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返校校友在校園中留影 劉敏 攝
中新網昆明4月20日電 (陳靜)4月20日,雲(yun) 南大學迎來建校100周年校慶,近2萬(wan) 名世界各地的校友返回雲(yun) 大校園,重溫校園記憶,為(wei) 母校送上祝福。
雲(yun) 南大學始建於(yu) 1922年,1923年正式開學,是中國西部邊疆最早建立的綜合性大學之一。建校伊始即以“研究高深學術,造就專(zhuan) 門人才,傳(chuan) 播正義(yi) 真理”為(wei) 宗旨,辦學水平逐年提升。1946年,雲(yun) 南大學被《不列顛百科全書(shu) 》列為(wei) 中國在世界上最具影響的15所大學之一。
圖為(wei) 返校校友與(yu) 教師合影 劉敏 攝
經過百年發展,雲(yun) 南大學已有27個(ge) 學院,在校師生約3萬(wan) 人,先後被列為(wei) 全國88所重點大學、“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和省部共建高校、國家首批“一流大學”建設高校,走出了一條邊疆民族地區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特色發展之路。
行走在雲(yun) 南大學校園中,既有白發蒼蒼的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返回校園,佇(zhu) 立在百年建築會(hui) 澤樓前久久不願離去;帶著孩子的中年校友夫妻漫步林蔭下、澤湖邊,追憶青春時光;還有青年校友們(men) 成群結隊、合影留念,一片歡聲笑語。身著紅色、藍色文化衫的在校學生為(wei) 校友們(men) 引路,送上精心準備的紀念品。
圖為(wei) 《雲(yun) 南大學建校一百周年》紀念郵票首發儀(yi) 式 李嘉嫻 攝
“今天返回母校重新走進當年學習(xi) 的教室、圖書(shu) 館、聽講座的禮堂,無數回憶躍然眼前,心情激動。”雲(yun) 南大學新聞學院2017級文化傳(chuan) 播專(zhuan) 業(ye) 博士生陳曉穎說到動情處不禁淚目,“到雲(yun) 大學習(xi) 改變了我的一生,畢業(ye) 後我留在雲(yun) 南成為(wei) 一名大學教師,雖然已經離開學校,但‘會(hui) 澤百家,致公天下’的雲(yun) 大精神永遠流淌在我的血液中。”
百年來,雲(yun) 南大學先後培養(yang) 了20餘(yu) 萬(wan) 名畢業(ye) 生,包括學界、政界和企業(ye) 界等一大批傑出校友;結束了傣族、哈尼族、傈僳族、基諾族、布朗族、景頗族、白族、納西族等民族沒有碩士、博士的曆史,對雲(yun) 南高等教育體(ti) 係建立作出貢獻。
圖為(wei) 當天發行的《雲(yun) 南大學建校一百周年》紀念郵票 李嘉嫻 攝
麵對國家和雲(yun) 南發展重大需求,雲(yun) 南大學著力打造“一帶一路”研究院、周邊外交研究中心、緬甸研究院等14個(ge) 省級新型智庫;建設雲(yun) 南省多年生作物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中緬生態環境保育聯合實驗室、中尼地理聯合研究中心等麵向南亞(ya) 東(dong) 南亞(ya) 和環印度洋區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科技合作平台,提升國際影響力。
在《科學》雜誌公布的“2022年度十大科學突破”中,雲(yun) 南大學胡鳳益教授團隊創製的多年生稻研究成果入選,成為(wei) 2022年中國唯一入選,也是全球農(nong) 業(ye) 類唯一入選的科學突破。目前該團隊已成功培育並通過審定了3個(ge) 多年生稻品種,並在老撾、緬甸、泰國以及部分非洲國家進行了試驗示範,顯示出極大的應用潛力,有望為(wei) 全球糧食安全問題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當日,《雲(yun) 南大學建校一百周年》紀念郵票正式發行,學校還召開了《雲(yun) 南大學建校100周年暨創新發展大會(hui) 》、舉(ju) 行“會(hui) 澤百家、致公天下”無人機專(zhuan) 場表演,慶祝學校百年華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