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活態遺產(chan) 與(yu) 社區發展”教席揭牌。 複旦大學國土與(yu) 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供圖
中新網上海5月8日電 (記者 陳靜)複旦大學8日披露,該校首個(ge)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席項目(UNESCO Chair Programme)——“活態遺產(chan) 與(yu) 社區發展”教席正式揭牌。複旦大學國土與(yu) 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文物與(yu) 博物館學係教授杜曉帆擔任教席主持人。
此次揭牌的“活態遺產(chan) 與(yu) 社區發展”教席將聯合英國、新西蘭(lan) 、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ya) 、南非及中國等10個(ge) 國家的20餘(yu) 家高校、文博機構和基金會(hui) ,聚焦中國和世界範圍內(nei) 欠發達地區的活態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與(yu) 社區可持續發展,將在科學研究、社會(hui) 實踐、學生培養(yang) 、文化交流等各領域展開工作。
杜曉帆與(yu) 該中心教師團隊調研足跡遍布全中國各省市800多個(ge) 城鄉(xiang) 聚落、文化景觀等。 複旦大學國土與(yu) 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供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席項目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yu) 1992年發起的一項網絡計劃,旨在促進國際高校及相關(guan) 機構間的知識共享與(yu) 交流合作,以攜手應對挑戰,服務社會(hui) 發展。目前已有近120個(ge) 國家的850餘(yu) 個(ge) 機構參與(yu) 到此項網絡計劃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活態遺產(chan) 處負責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公約》秘書(shu) 長蒂姆·柯蒂斯說,今年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公約》頒布20周年,“活態遺產(chan) 與(yu) 社區發展”教席的啟動具有重要意義(yi) ,希望複旦大學團隊充分發揮創新能力與(yu) 協作精神,與(yu) 國內(nei) 外專(zhuan) 家、機構保持交流合作,不斷推動活態遺產(chan) 保護。“活態遺產(chan) 保護有較大的複雜性,解決(jue) 好遺產(chan) 保護和人類社會(hui) 發展之間的矛盾是一個(ge) 重大議題。”杜曉帆表示,“活態遺產(chan) 與(yu) 社區發展”教席的設立為(wei) 國內(nei) 外專(zhuan) 家學者、政府官員、從(cong) 業(ye) 人員、社區居民開展文化遺產(chan) 領域的交流合作、學習(xi) 互鑒搭建了重要平台。
複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表示,“活態遺產(chan) 與(yu) 社區發展”教席項目將聚焦探索不同國家和地區,尤其是欠發達地區如何更好地理解、保護、展示和利用遺產(chan) 資源,提升文化自信、促進社會(hui) 發展,為(wei) 中國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為(wei)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複旦貢獻。複旦大學將以此為(wei) 平台,搭建全球化的活態遺產(chan) 與(yu) 社區發展合作網絡,形成一個(ge) 開放、包容的學術共同體(ti) ,積極對話,謀求共識,並吸引更多海內(nei) 外專(zhuan) 家、學者參與(yu) 到文化遺產(chan) 的學術研究、人才培養(yang) 和社會(hui) 服務工作中來,共同推動文明交流互鑒。
杜曉帆與(yu) 該中心教師團隊積極探索文化遺產(chan) 方法論,深耕鄉(xiang) 村遺產(chan) 領域。 複旦大學國土與(yu) 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供圖
20世紀9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an) 委員會(hui) 針對世界遺產(chan) 地的保護提出活態遺產(chan) 概念,旨在強調文化遺產(chan) 在本土社區中的動態使用和傳(chuan) 承。目前活態遺產(chan) 的概念已經不限於(yu) 世界遺產(chan) 的範疇,還延伸到了其他遺產(chan) 領域。活態遺產(chan) 作為(wei) 仍保持著原初或曆史過程中的使用功能的遺產(chan) ,與(yu) 社區之間的關(guan) 係尤為(wei) 緊密。
據了解,2015年起,作為(wei) 複旦大學國土與(yu) 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杜曉帆與(yu) 該中心教師團隊共同帶領學生們(men) 開始了文化遺產(chan) 方向的研究工作。從(cong) 山西、福建、貴州、新疆,再到安徽、河南、廣東(dong) 、西藏……8年間,團隊調研足跡遍布全中國各省市800多個(ge) 城鄉(xiang) 聚落、文化景觀、文化線路,並在全國建立13個(ge) 專(zhuan) 家工作站和實習(xi) 基地。他們(men) 積極探索文化遺產(chan) 方法論,深耕鄉(xiang) 村遺產(chan) 領域,深化世界遺產(chan) 價(jia) 值研究,參與(yu) 編製多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產(chan) 地保護利用規劃,發表多項文化遺產(chan) 相關(guan) 著作、報告等。
據悉,“遺產(chan) 研究的本土化與(yu) 國際化”國際研討會(hui) 同步召開。教席合作夥(huo) 伴、國內(nei) 外專(zhuan) 家學者在國際視野下立足本國的遺產(chan) 保護經驗,圍繞遺產(chan) 社區發展、公共政策、參與(yu) 途徑等話題,對話探討活態遺產(chan) 保護與(yu) 社區發展的理念和方式。據悉,未來,教席將持續聯合國內(nei) 外合作夥(huo) 伴及兄弟高校,共同致力於(yu) 活態遺產(chan) 的保護傳(chuan) 承,促進社區發展,提升文化自信,努力為(wei) 國際遺產(chan) 保護利用貢獻中國力量。(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