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2022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在這份全球氣候年度“體(ti) 檢報告”中,一係列關(guan) 鍵氣候指標和數據顯示,從(cong) 山峰到海洋深處,2022年氣候變化均在繼續。幹旱、洪水和熱浪影響了各大洲,造成了數十億(yi) 美元的損失。報告呼籲,國際社會(hui) 需要在減緩氣候變化和適應其影響方麵采取更有力的行動。
過去8年為(wei) 有記錄以來最熱
2022年,瑞士阿爾卑斯雪山有史以來第一次在夏季融化季未留下任何積雪;南極洲海冰麵積一度降至192萬(wan) 平方公裏,為(wei) 有記錄以來最低水平;海洋熱含量、酸化程度達到新的觀測紀錄,海洋生態係統麵臨(lin) 日益嚴(yan) 重的威脅;東(dong) 非的持續幹旱、巴基斯坦的破紀錄降雨以及歐洲多國的破紀錄熱浪影響了數千萬(wan) 人……從(cong) 冰川到海洋,從(cong) 農(nong) 村到城市,無論是自然生態係統還是人類社會(hui) ,都受到氣候變化帶來的衝(chong) 擊。
《2022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平均溫度比1850年至1900年的平均值高出了約1.15攝氏度,2015年至2022年是自1850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8年。盡管過去3年連續出現了拉尼娜現象,但2022年仍是第五或第六個(ge) 最暖的年份。三種主要溫室氣體(ti) 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濃度在2021年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特定地點的實時數據顯示,這三種溫室氣體(ti) 的濃度在2022年還在繼續上升。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魏科告訴記者:“拉尼娜現象具有降溫效應,連續3年出現拉尼娜現象暫時減緩了全球氣溫的上升,但它不會(hui) 阻止或扭轉全球變暖的長期趨勢。今年或明年另一個(ge) 厄爾尼諾事件到來時,全球溫度可能會(hui) 到一個(ge) 新的最高點。”
氣候變化的衝(chong) 擊仍在持續。今年以來,全球範圍已發生多起極端氣象災害:在大洋洲,2月的熱帶氣旋“加布裏埃爾”使新西蘭(lan) 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在北美洲,美國加利福尼亞(ya) 州南部一季度遭遇暴風雪肆虐,導致當地大範圍停電和道路封閉;在南美洲,智利中南部大範圍火災導致數十萬(wan) 公頃森林被毀,巴西聖保羅州的極端強降雨和洪水令數千人無家可歸;在歐洲,繼去年遭遇夏季高溫和幹旱天氣後,意大利、法國等國正麵臨(lin) 連續第二年的幹旱,多國政府正在為(wei) 農(nong) 作物減產(chan) 做準備;4月,印度、泰國、老撾等南亞(ya) 和東(dong) 南亞(ya) 多國出現極端高溫,多地氣溫超過40攝氏度……
“報告凸顯了令人擔憂的趨勢。溫室氣體(ti) 濃度、極端高溫、森林火災、降雨減少等在2022年再次創下紀錄,所有這些都對整個(ge) 大陸的生態係統和社會(hui) 環境產(chan) 生了重大影響。”歐盟下屬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主任卡洛·布恩坦波強調。
加劇人類健康和生態係統風險
報告還關(guan) 注了氣候變化及極端天氣對經濟、社會(hui) 的破壞性影響。2022年,全球各地氣象災害與(yu) 新冠疫情、衝(chong) 突和暴力事件等影響交織疊加,加劇了本已不斷惡化的全球人口營養(yang) 不良問題。與(yu) 氣候和天氣有關(guan) 的災害性事件導致流離失所人口不斷增長。世界一些地區出現的嚴(yan) 重幹旱、洪水、熱浪等影響了數千萬(wan) 人,造成數十億(yi) 美元的損失,糧食問題也愈加突出。
以西部與(yu) 中部非洲地區為(wei) 例,世界糧食計劃署近日發布的研究顯示,衝(chong) 突、氣候衝(chong) 擊、新冠疫情和高糧價(jia) 的綜合影響持續加劇該地區的饑餓和營養(yang) 不良問題。今年6月至8月的旱季期間,該地區缺乏安全和營養(yang) 食品的人數預計將增至4800萬(wan) ,這一數據在過去5年中增加了4倍。
“每一次氣候變暖都會(hui) 導致危害迅速升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zhuan) 門委員會(hui) (IPCC)3月發布的第六次評估報告《綜合報告》指出,更強烈的熱浪、降雨和其他極端天氣進一步增加了人類健康和生態係統麵臨(lin) 的風險。因氣候變化導致的糧食和水危機,預計將隨著氣候變暖加劇而增加,當這些風險與(yu) 流行病或衝(chong) 突等其他不利事件相結合時,相關(guan) 工作變得更加難以管理。
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在今年“世界地球日”的講話中表示,人類已掌握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工具、知識和解決(jue) 方案,各方必須加快步伐,包括加快落實氣候行動,更深入、更快速地減少排放,將全球升溫限製在1.5攝氏度。
加強合作提升氣候預警能力
麵對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危害方式不斷變化的現實挑戰,國際社會(hui) 近年來越來越重視早期預警工作,從(cong) 而為(wei) 防災減災救災行動提供信息支撐,減輕災害帶來的影響。世界氣象組織秘書(shu) 長塔拉斯指出:“預警能夠拯救生命。日益增多的極端天氣事件,使得確保地球上人人都能獲得預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wei) 重要。”
世界氣象組織193個(ge) 會(hui) 員中,目前半數會(hui) 員仍然沒有受到多災種早期預警係統的充分保護,在極端天氣出現時容易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shang) 亡。為(wei) 填補現有能力缺口,古特雷斯在2022年世界氣象日發起全民早期預警倡議,並在202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hui) 上發布《聯合國全民早期預警執行行動計劃》,提出要確保早期預警係統在未來5年內(nei) 覆蓋每一個(ge) 人,確保世界氣象組織所有會(hui) 員都能獲得基本觀測數據及相應預警服務。
一些國家積極開展氣候預測工具和技術研發。2021年,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牽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地球係統數值模擬裝置“寰”落成啟用,能夠通過對地球的模擬和推演,捕捉更全麵的預測信號,服務於(yu) 應對氣候變化、防災減災等國家重大需求。日前,法國氣象局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啟動了一項為(wei) 期8年、投資額達5100萬(wan) 歐元的科研計劃,旨在完善其氣候預測模型建設。魏科認為(wei) :“近年來數值預報技術有了很大進展,如果能在全球大規模推廣,將對人群提供非常好的保護。”
目前,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氣象觀測係統,氣候係統觀測能力大幅提升,並積極與(yu) 國際社會(hui) 在氣象監測預報預警、防災減災、適應氣候變化等領域加強合作。今年4月12日,“一帶一路”全民早期預警高層論壇在北京舉(ju) 行。世界氣象組織、中國生態環境部和中國氣象局簽署了支持聯合國全民早期預警倡議的合作協議。出席論壇的塔拉斯表示,中國是全球氣象的重要參與(yu) 者,希望中國繼續支持全球基本觀測係統,麵向欠發達國家分享先進經驗和專(zhuan) 業(ye) 知識,幫助其提升氣候適應能力。
(本報巴黎5月8日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