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旅美大熊貓“丫丫”在萬(wan) 眾(zhong) 期盼中順利回家。啟程前,國外粉絲(si) 含淚送別,紛紛在社交媒體(ti) 留下思念與(yu) 祝福:“我會(hui) 非常想念‘丫丫’,我知道她也會(hui) 想念多年來的家。”“一路平安,親(qin) 愛的姑娘。”“丫丫”專(zhuan) 機抵滬時,接機群眾(zhong) 夾道歡迎、熱烈歡呼,網友沸騰:“‘丫丫’,歡迎回家!”
“丫丫”回國已占據多個(ge) 社交媒體(ti) 的熱搜榜,而這股經久不息的“大熊貓熱”可以說是中國保護瀕危動物的最新寫(xie) 照。中國保護大熊貓堪稱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生態多樣性保護的經典範例,也充分反映了中國在推動構建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方麵的責任與(yu) 擔當。
“網紅”大熊貓:人與(yu) 熊貓和諧共處
在中國的秦嶺、岷山、邛崍山、大小相嶺和涼山一帶,山林蓊鬱,青筍嬌嫩,濕霧迷蒙,鳥鳴聲聲,偶見黑白相間的身影與(yu) 綠草韌竹相映。憨態可掬、性情溫順的大熊貓,時有下入山穀,時有竄入山村小鎮,一幅人與(yu) 大熊貓和諧共處的生態圖景渾然天成。
對於(yu) 中國人來說,大熊貓就是“國寶”。對於(yu) 世界各國民眾(zhong) 而言,大熊貓也以其獨特魅力收獲越來越多的粉絲(si) 。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一隻隻個(ge) 性鮮明的大熊貓迅速走紅,成為(wei) “網絡流量明星”。數據顯示,2023年3月以來,所有與(yu) 大熊貓相關(guan) 的酒店預訂量都達到近期峰值,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成為(wei) 今年清明假期中國熱門景區前十。2023年3月中旬,淘寶天貓玩具潮玩類目中“熊貓”關(guan) 鍵詞搜索量環比上漲超10倍。
“熊貓界頂流女明星”的花花,高顏值、沒脖子、還炸毛。麵對相擁而上的粉絲(si) ,保安大哥無奈:“有那麽(me) 多熊貓,你們(men) 隻想看這一隻嗎?你們(men) 對她的愛太多了!”
“西直門三太子”萌蘭(lan) 是個(ge) “陽光開朗大男孩”,英雄事跡不限於(yu) “越獄”、和奶爸四川話無障礙交流、幫奶爸專(zhuan) 業(ye) 收貓、養(yang) 鳥等。
喜歡坐在泳池邊思考“熊生”的貝貝,直麵網友評論: “裏邊的人快脫下熊貓外套!”
“奧氏挖煤集團三巨頭”奧莉奧、園潤、淼淼,三小隻經常一起“挖煤”滾得身上髒兮兮……
中國民眾(zhong) 愛熊貓,但不是狹隘地“圈熊貓自用”。熊貓作為(wei) 象征和平友好的“大使”,遊離諸國,溫暖了世界上更多的人。
1972年,“玲玲”和“興(xing) 興(xing) ”抵達美國,8000名美國民眾(zhong) 冒雨迎接,尼克鬆夫人親(qin) 自出席大熊貓館揭幕儀(yi) 式,首月參觀人數達上百萬(wan) 。
“歡歡”於(yu) 2021年在法國產(chan) 下雙胞胎幼崽。超12萬(wan) 名法國網友參與(yu) 命名投票活動,中國奧運跳水冠軍(jun) 張家齊、法國足球運動員姆巴佩共同命名為(wei) “歡黎黎”“圓嘟嘟”。
“如意”和“丁丁”2019年抵俄後,體(ti) 重猛漲40斤,經“戰鬥民族”熏陶,畫風突變為(wei) 威猛的“功夫熊貓”:拉著水桶“狂飆”、“引體(ti) 向上”、“倒拔垂楊柳”。莫斯科動物園為(wei) 它們(men) 舉(ju) 辦“最有趣的自製熊貓服飾”線上競賽、“給熊貓的禮物”大師班等活動。
旅韓大熊貓“福寶”被當成“小公主”寵著,飼養(yang) 員薑爺爺擔心她回到中國後聽不懂中文、無法交到朋友,專(zhuan) 門學習(xi) 中文與(yu) 其溝通。“福寶”抱著薑爺爺的腿不鬆手的視頻,在網上引來400萬(wan) 人圍觀小公主撒嬌。
1972年,“康康”和“蘭(lan) 蘭(lan) ”抵日,日方戰鬥機護航,官房長官二階堂進代表首相迎接,鳴放禮炮二十一響。當天遊客數量達到空前的56000人,短短兩(liang) 月遊客猛增100萬(wan) 人。2017年熊貓幼崽誕生,東(dong) 京都設“選考委員會(hui) ”,從(cong) 32萬(wan) 份投稿中選出“香香”這個(ge) 名字。香香最後一次公開展示當天2600張入場券被6萬(wan) 人瘋搶。連續11年幾乎每天拍攝熊貓的“每日Panda桑”高氏貴博排隊7小時,參觀兩(liang) 分鍾。
高氏坦言:“隻要能看上一眼大熊貓,我就覺得幸福”。
“萬(wan) 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yang) 以成。”人與(yu) 大熊貓和諧共處的畫麵,溫暖了全世界。
“國寶”熊貓: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這種無法替代的“幸福”和“溫暖”背後,是中國政府和民眾(zhong) 幾十年如一日、馳而不息的大熊貓保護的堅守,是推動“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執著。
2017年10月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上的報告中指出“人與(yu) 自然是生命共同體(ti) ”。從(cong)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出發,強調“我們(men) 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
中國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在“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項;在三大攻堅戰中,汙染防治是其中一戰;在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目標中,美麗(li) 中國是其中一個(ge) 。
