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中國戲曲掀起“國潮”新風 誰說年輕人不愛戲?

鄒浩 發布時間:2023-05-12 08:5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同期】現場

  【解說】長達40餘(yu) 天的第十一屆武漢“戲碼頭”中華戲曲藝術節5月10日晚閉幕。其間,走進劇院觀看戲曲表演成為(wei) 一些年輕人的新潮流。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京劇《紅鬃烈馬》等8個(ge) 劇種20餘(yu) 場演出讓不少年輕觀眾(zhong) 慕名“追戲”。

  【同期】觀眾(zhong)

  戲曲的話它的唱腔吧,它的那種情節情緒吧,通過很多小細節表演出來,所以它這種含蓄的美是我覺得,也是我們(men) 文化裏麵的一種精髓,應該需要值得發揚光大的地方。

  【同期】觀眾(zhong)

  可能是在我的影響下吧,我身邊的各種小姐妹們(men) ,他們(men) 越來越多開始去關(guan) 注,開始去好奇,就是那些小時候陪著爺爺奶奶看的,他們(men) 會(hui) 覺得很無聊,但是和自己的姐妹一起看,又是種很全新的體(ti) 驗。

  【解說】美國紐約女孩佳琳特地頭戴發簪、身著東(dong) 方元素服飾,觀看一場在武漢博物館戶外演繹的漢劇《貴妃醉酒》。佳琳來華求學7年,對中國曆史文化非常感興(xing) 趣,尤其是戲曲。

  【同期】佳琳

  當然我不明白歌詞,但是我能感覺他們(men) 的意思,我也很喜歡他們(men) 手動作,我覺得這樣很漂亮,我可以明白它的意思。

  【解說】由武漢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武漢劇院共同打造的漢劇《貴妃醉酒》,對傳(chuan) 統戲曲的演繹方法、唱詞念白、聲光電方麵進行創新升級。該劇編劇李卓雨表示,這些新穎探索,都是希望年輕人看得懂、喜歡看。據武漢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統計,該劇90%的觀眾(zhong) 屬於(yu) 年輕群體(ti) 。

  【同期】漢劇《貴妃醉酒》編劇 李卓雨

  我覺得現在年輕人,是可以接受傳(chuan) 統的東(dong) 西的,但是關(guan) 鍵是要用一種他能接受的方式,所以還是從(cong) 內(nei) 容方麵出發吧。

  【解說】藝術節期間,經典之作昆曲青春版《牡丹亭》連演三天,幾乎場場座無虛席,首場演出上座率100%,超七成是年輕觀眾(zhong) 。對此,扮演男主人公柳夢梅的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俞玖林對中新社記者表示,一是基於(yu) 這部經典劇目和昆曲藝術本身的吸引力;二是青春版《牡丹亭》在繼承原詞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由年輕演員主演,培養(yang) 了一大批年輕戲迷。

  【同期】國家一級演員 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 俞玖林

  我們(men) 遵循古典,但是不因循古典,我們(men) 利用現代,但是不濫用現代,其實就是我們(men) 做青春版牡丹亭,藝術上的一個(ge) 分寸感。

  【解說】青春版《牡丹亭》杜麗(li) 娘扮演者劉煜是“90後”。她認為(wei) ,傳(chuan) 承傳(chuan) 統戲曲,要“學古不泥古”。

  【同期】青春版《牡丹亭》杜麗(li) 娘扮演者 劉煜

  那麽(me) 青春版牡丹亭,其實和傳(chuan) 統版最大的差異,就是在它的舞美,音樂(le) ,包括大家能夠現場都能感受到的是,它結合了當代的一些審美。

  【解說】在短視頻平台,傳(chuan) 統戲曲也展現出更多活力。《2021抖音非遺戲劇數據報告》顯示,“90 後”“00 後”已成為(wei) 抖音聽非遺戲劇的主力。據統計,“90後”等對粵劇、豫劇、黃梅戲等非遺直播情有獨鍾。古老的中國戲曲,依然散發著青春的活力。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