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歐盟理事會(hui) 批準的燃油車禁售時間表正式生效。根據歐盟理事會(hui) 此前批準的法規,從(cong) 2035年起歐盟境內(nei) 將禁止銷售非零碳排放的新燃油車。不過在德國要求下,使用碳中性燃料的新的燃油車有望在2035年後繼續銷售。分析認為(wei) ,這項新規是歐盟應對氣候變化一攬子提案的重要部分,將助力歐盟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並推動歐洲新能源汽車行業(ye) 加速發展。
歐盟理事會(hui) 在聲明中說,根據這項法規,從(cong) 2030年到2034年,新的燃油轎車和小型客貨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比2021年分別減少55%和50%,到2035年均降至零。聲明還說,歐盟委員會(hui) 將在與(yu) 利益相關(guan) 者協商後提出一項提案,在2035年後允許完全使用碳中性燃料的車輛注冊(ce) 。
2021年7月,歐盟就提出了應對氣候變化一攬子提案“適應55”,即到2030年溫室氣體(ti) 淨排放量較1990年水平至少減少55%,並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其中,2035年禁售碳排放新燃油車是該提案的核心部分。據歐盟委員會(hui) 的數據,歐盟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15%來自汽車。歐盟委員會(hui) 負責氣候事務的執行副主席弗蘭(lan) 斯·蒂默曼斯表示:“氣候危機及其後果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禁售燃油車勢在必行。”
目前的燃油車禁售時間表是各方妥協的結果。圍繞相關(guan) 具體(ti) 條款,特別是是否允許使用碳中性合成燃料,歐盟內(nei) 部一度爆發嚴(yan) 重分歧,導致歐盟委員會(hui) 原定3月初的批準流程被迫推遲。所謂碳中性合成燃料,就是通過合成捕獲到的二氧化碳、清潔電力產(chan) 生的氫氣所製成的燃料,該燃料能夠在傳(chuan) 統內(nei) 燃機汽車上使用。德國聯合捷克、意大利和波蘭(lan) 等國反對徹底的燃油車禁售令。這些國家認為(wei) ,合成燃料在原料、生產(chan) 和排放過程中都近似於(yu) 碳中和。但法國、西班牙、比利時等國則對碳中性合成燃料的經濟性和減排效果持懷疑態度,認為(wei) 該技術仍處於(yu) 起步階段,並且在生產(chan) 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綠色電力。
歐洲汽車行業(ye) 還擔憂,禁售燃油車會(hui) 對傳(chuan) 統汽車行業(ye) 就業(ye) 帶來嚴(yan) 重衝(chong) 擊。據統計,歐洲汽車製造業(ye) 雇用員工約350萬(wan) 人。其中,德國汽車製造行業(ye) 員工有約80萬(wan) 人,與(yu) 汽車行業(ye) 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的就業(ye) 人口高達180萬(wan) 人。在意大利,汽車行業(ye) 的就業(ye) 人口高達27萬(wan) 人。歐洲汽車供應商聯合會(hui) 預計,受燃油車禁售令影響,到2040年歐盟汽車生產(chan) 商可能被迫削減50萬(wan) 個(ge) 工作崗位。福特汽車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則估算,生產(chan) 電動汽車所需的人力將減少40%,如果歐洲汽車業(ye) 按照這個(ge) 比例計算,相當於(yu) 要減少140萬(wan) 個(ge) 工作崗位。
一些反對聲音認為(wei) ,歐洲新能源配套基礎設施不足,特別是目前充電樁的鋪設速度,無法與(yu) 歐盟的燃油車禁售時間表匹配。據測算,到2030年歐盟需要約680萬(wan) 個(ge) 公共充電樁,但目前歐盟區域內(nei) 隻有約37.4萬(wan) 個(ge) 公共充電樁。據統計,2017年至2021年間,歐盟電動汽車的銷量增長了10倍,但同期公共充電樁的數量僅(jin) 增長2.5倍。
分析普遍認為(wei) ,燃油車禁售時間表將會(hui) 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ye) 加速發展。當前,歐洲的主要車企已經陸續推出各自的電動車轉型計劃。如大眾(zhong) 集團將在2035年前停售燃油車,旗下奧迪將在2033年實現這一目標;寶馬2030年在歐洲將有至少50%的車型是純電動車;奔馳將在2030年隻銷售純電動汽車,並從(cong) 2025年開始所有新車開發都基於(yu) 純電架構;沃爾沃宣布了2025年純電和混動各占50%的計劃,2030年成為(wei) 純電品牌。
歐盟內(nei) 部市場專(zhuan) 員布雷頓強調,燃油車退市將引發整個(ge) 行業(ye) 、消費者和汽車生態係統的巨大轉變,給歐洲汽車業(ye) 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本報柏林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