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聞傳(chuan) 播學院長論壇13日在廣州舉(ju) 行 暨南大學 供圖
中新網廣州5月16日電 (記者 郭軍(jun) )2023年新聞傳(chuan) 播學院長論壇13日在廣州舉(ju) 行,來自全國近200所高校新聞院係的院長、專(zhuan) 家學者共聚一堂,共謀中國特色新聞傳(chuan) 播學科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戰略、新方向、新路徑。
本次論壇由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傳(chuan) 播學類專(zhuan) 業(ye) 教學指導委員會(hui) (以下簡稱“教指委”)主辦,暨南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承辦。廣東(dong) 省委常委、省委宣傳(chuan) 部部長陳建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級巡視員、人文社科教育處處長張慶國,教指委主任委員、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新聞傳(chuan) 播學部學部長高曉虹,教指委副主任委員、暨南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林如鵬發表致辭。
論壇以“中國特色新聞傳(chuan) 播學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主論壇上,專(zhuan) 家學者圍繞新聞傳(chuan) 播人才培養(yang) 這一議題進行分享。他們(men) 表示,新時代的新聞傳(chuan) 播教育首要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將“馬克思主義(yi) 新聞觀”融入教育全過程,實現價(jia) 值引領;同時要不斷拓展學科縱深,建立跨領域培養(yang) 合作機製,實現全麵融合;在實踐層麵,探索將實踐育人模式與(yu) 國際傳(chuan) 播人才培養(yang) 有機結合,從(cong) 中國實踐中提煉中國理論,用中國理論培養(yang) 新聞人才。
複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張濤甫指出,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國家和社會(hui) 對新聞傳(chuan) 播學科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重建確定性是新聞傳(chuan) 播教育的新方位,通過價(jia) 值液態化和知識流量化,實現價(jia) 值、知識和能力的三重確定性。
清華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院長周慶安探討了當代新聞傳(chuan) 播人才培養(yang) 應當如何與(yu) 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問題。他認為(wei) ,新聞傳(chuan) 播教育的首要之責是建立新聞人才的中國式現代化身份認同,應當持續培養(yang) 敘事、實踐、交叉和全球認知四種能力。
暨南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院長支庭榮強調,後備新聞傳(chuan) 播人才同樣需著力培養(yang) 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實現力的“四邊形”均衡發展。他將暨南大學新聞傳(chuan) 播人才培養(yang) 方針描述成為(wei) 摘取“五顆星”,即通過塑造核心價(jia) 值觀、強化專(zhuan) 業(ye) 能力、開展主題實踐、激勵創新創業(ye) 和樹立國際視野五個(ge) 環節,培養(yang) 高質量新聞傳(chuan) 播人才。
本次論壇還設置了“專(zhuan) 業(ye) 課程思政與(yu) ‘馬新觀’教育”“國際傳(chuan) 播話語提升與(yu) 人才培養(yang) ”“新文科建設與(yu) 特色化人才培養(yang) ”“數字變革背景下的新聞傳(chuan) 播”“中國特色新聞傳(chuan) 播學科建設與(yu) 發展”“新聞傳(chuan) 播教育創新與(yu) 技術賦能”六個(ge) 平行分論壇。與(yu) 會(hui) 嘉賓圍繞主題進行了充分的交流,為(wei) 推動新時代新聞傳(chuan) 播學科高質量發展提出真知灼見。(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