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這個(ge) 五一黃金周,被稱作是一個(ge) “人從(cong) 眾(zhong) ”的假期。火車票搶不到、酒店貴到爆、交通堵到隻想喊叫……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為(wei) 了省心省力,一些年輕人選擇加入老年旅遊團。
“搶占老年團”,近來在年輕人中悄然興(xing) 起,成為(wei) 一種旅遊新風尚:跟與(yu) 自己父母年齡相仿的老人一起出遊,讓他們(men) 反而有了不少新收獲。
意外驚喜
報名老年團不料成“團寵”
為(wei) 了五一出遊省心省力,30歲的朱琪報名了一個(ge) 老年團,卻收獲了一份意外驚喜。
朱琪參加的旅行團一共50多人,除了她,其他人基本上是她的父輩年紀。
在去景點的路上,朱琪就體(ti) 驗到了老年團的不同之處。比起與(yu) 同齡人旅行時各顧各的安靜,老人們(men) 則是歡聲笑語。有的老人會(hui) 主動跟朱琪嘮家常,說說昨天的《新聞聯播》,聊聊超市有什麽(me) 在打折,探討一下市場裏的砍價(jia) 心得……跟老人們(men) 聊起這些,朱琪才意識到生活中有很多值得關(guan) 注的事情。
朱琪報的這個(ge) 旅行團不包一日三餐,吃飯隻能自己解決(jue) ,因為(wei) 是團內(nei) 年齡最小的“孩子”,朱琪順理成章當上“團寵”。“很多叔叔阿姨特別熱情,怕我吃不飽,各種投喂,除了幹糧,還有各種小零食。”朱琪說。
今年五一假期旅遊的最大特點就是“人從(cong) 眾(zhong) ”,朱琪去的景點也是如此。不過,她很慶幸報的是老年團,因為(wei) 老人們(men) 旅遊的節奏比較慢,時間不是很趕,因此朱琪體(ti) 驗到了與(yu) 之前“流水線”式觀景不一樣的感覺,她可以更舒適地去關(guan) 注沿途的風景。
旅行的第一天下起了小雨,爬山的台階濕滑。朱琪本打算自己穿行山頂,但考慮到天氣原因和叔叔阿姨們(men) 的身體(ti) 狀況,朱琪選擇和他們(men) 一同爬山,在爬山的過程中叔叔阿姨會(hui) 一直叮囑朱琪小心腳下,朱琪也會(hui) 幫他們(men) 拎包、拍照。
讓朱琪感到放鬆的是,叔叔阿姨們(men) 在旅途中是真正沒有煩惱的。
剛剛考研上岸的劉心雨為(wei) 了圖便宜,便報名參加了一個(ge) 老年團去北京旅遊。
在旅途過程中,心雨能夠感受到叔叔阿姨對北京的向往,這些出生於(yu)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對北京有一種特殊的情懷。關(guan) 於(yu) 北京的很多知識,她也都是從(cong) 叔叔阿姨們(men) 那裏聽來的。
讓心雨印象深刻的是,因為(wei) 毛主席紀念堂需要提前預約,每個(ge) 時間段都有參觀人數的限製,所以團體(ti) 預約不是很容易約上。叔叔阿姨們(men) 反複地問導遊能不能進去參觀,當聽導遊說約不上的時候,心雨能夠從(cong) 老人們(men) 的臉上看出那種極度遺憾和失落的表情。有一位爺爺站在毛主席紀念堂前瞻望了十多分鍾。
“老年人的這種生活方式是我所向往和羨慕的,等我到了那一天,我也會(hui) 這樣生活。”朱琪覺得,這次參加老年團的體(ti) 驗感很不錯,以後有機會(hui) 她還會(hui) 選擇老年團旅行。而起初因為(wei) 老年團的價(jia) 格比純玩團便宜近一倍才報名的心雨,在跟老年團一起去北京旅遊後,甚至慶幸自己加入的是“老年團”。
意外發現
老年旅友比你想象的“瘋狂”
盡管在很多網絡社交媒體(ti) 上,“搶占老年團”已成為(wei) 熱搜詞,但多數年輕人首次加入老年旅遊團還是因為(wei) “誤入”。
今年正在讀研究生的張雪在去年暑假期間曾經報團去九寨溝旅遊,結果就“誤入老年團”。
意識到自己走入老年團時,張雪已經上了旅遊大巴。正在車上找空位的她,發現車裏一排排坐著的都是頭發花白的老年人,心裏的疑惑和忐忑瞬間襲來:“我到底在什麽(me) 地方?”
