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觀天下·美國槍患|槍支暴力影響廣泛 調查顯示兩成美國成年人曾遭槍支威脅

王鑫方 發布時間:2023-04-14 09:14:00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 美國槍支暴力對民眾(zhong) 的影響有多大?美國非營利組織凱澤家庭基金會(hui) 11日發布報告說,接受調查的美國成年人中,超過半數自述自己或親(qin) 屬遭遇過一次涉槍事件,比如受槍傷(shang) 或死於(yu) 槍擊、受他人拿槍威脅、目睹他人遭槍擊等;近兩(liang) 成自述有親(qin) 屬死於(yu) 槍擊;相較於(yu) 白人,黑人等有色人種類似的遭遇要多得多。

  槍擊影響廣泛

  凱澤家庭基金會(hui) 長期關(guan) 注美國衛生保健問題,今年3月14日至23日以線上和電話兩(liang) 種方式在全美範圍內(nei) 對約1300名美國成年人展開調查。調查報告以“涉槍事件的經曆在美國成年人中常見”開篇。具體(ti) 而言,調查對象中,19%自述有親(qin) 屬死於(yu) 槍擊,包括用槍自殺;21%表示本人遭受過槍支威脅;將近17%親(qin) 眼目睹有人遭遇槍擊。

  對黑人等有色人種而言,與(yu) 槍支有關(guan) 的傷(shang) 亡比例更高,他們(men) 對槍支暴力也更擔憂。

  報告說,調查對象中,31%的黑人和22%的拉美裔親(qin) 眼目睹過有人被槍擊;34%的黑人有親(qin) 屬死於(yu) 槍擊,這一比例是白人的兩(liang) 倍。另外,黑人和拉美裔中各有約三分之一表示“每天”或“幾乎每天”擔心自己或所愛之人成為(wei) 槍支暴力的受害者,白人中這一比例為(wei) 10%;20%的黑人和18%的拉美裔認為(wei) 涉槍犯罪、死亡和傷(shang) 害“持續威脅”著所在社區,白人中這一比例為(wei) 8%;17%的黑人認為(wei) 所在社區麵對槍支暴力時“一點也不安全”,明顯高於(yu) 白人的2%或拉美裔的9%。

  麵對如幽靈般隨時可能出現的槍支暴力,84%的調查對象表示采取了至少一項預防措施。比如,近六成調查對象曾與(yu) 親(qin) 屬談論槍支暴力問題;近三成買(mai) 過槍以防不測;超過四成買(mai) 過槍支以外的防身器具,如刀或胡椒噴霧;逾四成參加過槍支安全培訓或練習(xi) 過開槍;35%不去人員密集的場合,如音樂(le) 節或擁擠的酒吧和俱樂(le) 部;23%不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美國“槍支暴力檔案”網站數據顯示,去年,美國有逾4.4萬(wan) 人死於(yu) 槍下。今年雖然才過完一個(ge) 季度,但已有逾1.1萬(wan) 人死於(yu) 槍擊。其中,近5000人死於(yu) 謀殺、事故和防禦性槍擊事件,6600餘(yu) 人死於(yu) 自殺。

  安全意識淡薄

  槍支泛濫導致校園槍擊案頻發,已成美國社會(hui) 頑疾。這項調查顯示,未成年人的父母中,約四分之一每天或幾乎每天擔心孩子成為(wei) 槍支暴力的受害者。

  依據美國疾病控製和預防中心的數據分析,2020年槍擊已成為(wei) 導致美國1至19歲人群死亡的一大原因,而意識到這一點的成年人還不到半數。凱澤家庭基金會(hui) 曾在進一步分析後指出,在發展程度類似的國家中,沒有一個(ge) 國家像美國這樣有這麽(me) 多兒(er) 童和青少年死於(yu) 槍下。

  然而,家中有槍的美國成年人現階段普遍缺乏安全意識。依據凱澤家庭基金會(hui) 調查,逾四成調查對象家中有槍,其中約四分之三沒有妥善保管好槍支彈藥,例如,把槍放在沒上鎖的地方,槍與(yu) 子彈置於(yu) 同處,不使用時也在槍裏裝上子彈等。

  在家有未成年子女的調查對象中,44%家裏有槍。其中,逾六成將槍與(yu) 子彈置於(yu) 同處,約三分之一在槍內(nei) 已裝上子彈或把槍放在沒上鎖的地方。

  “涉槍死亡現在已成為(wei) 兒(er) 童和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許多人本可免於(yu) 一死。”美國哥倫(lun) 比亞(ya) 廣播公司新聞部醫學撰稿人、凱澤家庭基金會(hui) 公共衛生特約編輯塞利娜·貢德爾說。

  美國醫學會(hui) 2016年將美國槍支暴力定性為(wei) “公共健康危機”。自那時起,醫學院在培訓中增加了與(yu) 槍支有關(guan) 的內(nei) 容,培訓醫生如何與(yu) 患者談論槍支安全問題。然而,依據凱澤家庭基金會(hui) 的調查,僅(jin) 5%的調查對象表示,醫生或醫療保健提供者曾與(yu) 他們(men) 討論過槍支安全問題。在家有未成年人的調查對象中,隻有不到8%自述兒(er) 科醫生曾與(yu) 他們(men) 談論過槍支安全。(王鑫方)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