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尋味中華|飲食】火晶柿子:林中有丹果 壓枝一何稠

楊英琦 發布時間:2023-05-01 08:5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西安4月30日電 題:火晶柿子:林中有丹果 壓枝一何稠

  作者 楊英琦

  “食時一手捏把兒(er) ,一手輕輕捏破薄皮兒(er) ,一撕一揭,那薄皮兒(er) 便利索地完整地去掉了,現出鮮紅鮮紅的肉汁,軟如蛋黃,卻不流,吞到口裏,無絲(si) 無核,有一縷蜂蜜的香味兒(er) 。”在陝西作家陳忠實筆下,令火晶柿子備受青睞的,不隻是一個(ge) “熱烈而又令人富於(yu) 想象的名字”。

  火晶柿子產(chan) 於(yu) 陝西省西安市臨(lin) 潼區,其果形瑰麗(li) ,皮薄如紙,果肉晶瑩透亮、清甜多汁,被當地人稱為(wei) “一窩蜜”。據悉,自唐太宗在驪山腳下擴建宮室後,將柿引植於(yu) 此觀賞算起,火晶柿子在臨(lin) 潼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史。

  “一棵一棵大到合抱粗的柿樹,葉子已經落光掉淨了,枝枝丫丫上掛滿繁密的柿子,紅溜溜或紅彤彤的,蔚為(wei) 壯觀,像一片自燃的火樹。火晶的名字中的火字大約由此而自然產(chan) 生。”在陳忠實看來,“火晶”一名的由來顯而易見,這也成了他腦海中揮之不去的色彩。

  

  在祖居的屋院裏蓋起一幢新房後,陳忠實便想栽種一棵“可以收獲火晶柿子的柿樹”。懷著兒(er) 時對柿子甜澀的回憶,他完成了火晶柿子樹起根發苗的全過程,也是在這棵樹下,伴著對綴滿枝丫的“紅燈籠”的期待,道盡陝西關(guan) 中風土人情的《白鹿原》自他筆下誕生。

  “曉連星影出,晚帶日光懸。本因遺采掇,翻自保天年。”唐代詩人劉禹錫《詠紅柿子》一詩所述,即是對火晶柿子被遺留在樹上自成一景的生動描繪。

  

  除觀賞價(jia) 值外,火晶柿子也常以其他形式“麵世”。其中,西安小吃黃桂柿子餅,是火晶柿子最為(wei) 傳(chuan) 統的“美食周邊”之一。

  當地手藝人介紹,火晶柿子無絲(si) 無核,由該品種製成的柿子麵糊更為(wei) 細膩均勻。在柿子麵糊中包入黃桂、玫瑰、青紅絲(si) 等餡料製成柿子餅坯,加以熱油烙至兩(liang) 麵火色均勻,一塊塊金黃油潤、桂香撲鼻的黃桂柿子餅即可出鍋食用。

  接過祖輩三代火晶柿子“營生”的任撐柱告訴記者,臨(lin) 潼火晶柿子多為(wei) 原生態散生栽植,曾因采摘困難而量少名小,較難遠銷。“如今隨著電商的發展、影視文學作品的青睞,這口‘蜜’的名氣越來越大,銷售渠道也迅速拓寬。”

  作為(wei) 電商經營者,臨(lin) 潼青年張博攀常年收購家鄉(xiang) 的火晶柿子銷往各地。他表示,火晶柿子的收購者中不乏製作柿子醋、柿子酒以及柿子風味飲品、甜品的商家。自從(cong) 影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熱播,火晶柿子隨之“出圈”,除了劇中用吸管吸食果肉的誘人吃法外,其自帶“柿柿如意”的美好寓意,也是各類茶飲、甜點將其作為(wei) 原材料的重要因素。

  據了解,目前臨(lin) 潼火晶柿子種植麵積2000餘(yu) 畝(mu) ,年產(chan) 量3000餘(yu) 噸,當地也在不斷延長火晶柿子產(chan) 業(ye) 鏈的同時,打造“采、摘、遊”農(nong) 文旅融合新業(ye) 態,將火晶柿子“變身”旅遊資源。火晶柿子不僅(jin) 是人們(men) 的“口中蜜”,也成了臨(lin) 潼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甜蜜產(chan) 業(ye) ”。

  “林中有丹果,壓枝一何稠。”或許每一個(ge) 臨(lin) 潼人都看過宋代詩人孔平仲眼中的風景,在家鄉(xiang) 柿子樹沉甸甸的枝丫上,火晶柿子已然超越了其自然屬性,成為(wei) 數代臨(lin) 潼人心裏“放不下的營生”。(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