在大巴車最後一排,張雪和同伴找到了並排的座位,路上她跟前排的叔叔阿姨問起來才知道,這個(ge) 團就是老年團,不僅(jin) 這輛大巴車上是老年人,後麵的大巴車上也都是老年人。
喜歡旅遊的張雪去過青海、武漢、四川,都是自由行,這次跟團出行她是陪著閨蜜來的,閨蜜要做一個(ge) 旅遊線路體(ti) 驗的項目,張雪聽說能夠去避暑勝地九寨溝,便高興(xing) 地來作陪。而張雪的閨蜜事先也不知道參加的是個(ge) 老年團。
想到要和這麽(me) 多老人一起旅行,張雪一開始有種“大事不妙”的感覺,最大的擔心是“不會(hui) 好玩”。
第四次去泰國旅遊的陳帥也是這麽(me) 想的。當他走入老年團時,第一感覺是泰國這種異域風情的旅遊並不適合老年人。
陳帥這次去泰國,是因為(wei) 要陪朋友,但他擔心自己做不了一個(ge) “好導遊”,於(yu) 是選擇報團。結果集合時他才發現,這個(ge) 旅遊團的20多個(ge) 人裏,有一多半是老年人。
起初的旅行跟陳帥想的差不多,老人的作息和年輕人不一樣,比較規律。團裏的幾個(ge) 年輕人每天結束行程後還會(hui) 去按摩、喝酒、吃燒烤,而老人們(men) 則早早就睡了。
泰餐的用料主要以海鮮、水果、蔬菜為(wei) 主,口味偏酸辣,很多年輕人都吃不習(xi) 慣,更不用說老年人,吃團餐時很多老人都吃不了多少,但他們(men) 不會(hui) 像年輕人一樣去外麵買(mai) 順口的東(dong) 西吃,而是將就著把飯吃完。
不過,隨著旅途的深入,陳帥發現老人隻是在生活習(xi) 慣上跟年輕人有一些差距,但在“玩”這件事上,有些老人甚至比年輕人還會(hui) 玩。
到了海邊,老人們(men) 也會(hui) 下海玩水,有的老人玩起來還很瘋狂。當時團裏可以自費580元報名環島拖傘(san) 項目,很多老人居然想都不想就報名了。有一位老奶奶興(xing) 致勃勃地報名要和年輕人一起玩,雖然最後因為(wei) 緊張放棄了,但這讓陳帥覺得老人們(men) 更像是可愛的“孩子”。
張雪也發現,對於(yu) 玩這件事,老人似乎比年輕人融入得更快。她所在的旅遊團到達藏地時,導遊安排了跟當地藏民互動的環節,反而是老人比年輕人更快地融入了進去。“當時一個(ge) 藏族小夥(huo) 在獻唱,整個(ge) 屋子的氣氛一下就熱鬧了起來,叔叔阿姨們(men) 圍成一個(ge) 圈一起拍手,跟著音樂(le) 節奏一起轉圈,跟著節奏舞動,越來越興(xing) 奮。”張雪說。
在藏族小夥(huo) 進行“哈達”文化表演的時候,叔叔阿姨們(men) 會(hui) 開心地擺pose,三五成群地搶著拍照,開心到進入了“忘我”的狀態。張雪說,那一刻她從(cong) 叔叔阿姨的笑容中感受到了他們(men) 對於(yu) 生活的熱愛,她甚至因為(wei) 叔叔阿姨們(men) 的可愛,感動得差點流淚。
意料之中
彼此友善但交往存在邊界感
“誤入老年團”的年輕人曾擔心的另一個(ge) 問題是,年輕人普遍認為(wei) 老年人的交往邊界感較差,有些老年人會(hui) 不斷地拉著你問東(dong) 問西,打聽你的工作家庭狀況和婚姻生育情況。不過,這種擔心多數時候是多餘(yu) 的。
華東(dong) 師範大學的大一新生子怡說,她也是“誤入老年團”的,但這次去普陀山的老年團總體(ti) 來說玩得還是很輕鬆的。
一些老人會(hui) 跟她聊些客套話,如果有些話題她不願意聊,老人們(men) 也不會(hui) 強行追問。“因為(wei) 大家都互不相識,所以彼此還是很友善的,肯定存在邊界感。”子怡說。她感覺自己所在的老年團裏的老人普遍受過教育,傳(chuan) 說中的那些“不太好的生活習(xi) 慣”在這個(ge) 老年團裏並沒有出現。
