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考古學者見證中烏合作

發布時間:2023-05-16 08:50:00來源: 人民網-國際頻道

  中國—中亞(ya) 峰會(hui) 即將在中國西安市召開。我相信未來中國同中亞(ya) 國家各領域的合作一定會(hui) 取得更多成果。作為(wei) 考古學者,我尤其期待這次峰會(hui) 的召開將助力中國與(yu) 中亞(ya) 國家加深人文交流合作。

  烏(wu) 茲(zi) 別克斯坦是絲(si) 綢之路上曆史悠久的國家之一。絲(si) 綢之路不僅(jin) 是一條貿易路線,也是一條聯係各國人民與(yu) 文化的路線。“一帶一路”倡議成為(wei) 加強東(dong) 方、中亞(ya) 和西方聯係的一種途徑。

  中亞(ya) 是連接中國與(yu) 歐洲的樞紐。絲(si) 綢之路經濟帶的貿易繁榮與(yu) 地區和平,為(wei) 東(dong) 西方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提供了絕佳機會(hui) 。

  自 2014 年以來,我一直在烏(wu) 茲(zi) 別克斯坦—中國聯合考古隊工作。烏(wu) 中聯合考古隊在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境內(nei) 進行的考古研究使得古代月氏研究和貴霜文化遺存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揭示了烏(wu) 茲(zi) 別克斯坦曆史的大量信息。這項研究是在絲(si) 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西北大學文化遺產(chan) 學院教授王建新的帶領下,在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南部拜鬆的拉巴特村進行的。

  我希望中國與(yu) 中亞(ya) 國家在考古科學研究和博物館方麵進一步開展合作。中國在曆史和考古遺跡的博物館化方麵取得了巨大成功,中亞(ya) 國家可以借鑒這些經驗和方法。據我了解,中烏(wu) 專(zhuan) 家合作修複了著名的希瓦古城,中國的考古修複方法在烏(wu) 茲(zi) 別克斯坦廣受歡迎。我也在收集整理中國考古的先進經驗和成果,將其翻譯成烏(wu) 茲(zi) 別克斯坦語,並教給我的學生。未來,我打算進行大宛國的科學研究,解決(jue) 大宛國的考古問題,相信與(yu) 中國考古學家的合作,會(hui) 有很好的成果。

  (作者係西北大學博士生,烏(wu) 茲(zi) 別克斯坦—中國聯合考古隊成員;人民網 鍾文興(xing) 采訪整理)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