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防治荒漠化 推動綠色發展

程是頡 發布時間:2023-04-19 08:5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2年8月,以色列內(nei) 蓋夫沙漠中的現代葡萄園迎來豐(feng) 收。

  大衛·西爾弗曼攝(人民視覺)

  突尼斯西南部鹽湖附近的一處沙漠綠洲中,遊客在棕櫚樹林中散步。

  費希·貝萊德攝(人民視覺)

  在印度尼西亞(ya) 班達亞(ya) 齊的一所自然小學裏,學生們(men) 正在種植樹苗。

  柴迪爾·馬尤丁攝(人民視覺)

  位於(yu) 埃及法尤姆省沙漠中的加龍湖。

  新華社記者 隋先凱攝

  防治荒漠化是實現全球綠色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國際社會(hui) 的共同期許。麵對荒漠化挑戰,一些國家將防沙治沙納入國家發展戰略,通過強化沙漠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推動荒漠化治理和生態修複,努力實現對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打造“人進沙退”的沙漠綠洲。

  巴基斯坦

  重視科技助力 加強國際合作

  本報記者 程是頡

  從(cong) 衛星地圖上俯瞰巴基斯坦,這片土地被白、綠、黃3種自然色彩顯著區分開來。在北部,高聳的喀喇昆侖(lun) 山脈終年積雪,冰川凍土呈現一片白雪皚皚。雪山融水形成5條河流,流經綠意蔥蘢的旁遮普省,匯聚成寬闊的印度河,繼續向西南方向流淌。在蜿蜒近1000公裏的印度河中下遊,水資源豐(feng) 沛的河流兩(liang) 岸地區形成了寬約50公裏的綠帶,其他地方則是戈壁與(yu) 漫漫黃沙。

  據統計,巴基斯坦的沙漠麵積約11.8萬(wan) 平方公裏,占其國土麵積的14.7%。上世紀90年代,由於(yu) 巴基斯坦南部地區持續幹旱,人口持續膨脹誘發了農(nong) 田土壤過度使用,巴基斯坦信德和旁遮普兩(liang) 個(ge) 農(nong) 業(ye) 大省的土地荒漠化進程加劇,農(nong) 作物產(chan) 量迅速下降。

  為(wei) 防止土地荒漠化造成更大危害,巴基斯坦采取了一係列舉(ju) 措推動荒漠化防治工作,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的治理機製。2002年,巴基斯坦出台《荒漠化治理國家行動方案》,要求各級政府將荒漠化治理列入責任範圍,在沙漠地區植樹造林,推廣種植耗水量少的新型經濟作物。

  巴哈瓦爾普爾是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南部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心,位於(yu) 亞(ya) 洲第三大沙漠——塔爾沙漠的西北邊緣。由於(yu) 長期高強度農(nong) 作物耕種導致土壤退化,連片的荒漠一度侵入距離城區不足10公裏的地區。

  從(cong) 巴哈瓦爾普爾城區向西約40公裏,巴哈瓦爾運河的一條支線向南伸入沙漠。1978年,巴基斯坦政府在運河東(dong) 岸設立了拉蘇漢拉國家公園,種植防風固沙植物,通過季節性河流和人工運河的雙重水源補充,恢複植被和土壤肥力,提高生態係統的穩定性。經過多番努力,許多珍稀動植物開始在這裏繁衍生存,拉蘇漢拉國家公園也被確立為(wei)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生物圈保護區。而在運河西岸靠近城市一側(ce) ,該國氣候變化部與(yu) 能源部協同合作,規劃建設了大規模光伏電站係統和種植固沙植物的集水灌溉區。經過多年的發展,漫漫黃沙逐漸退卻,一片綠色的屏障正逐漸擴大。

  近年來,新技術的發展應用也為(wei) 巴基斯坦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了幫助。2018年,隨著巴基斯坦與(yu) 中國合作研發的“巴遙一號”遙感衛星成功發射,衛星數據在巴基斯坦環境恢複領域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據巴基斯坦空間和上層大氣研究委員會(hui) 大氣部門負責人穆罕默德·沙菲克介紹,深度處理衛星數據有助於(yu) 更精準、及時地獲得地表反射率、土壤含水量、蒸散量等地表水環境指標數據,從(cong) 而為(wei) 環境恢複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學指導和建議。

