往來密切和互補性較高的經濟體(ti) 而言,使用本幣結算有著天然優(you) 勢。使用本幣結算不僅(jin) 能節省第三方貨幣的兌(dui) 換成本,避免第三方貨幣匯率波動對貿易造成的影響,同時也有助於(yu) 降低第三方貨幣數量波動等不可控因素。這是當下多國願意協商達成雙邊貨幣協議的主要原因之一。”
貨幣多元化探索提速
隨著“去美元化”趨勢日漸顯著,有觀點認為(wei) 美元霸權正在走向終結。美國經濟學家約翰·卡尼日前警告說,美元可能很快失去其“力量”,美元主導地位正日漸衰弱。美國《商業(ye) 內(nei) 幕》雜誌也發文稱,美元在全球貿易中的霸主地位麵臨(lin) “巨大挑戰”。
但更多分析認為(wei) ,當下“叫板美元”為(wei) 時尚早,“去美元化”進程仍需客觀看待。
美國投資機構卡森集團日前分析稱,美元作為(wei) 世界儲(chu) 備貨幣的主導地位短時間內(nei) 不會(hui) 改變,特別是在沒有強有力替代方案的情況下。
“當下,美元在全球貿易結算、各國央行外匯儲(chu) 備、全球債(zhai) 務計價(jia) 以及全球資金流動中的占比依然高居首位。雖然美元在全球貨幣體(ti) 係中的地位近年來持續下降,但其世界儲(chu) 備貨幣的地位恐怕難以被迅速取代。”崔建軍(jun) 說。
“當前,美元依然牢牢占據石油與(yu) 黃金兩(liang) 大基石,全球市場在國際貿易結算、跨境支付與(yu) 融資等方麵對美元依然存在著較強的路徑依賴。”郭紅玉表示。
但與(yu) 此同時,一些新的探索也不可忽視。日前,高盛在給客戶的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加密數字貨幣的興(xing) 起,促使全球中央銀行嚐試采用數字化貨幣實現去美元中心化。
早在2020年5月,瑞典央行就宣布,將使用錨定於(yu) 本國貨幣的數字加密貨幣來支持金融結算,並以區塊鏈技術支持去美元中心化。去年2月,俄羅斯央行也宣布開始測試數字盧布。去年5月,日本央行發布報告稱,日本的數字貨幣計劃已進入第二次測試階段。此外,日本財務省和金融廳聯合幾家大銀行,計劃主導建立類似於(yu) SWIFT的國際結算體(ti) 係。去年11月,埃及央行表示,埃及鎊將很快與(yu) 美元脫鉤,同時啟動一係列貨幣政策改革,以便在外匯領域“去美元化”。
“一個(ge) 多極的貨幣世界,或比想象中更快到來。”英國《金融時報》專(zhuan) 欄作者吉利安·泰特日前撰文表示。瑞士信貸銀行在今年2月的一份報告中表示,有證據表明,全球各大央行正在分散投資,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世界正逐漸走向一個(ge) 更加多極化的貨幣體(ti) 係。
“未來,國際貨幣體(ti) 係多元化有賴於(yu) 全球經濟的均衡發展。一種可能的前景是:美元繼續作為(wei) 國際儲(chu) 備貨幣發揮作用,但分量持續下降;歐元地位隨著歐盟推進經濟金融自主逐漸上升;亞(ya) 洲國家隨著經濟實力進一步崛起,逐漸探索建立新的貨幣秩序,為(wei) 國際貨幣體(ti) 係多元化貢獻力量。”崔建軍(jun) 說。
“貨幣的發展和貿易緊密相關(guan) 。”郭紅玉表示,“一個(ge) 強勁的貿易聯盟必然產(chan) 生貨幣合作的內(nei) 在需求。在這方麵,歐元區是典型代表。歐元的誕生為(wei) 歐元區成員國的區域貿易往來提供了貨幣便利,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如今,擁有實體(ti) 貨幣的歐元已經成為(wei) 區域貨幣合作的高級形式,成為(wei) 全球第二大儲(chu) 備貨幣。當前,除了歐元區,東(dong) 南亞(ya) 、拉美等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貿易合作也正在不斷推進。未來,隨著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不排除這些區域可能會(hui) 產(chan) 生一些新的貨幣合作安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