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開羅5月2日電 (記者沈小曉)5月1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拂過埃及濱海城市阿拉曼時,24歲的埃及工程師迪亞(ya) 和他的中國師傅吳英飛就開始依次檢視機械設備。“我們(men) 正在衝(chong) 刺第二個(ge) 100米,爭(zheng) 取盡早實現封頂。”迪亞(ya) 說。
2021年9月,迪亞(ya) 入職由中建埃及承建的阿拉曼新城項目。當時的他是一名中阿翻譯,負責在施工現場協助中國工程師與(yu) 監理和埃及工人交流。為(wei) 了出色完成翻譯任務,迪亞(ya) 隨身攜帶小冊(ce) 子,上麵記滿了“樁基”“筏板”等專(zhuan) 業(ye) 術語的中、阿、英三語翻譯。一年時間過去,迪亞(ya) 熟悉掌握了現場工程師的工作內(nei) 容,逐漸積累了一些施工管理經驗,心藏的建築夢也越來越火熱。“我想做一名工程師,您可以教我嗎?”終於(yu) ,迪亞(ya) 在2023年1月的一天早上,鼓起勇氣向吳英飛提出請求,從(cong) 此開始了職業(ye) 轉型之路。
從(cong) 翻譯轉型到現場工程師並不容易,迪亞(ya) 的工作量陡然增加,還要惡補工程知識。他的努力,中國師傅吳英飛都看在眼裏,於(yu) 是更加盡心盡力地教授經驗,辦公樓、施工現場、工人生活區……經常可以看到師徒兩(liang) 人形影不離的身影。
“共建‘一帶一路’為(wei) 埃及發展帶來了新機遇。”迪亞(ya) 表示,希望自己能充分運用學到的中國經驗和技術,為(wei) 埃中友好合作貢獻更大的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