  2021年,“一帶一路”熱帶幹旱經濟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瓜達爾自由區成立。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如今走在試驗田裏,眼前的菌草長到一人多高,本地的香蕉、大棗、生薑等作物也通過中國專(zhuan) 家傳(chuan) 授的育種和嫁接技術,成活率、產(chan) 出率大幅提升。研究中心負責人張賽揚說,無花果、大花田菁等越來越多的經濟作物有望成為(wei) 巴基斯坦漫長沙漠邊緣過渡地帶的“新居民”,為(wei) 該國荒漠化防治作出有益貢獻。

  沙菲克還參加了中國舉(ju) 辦的“利用航天技術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培訓班,了解在生態恢複、荒漠化防治工作中各區域適宜種植的植被種類及種植效果。“新技術正在改變荒漠化治理的模式。在這一領域,中國的技術和經驗讓我們(men) 受益良多。”沙菲克表示。

  埃及

  實施引水治沙 打造沙漠新城

  本報記者 黃培昭 崔 琦

  在埃及首都開羅南部,大片沙地中,金黃的油菜花和粉紅的杏花開得正好。45歲的農(nong) 民塔裏克自豪地說:“這裏原來都是沙子,現在我們(men) 可以種植許多農(nong) 作物。農(nong) 業(ye) 科學家用精湛的技術,將沙漠變成綠洲,讓戈壁成為(wei) 良田。”

  據統計,埃及96%的國土被沙漠覆蓋,有限的耕地大多集中在僅(jin) 占國土麵積4%的尼羅河沿岸和尼羅河三角洲地區,這裏也是埃及人口最稠密的區域。對沙漠進行改造開發是埃及政府一直以來不懈追求的目標。

  沙漠土地開墾計劃是埃及政府實施的一項長期戰略。上世紀50年代,埃及成立了沙漠研究中心,負責對沙漠地區進行全麵勘查和分析調研,探索沙漠中的自然資源。1995—1996年,埃及政府還組織專(zhuan) 家對沙漠地區的地形地貌、水資源、土壤和環境等情況進行了詳盡考察和綜合研究,並運用衛星遙感等技術進行工程設計和規劃,幫助確定開發沙漠的最佳方案。2005年,埃及出台了《防治土地荒漠化國家行動規劃》,以更好統籌各政府部門、各地區防治土地荒漠化的舉(ju) 措。

  在考察調研的基礎上,埃及陸續推出了多個(ge) 引水治沙的重大工程:“新土地”計劃通過灌溉技術,將尼羅河三角洲周邊的沙漠開墾為(wei) 耕地;和平渠工程引尼羅河水至西奈半島開辟新耕地;圖什卡工程建造800多公裏的引水渠和灌溉網,將納賽爾湖水引至西部沙漠和綠洲。2016年,埃及啟動大麵積農(nong) 業(ye) 和土地改良計劃——百萬(wan) 費丹(1費丹約合4200平方米)撒哈拉沙漠土地改良項目,通過在沙漠打井采集地下水、建設溫室大棚等方式,讓荒漠變為(wei) 良田。

  引水治沙,水是關(guan) 鍵。近年來,埃及持續研究旱作農(nong) 業(ye) 、耐旱品種,大力推廣節水灌溉。除政府部門所屬科研機構外,埃及的一些高校也開展了與(yu) 沙漠治理和節水灌溉有關(guan) 的科研項目。2019年,埃及艾因沙姆斯大學與(yu) 中國寧夏大學合作建立了智能節水灌溉實驗室,在埃及國家研究中心農(nong) 場和埃及沙漠研究中心農(nong) 場,建設總麵積21.33公頃的兩(liang) 個(ge) 風光智能節水灌溉試驗基地。試驗基地中使用的智能灌溉係統可以將水分直接送到植物根部,比傳(chuan) 統灌溉更加綠色環保高效,並且通過手機就能實現遠程控製。目前該技術已經通過與(yu) 當地企業(ye) 合作,在2000多公頃土地示範推廣,有效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

  在治理沙漠的同時,埃及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實施新城鎮建設項目,推動在遠離農(nong) 業(ye) 用地的沙漠地帶探索“沙漠建城”,利用沙漠資源,緩解開羅日益增長的人口壓力。十月六日城、齋月十日城、新開羅等衛星城相繼從(cong) 黃沙中拔地而起,位於(yu) 開羅以東(dong) 沙漠地帶、占地約700平方公裏的新行政首都也在建設中。2022年,新行政首都開始建造一條長約6.5公裏的雙灌溉管道,連接新行政首都的水處理廠和住宅區的灌溉水庫,以解決(jue) 沙漠中的用水難題。

