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國際銳評丨炒作中國人口被印度“超越”,西方又想借題發揮

發布時間:2023-04-21 09:02: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hui) 19日發布《2023世界人口狀況報告》預測,印度將在年中超過中國成為(wei) 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這是人口發展規律的結果,但在一些西方媒體(ti) 的報道中卻變了味兒(er) 。所謂“世界‘重心’發生轉移”“全球秩序出現重大變化”“人口不利因素讓中國實現複興(xing) 目標更困難了”……一段時間以來,西媒拋出一連串聳人聽聞的報道,潛台詞是:中國的發展要碰到大麻煩了。

  其實,西方媒體(ti) 拿中國人口說事,並不是新鮮事。這些年,從(cong) 人口生育政策,到老齡人口增加,再到出生人口減少,它們(men) 不斷地找由頭、造話題,目的就是炮製這麽(me) 一個(ge) 敘事邏輯:“人口紅利”消失了,中國就會(hui) 衰落,世界經濟也會(hui) 跟著遭殃。但結果呢?他們(men) 一路唱衰,中國一路發展,創造了以巨大人口規模實現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奇跡。

  但那些患上“中國發展焦慮症”的人心有不甘。在美方加緊遏製中國發展、鼓吹“脫鉤斷鏈”的背景下,他們(men) 從(cong) 聯合國報告中找到了新的炒作點。他們(men) 刻意忽視中國發展模式和道路優(you) 勢是取得巨大發展成就的原因,將人口規模與(yu) 發展成就之間簡單地劃等號,試圖利用 “第一人口大國易主”話題來唱衰中國,慫恿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從(cong) 中國轉移,給“脫鉤斷鏈”推波助瀾,打壓中國的發展勢頭。

  這樣的炒作,缺乏對人口發展規律的基本認知。人類社會(hui) 發展到今天,人口出生減少、生育意願下降,是全球普遍麵臨(lin) 的問題。這與(yu) 經濟發展階段、人們(men) 的觀念意識以及其他社會(hui) 經濟因素密切相關(guan) 。比如,西方發達國家就普遍麵臨(lin) 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對此,西媒為(wei) 何不說“人口不利因素阻礙經濟增長”這樣的話呢?這難道不是又在玩弄 “雙標”?

  再看人口規模。它是一個(ge) 國家發展稟賦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能否真正轉化成經濟增長力,要看這個(ge) 國家的製度設計與(yu) 政策實施。過往經驗一再證明,人口增長既可以成為(wei) 一國的發展優(you) 勢,也可能成為(wei) 沉重包袱。很多發展中國家盡管人口多,但受製於(yu) 教育程度、產(chan) 業(ye) 薄弱、營商環境等因素沒有發展起來,就是這個(ge) 道理。印度總理莫迪2019年曾對印度“人口爆炸”表示擔憂。他說,“如果人們(men) 不接受教育、不健康,那麽(me) 無論是家庭還是國家都不會(hui) 幸福”。

  中國是世界人口大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人口紅利”得到充分顯現:國家走上發展快車道,世界也獲得了共贏機遇。當前,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創新驅動成為(wei) 未來發展的關(guan) 鍵。從(cong) 長期看,中國告別勞動力密集型產(chan) 業(ye) 、向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中高端邁進,是一個(ge) 必然趨勢。

  可見,判斷中國的發展前景,不能隻盯著人口規模這個(ge) 單一指標,而要看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成色。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達4.5%,超出外界預期,就說明了問題。

  同樣,看待中國的“人口紅利”,要看總量,更要看質量;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目前,中國有近9億(yi) 勞動力,每年新增勞動力超過1500萬(wan) ,人力資源豐(feng) 富仍然是中國的突出優(you) 勢。更重要的是,中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超過2.4億(yi) ,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年。可見,中國的“人口紅利”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形成,發展動力依舊強勁。

  與(yu) 此同時,針對老齡化、少子化等人口結構性變化,中國正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動三孩生育政策以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分析認為(wei) ,中國積極應對人口發展變化,推動“人口紅利”轉向“改革紅利”,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這些都將成為(wei) 中國經濟提質升級的動力,世界也會(hui) 繼續分享紅利。

  過去,西方一些人拿中國人口問題做文章,被現實屢屢“打臉”;這一次,他們(men) 的炒作同樣帶不了節奏,借題發揮不會(hui) 成功。

  (央視新聞客戶端 國際銳評評論員)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