“他們(men) 不喜歡跟陌生人打成一片,不會(hui) 過多交流,也沒有感覺到因為(wei) 我是年輕人就對我格外關(guan) 心。雖然他們(men) 總體(ti) 都很和諧、很溫柔,但他們(men) 也是有一定邊界感的。”子怡說。
在老年團中另一個(ge) 被擔心的問題是“購物環節”。但在參加過老年團的年輕人看來,他們(men) 的購物體(ti) 驗如何取決(jue) 於(yu) 參加的團的性質和人員構成。
張雪參加的九寨溝旅遊團的老人在購物上就比較理性。在銀器和玉器環節老人們(men) 買(mai) 得很少,隻是在藥材店裏會(hui) 買(mai) 一些自己可能需要的保養(yang) 品。而心雨參加的那個(ge) 旅遊團,由於(yu) 本身價(jia) 格就極其便宜,所以購物環節的體(ti) 驗就不是很好,導遊針對老人們(men) 被瘋狂“洗腦”,不少老人買(mai) 了很多不值錢的東(dong) 西。
收獲
老年團裏找到“需要”與(yu) “被需要”的感覺
在網絡社交平台上,很多寫(xie) “搶占老年團”的文章中都會(hui) 提到“老年團治好了年輕人的社恐”。年輕人發現,在老年團中,他們(men) 與(yu) 其他團員(即老人們(men) )的溝通會(hui) 明顯多於(yu) 同齡人。有心理專(zhuan) 家分析認為(wei) ,社恐的治愈來源於(yu) 人際關(guan) 係中的需要與(yu) 被需要。
在普陀山旅遊的子怡說,吃飯時,老人們(men) 會(hui) 經常問她吃飽了沒有,和子怡同桌吃飯的一位老爺爺看著桌子上的菜比較少,害怕大家吃不飽,還會(hui) 自掏腰包買(mai) 一份酸菜魚讓大家一起吃,團裏還有一位老奶奶買(mai) 橘子分享給大家。
張雪陪閨蜜去九寨溝時,她的閨蜜還帶著上小學的弟弟,小男孩剛一上大巴,就成為(wei) 了車上叔叔阿姨們(men) 的“寶藏”。張雪能明顯感覺到,看到這麽(me) 小的男孩,老人們(men) 便不自覺地被帶入了“爺爺奶奶”的角色裏,全程把他當“自己的孫子”寵。
他們(men) 會(hui) 把自己帶來的好吃的分享給孩子。弟弟因為(wei) 沒吃到想吃的菜而鬧脾氣時,同桌的爺爺也會(hui) 吃不下去,隻想安慰弟弟。
張雪還發現,旅途中每次集合時,自己和閨蜜永遠是最後一個(ge) 上車的,這也是很多參與(yu) 過老年團的網友的共同體(ti) 會(hui) 。不過,老人們(men) 對於(yu) 年輕人的“遲到”很寬容,雖然自己習(xi) 慣了早睡早起,從(cong) 不遲到,但他們(men) 也能夠體(ti) 諒年輕人貪玩、貪睡的作息。有的老人還說:“趁你們(men) 沒來之前,我們(men) 先坐著歇歇。”
其實,老年團出遊中,老年人和年輕人的交流和互助是雙向的,但在出境遊裏,老年人往往更需要年輕人的幫助。
陳帥發現,老人們(men) 在語言方麵普遍不如年輕人,他們(men) 會(hui) 麻煩陳帥等年輕人幫著填寫(xie) 入境申請表。在與(yu) 當地人交往中,老年人也更依賴年輕人,他們(men) 不願主動跟外國人打招呼,需要買(mai) 東(dong) 西時會(hui) 讓年輕人幫忙。這時,老年人會(hui) 把團裏的年輕人當自己的兒(er) 女一樣依賴。
在這次老年團出遊中,心雨發現,團中的老年人對年輕人的依賴還因為(wei) 他們(men) 不能熟練地利用網絡。由於(yu) 旅行團不管晚飯,心雨都是在北京各地打卡烤鴨店、涮肉店,但很多老人就隻能在賓館周圍吃,或者湊合一碗泡麵。當他們(men) 聽到心雨說去吃了烤鴨和涮肉的時候,還主動跟心雨說下次要叫上他們(men) 一起吃。
文/本報記者 張子淵 實習(xi) 生 陳金庫
統籌/林豔 張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