  “作為(wei) 沙漠麵積較大的國家,埃及沙漠治理成效明顯。”埃及開羅大學農(nong) 學院教授納迪爾·迪恩表示,希望進一步推廣和普及沙漠治理經驗,將更多沙漠變為(wei) 良田。

  墨西哥

  防治土地退化 構建“土壤醫生網絡”

  本報記者 彭 敏

  瑪麗(li) 亞(ya) ·門多薩在墨西哥東(dong) 南部的恰帕斯州耕種了一片玉米地。在玉米地上焚燒秸稈、噴灑農(nong) 藥曾是當地農(nong) 民采取的傳(chuan) 統耕種方式。這種耕種方式使得土地變得貧瘠,影響玉米產(chan) 量。為(wei) 了恢複土壤健康,許多像瑪麗(li) 亞(ya) 一樣的農(nong) 戶目前正在當地環境部門的幫助下,參與(yu) 一項土地可持續管理計劃,運用綠色農(nong) 業(ye) 技術在保護土地的同時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量。

  近年來,隨著農(nong) 業(ye) 食品生產(chan) 、采礦業(ye) 和林業(ye) 的快速發展,墨西哥土地資源不斷退化。墨西哥國家中西部幹旱區委員會(hui) 區域主任豪爾赫·加西亞(ya) 指出,墨西哥有1.75億(yi) 公頃土地經曆了不同程度的土壤退化,約占全國土地麵積的89%。研究數據顯示,這波及了該國6500萬(wan) 人口,並造成了約1.39億(yi) 比索(1元人民幣約合2.7比索)的損失。

  土壤退化已造成土地自然恢複能力下降、水資源短缺等後果,嚴(yan) 重影響了墨西哥土地生產(chan) 。因此,墨西哥將農(nong) 業(ye) 生態係統的保護和恢複、土壤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等列為(wei) 優(you) 先事項。2022年,墨西哥出台《可持續農(nong) 業(ye) 國家土壤戰略》,核心內(nei) 容包括可持續土壤管理、退化土壤的恢複、提高民眾(zhong) 意識與(yu) 參與(yu) 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等,旨在通過運用改良底土、嫁接轉移等多種技術,幫助保持土壤活力,優(you) 化土壤養(yang) 分,促進土壤保持和恢複。此外,在該戰略的推動下,墨西哥還成立了土壤實驗室網絡,構建“土壤醫生網絡”,請土壤管理領域專(zhuan) 家為(wei) 農(nong) 民提供技術指導,以解決(jue) 土壤退化問題。

  提高民眾(zhong) 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是墨西哥防治土壤退化的有效方式。墨西哥高度重視動員社會(hui) 力量承擔土地管理責任,在研究人員、非政府組織和誌願協會(hui) 的參與(yu) 和指導下,墨西哥推出了針對農(nong) 民的試點培訓計劃,鼓勵當地社區向農(nong) 民、牧民及居民傳(chuan) 授土地生產(chan) 專(zhuan) 業(ye) 技術知識,激發民眾(zhong) 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興(xing) 趣,加強農(nong) 民對可持續土壤管理的意識。同時,墨西哥還注重加強各政府部門對土壤退化防治活動的參與(yu) ,為(wei) 民眾(zhong) 提供更多指導和幫助。

  為(wei) 緩解幹旱對土地生產(chan) 的影響,2021年,墨西哥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村發展部在該國北部和西北部各州推出降雨刺激項目,由墨西哥空軍(jun) 在雲(yun) 層上釋放碘化銀分子,以提高降雨水平。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村發展部的數據顯示,該項目已成功實施120次,推動墨西哥全國降雨量平均增長45.1%,使超過15萬(wan) 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者因此受益。墨西哥國家幹旱區委員會(hui) 會(hui) 長拉蒙·桑多瓦爾表示,降水刺激項目已惠及墨西哥約1920萬(wan) 公頃土地,為(wei) 下加利福尼亞(ya) 州、索諾拉州、錫那羅亞(ya) 州等地緩解幹旱作出了重要貢獻。

