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東西問丨翁詩傑:中國“三大倡議”蘊含怎樣的東方智慧?

陳悅 發布時間:2023-04-25 08:4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吉隆坡4月24日電 題:中國“三大倡議”蘊含怎樣的東(dong) 方智慧?

  ——專(zhuan) 訪馬來西亞(ya) 新亞(ya) 洲戰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詩傑

  中新社記者 陳悅

  今年3月舉(ju) 行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世界政黨(dang) 高層對話會(hui) 上,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習(xi) 近平正式提出全球文明倡議。這是繼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之後,中國提出的又一項重要全球倡議。

  馬來西亞(ya) 新亞(ya) 洲戰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詩傑,日前在接受中新社“東(dong) 西問”專(zhuan) 訪時認為(wei) ,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充滿了獨特的東(dong) 方智慧,體(ti) 現了東(dong) 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將助力世界向更好方向發展。

  2022年7月5日,“全球發展倡議: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議程”專(zhuan) 題論壇在北京舉(ju) 行。楊可佳 攝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在您看來,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這“三大倡議”,體(ti) 現了哪些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思想,蘊含著怎樣的東(dong) 方智慧?

  翁詩傑:“三大倡議”中蘊含的中華文化元素顯而易見。全球發展倡議展現了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和合精神”,即通過多層次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依托。這項倡議廣受歡迎,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的聯合國成員國日增,正是因為(wei) “和合精神”能讓各國從(cong) 合作互補中獲得發展紅利。同時,在利益休戚與(yu) 共的前提下,“和合精神”有利於(yu) 營造和平氛圍,進而降低安全風險——和平正是發展經濟不可或缺的壓艙石。

  圖片2023年4月,“全球發展倡議新進展 可持續發展議程新行動”主題展覽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ju) 行。廖攀 攝

  這種“一好共好”的精神,也奠定了全球安全倡議的基礎。全球安全倡議強調重視各國合理的安全關(guan) 切,而非自私地考慮單方麵利益。由美國牽頭且主導的多個(ge) 安全機製,如北約(NATO)、四方安全對話(QUAD)、美英澳三邊安全夥(huo) 伴關(guan) 係(AUKUS),以所謂“集體(ti) 安全關(guan) 切”為(wei) 行動依據,但這些具有針對性的機製往往以美國遍布全球的軍(jun) 事利益為(wei) 主軸,追求建構一個(ge) 對美國毫無威脅的世界,而非締造一個(ge) 有益於(yu) 各國的和平世界。

  全球文明倡議中倡導的世界文明多樣性,強調“各美其美、美美與(yu) 共”的包容胸懷,而非獨尊單極的文明霸權思維。後者顯見於(yu) 西方國家一貫宣揚的論述,如現代化即西方化、隻有西方多黨(dang) 選舉(ju) 製度才是民主等。

  “異彩紛呈——古代東(dong) 西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藝術”展在北京舉(ju) 辦,展現古代東(dong) 西文明交流互鑒的現實意義(yi) 。侯宇 攝

  中新社記者:“三大倡議”與(yu) 西方盛行的發展觀、安全觀、文明觀有何區別,展現了東(dong) 西方文化哪些不同的特質?

  翁詩傑:中西方的發展觀、安全觀、文明觀,最大區別在於(yu) 中華文化始終體(ti) 現和平與(yu) 包容。中華文明的包容性,並非僅(jin) 限於(yu) 對多元的包容,也包含對群體(ti) 利益的考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正是其最好寫(xie) 照,凸顯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中華文化。

  反觀西方的價(jia) 值觀,繞不開“零和思維”的征討和擴張。西方的國力財富,離不開長期以來對眾(zhong) 多海外殖民地的搜刮掠奪,諸如“文明衝(chong) 突論”的觀點也始終強調“定於(yu) 一尊”,即西方文明才是主導,其他崛起的文明都是潛在威脅且足以引發衝(chong) 突,過於(yu) 強調文明的排他性。

  市民在北京一家地圖主題書(shu) 店選購地球儀(yi) 。田雨昊 攝

  回望馬來西亞(ya) 曆史,當年西方殖民者到來後,以欺騙和威脅手段獲得地方統治權,複加計劃性的資源掠奪,在攫取大量財富的同時使被殖民者一貧如洗。英國殖民者還進一步以“分而治之”政策對當年的英屬馬來亞(ya) 進行長期種族分化,為(wei) 日後馬來西亞(ya) 國民團結埋下“矛盾的種子”。反觀鄭和來到馬來群島(包括現在的馬來西亞(ya) ),帶來的是和平、貿易和共贏。這些馬來西亞(ya) 民眾(zhong) 耳熟能詳的曆史故事,就是東(dong) 西方文化各自蘊含的發展觀、安全觀和文明觀的生動體(ti) 現。

