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風向標|快車道|青年說|專(zhuan) 家建言|灣得福|Video|灣區MAP|
5月9日,在廣西柳州市柳城縣太平中心小學,一處由舊食堂改造而成的“民族文化博物館”透出古樸的氣息。龍骨水車、六棱耙、犁、打穀機......展廳內(nei) 陳列著大量的木質農(nong) 具,這些農(nong) 具的身上都留下了被歲月“打磨”的痕跡。
位於(yu) 半山區的太平鎮,當地壯族民眾(zhong) 世代以稻作為(wei) 生,“那”文化(稻作文化)底蘊深厚。為(wei) 保護和傳(chuan) 承當地的“那”文化,該校自2014年便開始籌建該民族文化博物館,館內(nei) 的上百件農(nong) 具大多由學生家長捐贈。該校還培養(yang) 學生作為(wei) 講解員,希望年輕一代能通過體(ti) 驗和感受早期的傳(chuan) 統農(nong) 具,了解廣西“那”文化的淵源。(劉俊聰 製作 韋國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