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美國再度上演“血腥周末” 美民眾已對槍擊案件頻發感到麻木

發布時間:2023-05-10 09:22: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在剛剛過去的周末,美國多地發生槍擊案,造成20多人死傷(shang) 。“血腥周末”在美國又一次上演。

  槍擊案親(qin) 曆者 科爾:我們(men) 看見一個(ge) 人,一身黑衣,穿著馬甲,拿著一把突擊步槍,在朝人群開槍。

  槍擊案親(qin) 曆者 戴娜:槍聲非常大,一直有“砰 砰 砰”的聲音。當我們(men) 開始往外跑,槍聲好像離得更近了,感覺已經非常近了。我還以為(wei) 槍手朝我們(men) 跑來了,因為(wei) 我們(men) 都在跑,周圍也有很多人慌亂(luan) 地跑。

  槍擊事件導致8人遇害7人受傷(shang) 槍手被警察擊斃

  5月6日淩晨,美國得克薩斯州休斯敦市,一名16歲青少年與(yu) 他人在高中畢業(ye) 派對上發生衝(chong) 突,雙方持槍互射。這名青少年中槍身亡。

  5月6日淩晨,美國加利福尼亞(ya) 州奇科市,一名槍手在車中向一處公寓樓停車場內(nei) 人群射擊。

  槍擊案親(qin) 曆者:我聽到了大概8到12聲槍響。隨後我立刻聽到一個(ge) 男子在喊叫。我馬上抓了一條毛巾(衝(chong) 了出去)。我藏在一輛車子後麵,看到槍手的車開出來,走掉了。

  槍擊造成一名17歲女性死亡,另有5人受傷(shang) 、

  “對槍支的崇拜超過了對生命的尊重”

  當地時間6日,美國得克薩斯州達拉斯近郊一家購物中心發生槍擊事件之後,美國總統拜登等相繼表態,但輿論認為(wei) ,仍難以實質性推動控槍立法。有美國媒體(ti) 哀歎,“我們(men) 對槍支的崇拜超過了對同胞生命權的尊重”。

  在此次槍擊事件發生後,美國總統“例行”表態,仍然是一味地“承諾”。他在社交媒體(ti) 寫(xie) 道:“這次襲擊太令人震驚,也太熟悉了。我們(men) 需要更多行動,更快行動拯救生命。”

  而得州州長阿伯特在接受采訪時卻淡化槍支問題,聲稱要解決(jue) 的是槍擊事件背後的“心理健康問題”。

  得克薩斯州州長 阿伯特:我們(men) 正在解決(jue) 憤怒和暴力的根源問題,也就是槍擊背後的心理健康問題。

  “習(xi) 慣性表態”、“回避問題”,這樣的做法顯然不可能推動槍支問題的實質解決(jue) 。

  控槍議題上兩(liang) 黨(dang) 分歧嚴(yan) 重 嚴(yan) 格管控遙遙無期

  央視記者 劉旭:我們(men) 注意到的是,美國社會(hui) 似乎出現了這樣一種怪象,隻要槍擊案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就不會(hui) 讓美國各級政府、全社會(hui) 引起充分的重視。但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大規模槍擊事件會(hui) 發生在校園、商場、超市,甚至開車在高速上都可能遇到槍擊,大規模槍擊事件在美國社會(hui) 無差別的到處存在。我們(men) 見過了太多槍擊案的親(qin) 曆者公開呼籲甚至到國會(hui) 抗議,但美國民主共和兩(liang) 黨(dang) 在控槍問題上分歧嚴(yan) 重,讓國會(hui) 在嚴(yan) 格的控槍立法通過與(yu) 實施方麵都遙遙無期。

  這張漫畫更加形象地描繪了美國槍支暴力的現狀:畫中,在“槍支暴力”的子彈堆上,象征美國國會(hui) 的鴕鳥將頭深深地埋入其中。

  控槍不力導致槍支泛濫,槍支暴力頻發。瑞士日內(nei) 瓦高級國際關(guan) 係學院“輕武器調查項目”研究顯示,美國民間持有至少3.93億(yi) 支槍,也就是每百人手中約有120支槍。

  “美國槍擊事件頻繁,人們(men) 已經麻木”

  有德國媒體(ti) 記者感歎,在美國,特別是得州,槍擊事件太過頻繁,人們(men) 都已經麻木了,但仍然沒有能夠推動政客改變槍支泛濫的現狀。

  德國媒體(ti) 記者 阿米安:當說到得州大規模槍擊案,我們(men) 都不知道在說哪一起。就在上周,得州還追捕一名殺死了5人的槍手,也是使用步槍。人們(men) 都麻木了,抵製槍支的人甚至都麻木了。槍擊案太頻繁,他們(men) 都記不清了。這種事情在美國已經成為(wei) 常態,美國無法走出這種惡性循環。死在陌生人手裏,這種事情隨時可能發生。

  《今日美國報》專(zhuan) 欄作家雷克斯·赫普克指出,“也許現在是時候承認,大規模槍擊事件之所以在美國如此常見,是因為(wei) 我們(men) 對槍支的崇拜超過了對同胞生命的尊重。”

  正如這張漫畫所展示的,在得州槍支暴力的背景下,一位父親(qin) 流著淚抱緊自己的女兒(er) ,而小女孩說,爸爸,我隻是去上學。(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