  雲(yun) 南昆明鄭和紀念館,鄭和船隊模型吸引觀眾(zhong) 。劉冉陽 攝

  中新社記者:作為(wei) 馬來西亞(ya) 資深政治家,您是馬中交流以及東(dong) 盟與(yu) 中國交流的見證者。從(cong) 馬來西亞(ya) 、東(dong) 盟多年來對華合作的實例出發,中方的“三大倡議”能為(wei) 世界帶來怎樣的助益?

  翁詩傑:“三大倡議”尚未麵世之前,“一帶一路”倡議在東(dong) 盟的落實,已讓東(dong) 盟國家深切感受到中方“共商、共建、共享”模式,有異於(yu) 西方國家一貫附有利己條件的基建外援。

  在中國與(yu) 東(dong) 盟的互動合作中,以及多個(ge) 東(dong) 盟的“一帶一路”項目中,最耀眼的是中老鐵路。該項目是泛亞(ya) 鐵路網規劃在中南半島的三條幹線之一,地形險峻、資源不足等挑戰都曾使之不被看好,但在中國的資金和技術支援下成功落成。中老鐵路不僅(jin) 使老撾從(cong) 內(nei) 陸國成為(wei) 陸聯國,還通過基建聯通為(wei) 老撾經濟發展“賦能”,並加速了泛亞(ya) 鐵路網項目向前推進。

  2021年12月3日,連接中國昆明和老撾首都萬(wan) 象、全線采用中國標準的中老鐵路全線開通運營,老撾自此邁入鐵路運輸時代。劉冉陽 攝

  在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框架下,全球發展倡議可在包括東(dong) 盟在內(nei) 的不同地區,結合地緣人文需求,拓展多層次的合作發展。其中,《東(dong) 盟共同體(ti) 願景2025》(ASEAN Community Vision2025)是最能體(ti) 現中國—東(dong) 盟命運共同體(ti) 的理想載體(ti) ,涵蓋政治安全、經濟發展、社會(hui) 人文等多個(ge) 領域。

  而全球安全倡議麵世之始,即已獲收效。中國成功斡旋,促成了沙特阿拉伯與(yu) 伊朗的和談以及外交關(guan) 係恢複,是該倡議開局之佳兆,乃順序解決(jue) 中東(dong) 地區其他衝(chong) 突點的起手式。這也讓國際社會(hui) 對和平解決(jue) 烏(wu) 克蘭(lan) 危機的“中國方案”充滿期待。中國的“勸和促談”講求公平,兼顧衝(chong) 突各方的安全關(guan) 切,而不是以自身的地緣政治利益為(wei) 考量,做選邊站隊的“拱火者”。

  2023年3月14日,紐約聯合國總部,安理會(hui) 審議烏(wu) 克蘭(lan) 問題。廖攀 攝

  與(yu) 此同時,中方全球文明倡議的提出,可成為(wei) 當前遏製文明霸權,構建文明新秩序的重要公共產(chan) 品。它闡釋了全球文明多元並立、交融互鑒的客觀現實,並打破所謂“文明衝(chong) 突”的迷思。中國以身示範,彰顯其民主觀、人權觀、發展觀(含其現代化模式)本就植根於(yu) 自身的文明土壤。這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是樹立文化自信的典範,更是對“文明殖民”的一記當頭棒喝。(完)

  受訪者簡介:

  翁詩傑,新亞(ya) 洲戰略研究中心主席、馬來西亞(ya) 中國絲(si) 路商會(hui) 會(hui) 長。他曾任馬來西亞(ya) 國會(hui) 下議院副議長、馬來西亞(ya) 交通部部長、英聯邦國家議會(hui) 協會(hui) 常委等政務要職,精通中、英、馬來語等多個(ge) 語種,是馬來西亞(ya) 文壇馳名作家。在任期間,他曾積極推動馬、中兩(liang) 國的議會(hui) 外交與(yu) 民航合作,並促成啟動了兩(liang) 國大專(zhuan) 院校學曆互認機製。近年來,他積極以商會(hui) 和智庫為(wei) 平台,努力推動“一帶一路”節點國之間的互聯互通與(yu) 人文互動。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