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博覽

古都西安的中亞聲音:沿絲綢之路一路向前

楊英琦 發布時間:2023-05-16 09:1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古都西安的中亞(ya) 聲音:沿絲(si) 綢之路一路向前

  圖為(wei) 索菲亞(ya) 與(yu) 丈夫張璠。 索菲亞(ya) 供圖

  中新網西安5月15日電 題:古都西安的中亞(ya) 聲音:沿絲(si) 綢之路一路向前

  作者 楊英琦

  “來到中國之初我就知道,如果想了解中國文化,就必須去西安。這裏的曆史、人文、城市風貌是最能體(ti) 現中國風情的窗口。”哈薩克斯坦博士索菲亞(ya) 自2004年在西安“落地”,就再難舍得離開。

  身為(wei) 哈薩克斯坦法律專(zhuan) 家,索菲亞(ya) 為(wei) 研究絲(si) 綢之路沿線國家的海關(guan) 法來到中國,但很快,在西安邂逅了愛情的她決(jue) 定留下來。寫(xie) 作、教授俄語、協助丈夫的貿易事業(ye) ……經過一番嚐試,索菲亞(ya) 決(jue) 定重回法律專(zhuan) 業(ye) “老本行”。2015年,她開始了在西安交通大學的教師生涯。

  同年,恰逢西安交通大學首倡發起成立絲(si) 綢之路大學聯盟,絲(si) 綢之路法學院聯盟也應運而生。該校代表團首次集中出訪中亞(ya) 地區,與(yu) 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三國部分高校洽談了在本科、研究生方麵的人才培養(yang) 合作與(yu) 科研合作,積極推進與(yu) 中亞(ya) 地區高校及科研機構間的合作交流。

  “我很熱愛我的教學工作,學校也給予了我良好的工作環境。”索菲亞(ya) 介紹,學校並非隻要求她進行按部就班的教學內(nei) 容,“我的研究與(yu) 工作總能探索新方向,團隊合作項目也總迎來新挑戰。這讓我感到自己一直在‘向前走’。”

  “向前走,不要回頭看。”這是恩師對索菲亞(ya) 的叮囑,這句話不僅(jin) 幫她做出了留在西安的決(jue) 定,也成為(wei) 她此後生活的信條。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中國與(yu) 中亞(ya) 地區的貿易往來日漸頻繁,我不僅(jin) 真切感受到了法律在其中發揮著的重要作用,也更加意識到文化和教育的必要性。”索菲亞(ya) 充分利用自己的職業(ye) 和研究方向,在支持相關(guan) 法律服務的同時,也盡己所能支持著哈薩克斯坦青年與(yu) 中國青年的交流往來。

  “這些年我在西安教過不少來自中亞(ya) 地區的學生。無論他們(men) 畢業(ye) 後留在中國還是回到家鄉(xiang) ,大多從(cong) 事的行業(ye) 仍與(yu) 中國有著千絲(si) 萬(wan) 縷的聯係。”索菲亞(ya) 認為(wei) ,選擇來到中國留學的學生都是“有遠見、有主見的人”。她表示,從(cong) 古至今,絲(si) 綢之路對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帶動作用就不可小覷,而在這條充滿機遇的道路上,中亞(ya) 青年大有可為(wei) 。

  據了解,西安交通大學通過開展校際間教學科研人員流動、培養(yang) 中亞(ya) 地區留學生等方式,促進教育融合,並依托絲(si) 綢之路大學聯盟開展人文交流。該聯盟自2015年成立以來,已有37個(ge) 國家和地區的150餘(yu) 所高校參加,其中有18所高校來自中亞(ya) 地區。

  吉爾吉斯斯坦女孩阿米娜是西安交通大學的博士生,來到西安是她父親(qin) 的選擇。“早在2013年,我父親(qin) 就聽說了‘一帶一路’倡議。作為(wei) 古絲(si) 綢之路的起點,西安優(you) 質的教育資源、舒適的生活環境皆促使父母決(jue) 定送我來此留學。”

  “留學十年了,我依然對中國充滿了好奇。”阿米娜表示,她想把在中國學到的東(dong) 西帶回家鄉(xiang) ,“但中國還有太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有太多值得我們(men) 學習(xi) 的地方。”

  作為(wei) 古絲(si) 綢之路的起點,西安至今依然是中國與(yu) 中亞(ya) 地區人文交流的樞紐,無數和阿米娜一般的留學生也因此赴陝留學。在索菲亞(ya) 看來,這些青年也是一座座“橋梁”,他們(men) 對於(yu) 兩(liang) 地文化交流、民心相通起著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在這條路上繼續深耕,一直向前走。”(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