  同時,墨西哥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村發展部還在奇瓦瓦州、杜蘭(lan) 戈州等地實施了關(guan) 注農(nong) 業(ye) 幹旱戰略項目,覆蓋土地麵積23.5萬(wan) 公頃,鼓勵在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更多種植低耗水、短周期和以基本穀物為(wei) 主的作物,使用鞭毛等多年生草料,並更有效地管理農(nong) 業(ye) 、畜牧業(ye) 和水產(chan) 養(yang) 殖業(ye) 用水。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村發展部長維克多·阿拉姆布拉指出,這一舉(ju) 措有助於(yu) 提高墨西哥幹旱和半幹旱地區的生產(chan) 力,已使2670個(ge) 生產(chan) 家庭受益。

  以色列

  應用智能技術 發展沙漠農(nong) 業(ye)

  本報記者 沈小曉

  今年37歲的埃德裏在以色列南部內(nei) 蓋夫沙漠地區經營著一座占地15英畝(mu) 的農(nong) 場,種植番茄、芒果、葡萄、桃子等80多種作物,並出口到歐洲和美國。為(wei) 適應沙漠農(nong) 業(ye) 需求,農(nong) 場安裝了智能大棚,智能係統會(hui) 根據實時監測的信息自動調節溫度等參數,以適合作物生長;灌溉係統則會(hui) 根據安置在作物周圍的傳(chuan) 感器監測作物的生長情況,實現精準自動灌溉,節省灌溉水60%以上。

  以色列耕地麵積狹小,年均降水較少,沙漠和旱地占國土麵積的2/3,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為(wei) 解決(jue) 缺水難題,以色列依靠政策、科技、人才等優(you) 勢,大力發展沙漠農(nong) 業(ye) 。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農(nong) 業(ye) 活動,以色列沙漠麵積明顯縮小,可耕地麵積由1948年的約16.5萬(wan) 公頃增加到2020年的約38萬(wan) 公頃,農(nong) 業(ye) 灌溉麵積也從(cong) 3萬(wan) 公頃擴大到約30.6萬(wan) 公頃。為(wei) 防治土地荒漠化,以色列還於(yu) 1986年製訂了《全麵綠化沙漠規劃》,在保護已有植被的同時加強植樹造林。目前,以色列全國範圍內(nei) 建設有110多個(ge) 國家公園、400多個(ge) 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為(wei) 6.47%。

  在以色列的農(nong) 業(ye) 界,“給植物灌水,而不是給土壤灌水”是一句流行語。早在20世紀60年代,該國就開發出滴灌技術。目前,在以色列大部分農(nong) 田裏,細長的灌溉管道像一張大網在地上或地下鋪開,管道上的小孔可直接將摻入肥料和農(nong) 藥的灌溉水滲透到作物根部。整個(ge) 灌溉過程由智能係統實時監測控製,農(nong) 戶隻需在手機上下載應用程序,就可以實時掌握作物的生長狀況和土壤信息,實現數字化精準灌溉。滴灌技術極大地減少了滲漏和蒸發,灌溉水和肥料的利用率可達80%—90%,能源成本也降低約50%。

  適當的農(nong) 牧業(ye) 行為(wei) 是防止荒漠化的關(guan) 鍵因素。近年來,以色列政府不斷提高農(nong) 業(ye) 科技研發的預算,已占農(nong) 業(ye) 預算總額的20%以上。2018—2020年間,以色列平均每年對農(nong) 業(ye) 研發投入1.04億(yi) 美元,用於(yu) 推動沙漠改造、培育適合當地自然條件的農(nong) 畜品種等。此外,在全國30多個(ge) 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科學研究的公共部門、3500多個(ge) 高科技公司的共同努力下,該國形成一套由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和農(nong) 業(ye) 合作組織合作的研發、教育、推廣服務體(ti) 係,推動科研成果轉化。

  “我們(men) 將致力於(yu) 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農(nong) 業(ye) 體(ti) 係。”以色列農(nong) 業(ye) 與(yu) 農(nong) 村發展部長奧德·福勒表示,知識密集型農(nong) 業(ye) 和高科技農(nong) 業(ye) 是該國應對氣候變化危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有效手段。該國《耶路撒冷郵報》網站稱,作為(wei) 大部分領土被沙漠覆蓋的國家,以色列在應對荒漠化、發展沙漠農(nong) 業(ye) 等方麵的舉(ju) 措具有借鑒意義(yi) 。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