大熊貓保護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閃耀名片,也是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的成功典例。談及設立國家公園等生態保護工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自然界的命運和人類息息相關(guan) 。我們(men) 是在為(wei) 曆史、為(wei) 民族做這件事。”
我們(men) 是這麽(me) 說的,也是這麽(me) 做的。中國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和狩獵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大熊貓被列為(wei) 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963年,中國首次建立以大熊貓為(wei) 主要保護對象的保護區,配套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等重點工程。2021年10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領導人峰會(hui) 上,宣布正式設立三江源等五個(ge) 國家公園。中國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留洋熊貓獲得的外匯用於(yu) 野生大熊貓保護和科研。截至2022年,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已與(yu) 16個(ge) 國家開展國際交流,50餘(yu) 隻大熊貓赴海外並繁育成活幼崽21隻。
經過不懈努力,201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正式宣布將大熊貓受威脅程度等級由“瀕危”降為(wei) “易危”。從(cong) 20世紀80年代大熊貓數量的1114隻,到2013年的1864隻,從(cong) 建立67個(ge) 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到總麵積2.2萬(wan) 平方千米的大熊貓國家公園,一組組亮眼數據標注著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大步前行的刻度。
國際大體(ti) 聯代理主席雷諾·艾德為(wei) 自己的孫子、孫女準備了成都大運會(hui) 熊貓紀念品,他說:“見到真正的熊貓是‘一次奇妙的經曆’,我非常感謝中國政府為(wei) 保護熊貓所做的一切。”
“世界公民”大熊貓:共建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仰望夜空,繁星閃爍。地球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我們(men) 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用破壞性方式搞發展。”“我們(men) 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
熊貓踏著雍容的步伐,跨過千萬(wan) 年的旅途,看過中新世中晚期的日月,見證冰川期的萬(wan) 物凋零,跨入人類新紀元。一路走來,同時期的劍齒象、劍齒虎、巨猿等猛獸(shou) 相繼滅絕,大熊貓卻延續至今,可謂動物進化史上一大奇跡。走過千萬(wan) 年的時光,它們(men) 帶著獨有的靈氣,與(yu) 人類相遇。
這一跨越千萬(wan) 年而來的地球奇跡,是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的奧秘,帶著傳(chuan) 遞這一奧秘的使命。我們(men) 以開放的姿態將這樣可愛的生靈與(yu) 各國共享,向世界訴說熊貓的故事,展現人與(yu) 自然的故事,並與(yu) 世界各國一道,延續保護大熊貓的“綠色畫卷”——這是一種超越國界的關(guan) 懷。
當問及大熊貓與(yu) 中日友好交流的關(guan) 係時,日本上野動物園園長福田豐(feng) 說,“我不是政治家,也不懂政治,從(cong) 動物專(zhuan) 家的角度來看,更重要的是大熊貓保護工作……保護熊貓等動物的努力也會(hui) 關(guan) 係到人類將來的生存,要把未來留給孩子們(men) ,這種心情是超越國界的。”
美國著名動物學家喬(qiao) 治·夏勒在他所寫(xie) 的《最後的熊貓》中說,大熊貓“跳脫出它高山上的家園,成為(wei) 世界公民,它是我們(men) 為(wei) 保護環境所付出努力的象征”,“能跟大熊貓生活在同一個(ge) 世界,演化曆程發生交錯,是我們(men) 的運氣。”
今天,大熊貓受威脅程度降級,孩子們(men) 得以親(qin) 眼見到一個(ge) 個(ge) 可愛“團子”。一隻隻大熊貓的悠然自得、一片片竹林的鬱鬱蔥蔥、一條條溪水的涓涓細流,見證著中國對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建設的牽掛,我們(men) 對此感到自豪。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曆史趨勢。”拯救瀕危物種,保護生態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麵臨(lin) 的共同挑戰,需要國際社會(hui) 同舟共濟、權責共擔、勠力同心,秉持生態文明理念,站在為(wei) 子孫後代負責的高度,使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共同構建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共同建設清潔美麗(li) 的世界,讓熊貓這一可愛的小精靈在地球上快樂(le) 生活,永遠陪伴著人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